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现象驱动的管理理论研究?

学术   2024-11-07 23:31   上海  

编者按: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曾说过:“大师都是从他所处时代的经济管理现象,了解背后的道理,提出这个经济管理现象背后的原因,把它形成一个逻辑体系,这个逻辑体系就是一个理论。这个现象重要,这个理论就重要。”林毅夫的观点说明了现象对于理论构建的重要性。然而,如何开展现象驱动的理论研究呢?今天我就一起来看看AMR三位编辑Greg Fisher、Kyle Mayer和Shad Morris为管理学研究者撰写的建议。


管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发展并检验组织相关事件的理论。随着新技术和新观点的不断涌现,组织的性质以及现有的管理理论发生了改变。此外,由于管理学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研究领域,许多既有但又耐人寻味的组织问题可能被忽视或忽略。这为管理理论家参与"基于现象的理论化"创造了机会,这种理论化需要:(1)识别新的或理论化不足的现象;(2)将现象与现有理论联系起来;同时(3)发展这些理论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基于现象的理论化为连接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平台。


基于现象的理论化不同于演绎、归纳式理论化演绎式理论化需要在文献中发现一个问题——不同观点和解释之间的冲突、对立或矛盾——并且理论家从一般原理转向具体实例,通过逻辑论证建立问题的解决方案(Shepherd & Sutcliffe, 2011)。归纳式理论化需从具体事例到一般原理,利用原始数据或观察结果来发展理论,理论家则在分析数据时会处于"未知"的位置(Glaser, 2001),由此,理论就能在对数据进行编码、分类成概念并明确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Dey, 1993: 30)的过程中涌现(Clarke,2005)。相反,基于现象的理论化首先要识别一个新的或理论化不足的现象,然后通过现有的理论对其进行评估,同时提出一个或多个理论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为此,理论家从具体的现象观察转向理论解释,而不借助传统的实证数据分析。基于现象的理论化更接近于溯因,理论家通过生成和评估理论解释,使异常现象变得可以理解,进而从无法解释的异常转变为合理的解释(Sætre & Van de Ven, 2021)。


一些极具影响力的AMR文章反映了基于现象的理论化,本文基于同从事此类理论研究的AMR作者的讨论,为学者如何进行这种理论化提供了指导方针。在此过程中,本文(1)界定和描述了基于现象的理论化的概念,(2)阐明了基于现象的理论化的价值所在,(3)为从事基于现象的理论化制定了一个高级策略。


- 什么是基于现象的理论化 -


如von Krogh、Rossi-Lamastra和Haefliger(2012: 278)所言,就研究目的来看,现象是"出乎意料、挑战现有知识(包括现有理论)并与科学论述相关的规律"。因此,现象可以提供驱动和形成学术对话的动力(Schwarz & Stensaker, 2016: 246)。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对现象的解释需要与理论相关联或有助于理论。理论为组织研究人员所做的几乎所有事情提供了背景;它提示研究问题,指导数据收集和分析,帮助管理和组织学者解释我们所研究的背景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它是“我们学术领域的货币”(Corley & Gioia, 2011: 12)。


基于现象的理论化需要在观察现实世界现象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理论见解和观点。通过调动个人经历、好奇的观察、数据复杂化、促进对话和发掘实例,我们能够认识到现有理论无法完全解释的现象,进而扩展或发展相关理论(见下图)。



- 为什么基于现象的理论化对管理学术有价值 -


好的理论始于对经验世界的深刻理解。理论是对观察到的或近似的经验现象之间关系的解释(Bacharach, 1989)。随着我们在解释实践中事件是如何发生(或可能发生)、何时发生以及为什么发生方面的技能不断提高,就能发展出在学术上合理,且在经验上有用的管理理论。因此,有必要仔细观察经验世界,寻找如何集中精力进行理论化的灵感。这有助于保持理论的接地气和实用性(Lewin, 1945)。


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可以为我们指出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从而促进理论发展,这不仅有助于解决理论难题,还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中的许多对组织世界来说可能不是全新的,但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或技术的转变,这些问题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好的理论往往始于需要更好理解的现象(Hambrick, 2007)。识别一个没有现成理论或与现有理论不符的现象,是理论发展的第一步。理论需要与现象联系起来才有价值。如果没有这种联系,我们就有可能把时间花在与关键组织现实脱节的想法和概念上(Van de Ven,1989)。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管理研究就会缺乏相关性和影响力。为了减轻这种情况,我们至少必须从现实世界的现象中得到一些理论的启发,以补充演绎式理论构建活动。


