有朋友在舵手视频下留言:可能上也可能下,这样解析不是浪费时间吗?
确实是这样,舵手缠论视频解盘的时候,总是进行各种可能的分析,可能上涨,也可能下跌,有的时候对,有的时候对,这有什么意义呢?
说实话,我们在市场面前是非常渺小的,
我们就像大海中的一朵浪花,随时有可能被惊涛骇浪吞噬。
短期可能上涨可能下跌,这本来就是市场的现实。
周期越短,级别越小,随机性就越强,规律性就越差,我们判断和操作难度就越大。
级别越大,周期越长,稳定性越好,好判断,关键是好操作。
如果我们分析,可能上涨也可能下跌,所以不敢下手,这种分析才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我们分析大概率上涨,但是又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这种分析也是没有意义,
我们分析的意义不在于明天或者短期的涨跌,而在于我们敢不敢下手,买的位置是不是买点。
这波行情舵手的基本观点从9月24日就已经明确了,至今都没有变。
9月24日,舵手判断,
大盘日线从9月18日2689点开始至少要走一个上涨结构a+A+b。
时间上至少涨两三个月,幅度上至少3200点附近。
这都是最低的预期值。
时至今日,幅度上,10月8日高点是3674点,远超舵手最低预期点3200点。
时间上,目前中枢A还没有构筑完,已经2个月的时间,
等中枢A构筑完,再等b走出来,至少三个月时间,时间上也会超过舵手最低预期值。
操作上的建议,舵手的观点就更简单了,几乎每次解析大盘日线结构的都会说,上涨结构a+A+b没有走完之前耐心持有,中枢A震荡阶段不需要操作。
因为中枢A的构造说简单可以很简单,可以简单到本级别只有三笔构成,
说复杂可以很复杂,可以由线段构筑,可以由次级别走势类型构筑,甚至笔、线段、走势类型穿插着构筑,
中枢A还有可能延伸、扩展、升级,
中枢A的形状可能是非标的,各种各样,奇形怪状。
为了中枢A构筑阶段吃到一点短差,频繁的短线操作,能不能吃到且不说,首先会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上涨结构没有走完之前, 持有躺平,虽然可能赚的比较少,但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有时候中枢A构筑阶段的操作可能短差没有吃到,反而把筹码丢了,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大家要是问舵手走势,那就复杂了,可能涨也可能跌,中枢A构筑阶段更是千奇百怪,
要是问操作那就简单了,只要是上涨结构没有卖点的就耐心持有,中枢构筑阶段不用管它。
我们还是耐心持有船舶。
从技术角度看,船舶无论是日线还是周线都是上涨结构,
从基本面看,低价订单刚开始出清,业绩刚开始释放,
从周期角度看,20年一遇的强周期不可能涨这一点就结束。
这点调整很正常。
这就行啦,利空肯定有,但是妨碍大势。
看看煤炭、石油、银行的大盘龙头股上涨的时候,
比这个墨迹多了。
经常因为一个利空,跌个30%,
一横盘,中枢震荡就是七八个月,甚至一年多。
我们没有必要天天盯着手里持有的股票。
港股方面,舵手是个人账户,
与基金没有关系,
账户、币种、持仓都是与A股切割的。
2022年10月份舵手9港元附近布局的小米。
至今没有任何操作。
在等待价格创历史新高。
最近看到新机会,
就是快手。
近3年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
股价一直是盘底状态,
还没有布局,
已经开始跟踪观察和研究了,
买点位置到了可能会考虑先布局一些,都不是奔着短期去的,操作周期可能很长。
舵手港股和A股的投资逻辑是不一样。
A股策略是强周期,研究的重点是周期、行业、政策,研究的核心是行业。
港股策略偏重价值投资,严重的重点是公司、成长和价值,研究的核心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