- AMR中基于现象的理论化 -


基于现象的理论化需要(1)识别一个新的或理论化不足的现象,(2)将现象与令人振奋的理论和观点联系起来,(3)通过将现有理论与新的理论思想结合起来,为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见解和解释,从而(4)推进这些理论和观点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它需要从具体的现象学观察转向理论解释,而不需要利用对实证数据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AMR中基于现象的理论化并不包括论文中详细描述的案例研究。因为,发表在AMR上的基于现象的理论化研究需要对现象进行更简洁的描述,并强调理论的发展,以解释可能是简单或更复杂的实践观察。


- 为基于现象的理论论文提出和发展想法 -


1、个人经历


如下两位作者都从他们的个人经历中获得了深刻的启发,并以此作为一篇阐述一种现象的概念性论文的灵感来源。


Kate Keeler是Working to the beat: A self-regulatory framework linking music characteristics to job performance (Keeler & Cortina, 2020)的第一作者,她不仅是一名训练有素的音乐家,而且在攻读研究生之前曾在两个不同的工作场所工作过。在其中一个工作场所,她是一家健身房的接待员,被迫听“一套程序化的歌曲,整天重复播放”;在另一个工作场所,她可以戴着耳机选择自己想听的内容。对她来说,这让她的工作效率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由此,她开始了解其中的原因。


Rumor communities, social media, and forthcoming innovations: The shaping of technological frames in product market evolution (Seidel et al., 2020)的作者之一Tim Hannigan “在进入研究生院之前参加了在旧金山举行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他注意到这个社区和这些活动中充斥着各种谣言,从而引发了他对谣言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的兴趣。


正如Dyer和Wilkins(1991)所指出的,通过个人经历来理解公司问题的目的是提供丰富的社会场景描述,让学者们开始了解理论在哪些方面成立,哪些方面不成立。因此,学者们不妨认真考虑咨询、撰写案例或者休假,以便在一个行业内更紧密地工作;这些经历可能有明显的益处,包括启发新的理论研究途径。


2、好奇的观察


好奇的观察需要密切关注媒体、社交媒体或行业会议上报道和反映的新商业和组织现象。CEO sociopolitical activism: A stakeholder alignment model的作者Don Hambrick和Adam Wowak说:


作为战略领导力研究人员,我们一直在寻找CEO不符合传统智慧的行为方式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趋势很难忽视:从几年前开始,CEO越来越多地开始公开就社会政治热点问题发表言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关注。在美国商业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行为几乎闻所未闻,因为它确实有可能疏远客户、员工和其他不同意CEO立场的利益相关者,但显然有些事情发生了变化。此外(考虑到这种现象最近才出现,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几乎没有针对这类CEO行为的学术研究,也没有任何现有的理论框架来理解它们的含义、起源,或它们对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总之,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似乎影响深远,但对组织学者来说几乎完全是个谜。


类似的,Dark knights: When and why an employee becomes a workplace vigilante 的作者Katy DeCelles和Karl Aquino指出,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和大多数人一样,从日常生活和新闻中观察到一些人自作主张,试图破坏陌生人、同事、对手甚至朋友的名誉、事业和社交生活。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新鲜,但新鲜的是,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找到了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覆盖全球,几乎可以瞬间产生影响,来惩罚那些他们认为做错事的人。通过互联网传播关于人们越轨行为的叙述,无论真假,这种能力使单方能够调动集体愤怒,联络潜在盟友,并向当局施压,迫使其惩罚他们认为应该受到惩罚的人。


Allan Afuah和Chris Tucci(2012)也利用了与技术进步相关的好奇的观察的力量,为他们的获奖文章"Crowdsourcing as a solution to distant search"提出了最初的想法。随着他们对互联网的普遍兴趣,他们开始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提到通过互联网进行众包,并开始在会议上、博士生中以及互联网本身收集提及这一现象的内容。然而,他们也注意到,很少有人解释众包何时以及为何会产生有价值的结果,这促使他们产生了撰写文章的想法。


3、数据复杂化


Logan Steele和Jeff Lovelace题为“Organizational underdog narratives: The cultiva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a collective underdog identity”一文的灵感源于从现有数据集中获得的一些复杂、反直觉的见解。他们将这些见解与更普遍的现实世界观察联系起来,这些观察涉及人们如何对弱势感知做出反应,由此产生了一些有趣的研究问题。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简单地解释现有数据的发现,而是在不同的分析层面上将数据洞察与更大、更普遍的现象联系起来。


我们还与其他人进行了交流,他们指出了有监督机器学习在发现有趣的模式和异常现象方面的新兴价值。例如,Choudhury、Allen和Endres(2021)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研究了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员工流失数据。这些算法发现,一小部分在入职培训中得分较低的员工在入职前六个月离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种发现与典型的演绎模型根据现有理论预测的结果不符。此外,由于子样本非常小,他们的提前离开不会影响用于假设检验的功能模型,现有理论也不会受到质疑。虽然这种方法没有检验现有理论,但它提供的现象可能会让我们对现有理论的某些假设产生质疑,或揭示出可能需要理论关注的新问题。


4、促进内外对话


促进内外对话是在理论化之前和整个理论化过程中广泛讨论焦点现象。Afuah和Tucci通过在管理学院会议上与Chris的博士生Andrei Villarroel共同召开了一个关于战略众包的研讨会来进行外部互动。这为他们撰写文章提供了参考。在许多个月里,他们还会和每一个愿意听众包这个话题的同事交谈,加深和拓宽他们对这个话题的看法。Steele和Lovelace也就"弱者叙事"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但在他们的案例中,对话更多地是在两位合著者之间进行的。他们记录了从这些对话中产生的所有想法,最终形成了一个幻灯片,其中包含了关于他们的焦点话题的见解、想法和模型。这些对话放慢了节奏,Lovelace说:“也许有时Logan [Steele]会说,‘来吧,伙计,让我们走得更快一点’,”但现在回想起来,他们都指出,这对他们发展关于弱者叙事的想法是多么重要。


5、发掘实例


由于基于现象的理论化是以现实世界的现象为基础的,因此,实例对于思考基于现象的理论化的理论内涵是非常有帮助的。Hambrick和Wowak说,他们"从阅读商业媒体对CEO社会政治活动的报道中获益匪浅,因为这些文章有时会引用员工、消费者等的言论,帮助我们将理论建立在现实世界的背景之上"。Afuah和Tucci描述了他们如何寻求研究助理的帮助来撰写有关众包使用的报道。Victor Seidel说,除了最初激发他们进行研究的苹果产品的谣言外,他们还在揭露科技产品谣言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见解和机会。Steele和Lovelace提到,他们引用了一些备受瞩目的弱势叙事的组织案例,包括T-Mobile和费城老鹰队,以推进他们的想法。


通读我们采访过的作者的论文,这些例子生动而富有启发性,无疑使每篇论文读起来更轻松、更有趣。但一些作者也提到,例子可能会分散注意力,而且它们不应取代实际的理论研究。Allan Afuah提醒我们,理论化需要"详细的解释,它涉及如何、为什么以及何时发生的问题。故事是有帮助的,但不应取代实际的理论化"


- 围绕当前现象扩展现有理论 -


为理论发展目的识别一种现象是容易的,难的是利用这一现象及其相关要素做出理论贡献。为此,需要“以发展可检验的基于知识的主张的方式扩展理论”(AMR, 2021),通过解决与焦点现象相关的问题,包括什么、如何、为什么、谁、在哪里和何时(Makadok, Burton, & Barney, 2018; Whetten, 1989)。


1、构建清晰的定义


基于现象的理论化有时需要谈论一个以前未被理论化的问题或观点。这往往意味着关键概念尚未定义。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需要为自己和读者确定明确的定义。DeCelles和Aquino说:“我们的第一步是准确定义什么行为属于私刑主义行为”。Keeler和Cortina说,他们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他们将其描述如下:


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我们的一些左侧变量对于审稿人来说是陌生的。每个人都知道音乐中的音量是什么,但音调呢?大多数人都能区分大调和小调,但除非受过音乐训练,否则不会知道调性比这复杂得多(例如,西方音乐中有24个调性,而不是两个)。因此,我们不得不从词汇表开始。这样开始一篇理论文章有点尴尬,但我们别无选择。


Hambrick和Wowak指出,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澄清和阐述CEO行动主义与两种看似相关的现象之间的区别,这两种现象的研究更为深入: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有偿政治参与(游说和政治捐款)。我们对这三种现象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有趣的思考,并由此提出了关于CEO行动主义与其他两种现象之间(不)一致的影响的具体命题。


Victor Seidel说,对于他们关于产品谣言的论文来说,"为产品谣言和产品谣言社区下一个非常精确的定义"至关重要。


要从基于现象的理论化研究中做出理论贡献,作者必须确保自己和读者都理解现象的关键要素,并确保各方都理解现象与类似的既定理论概念有何不同或关联。


2、识别边界条件


与任何理论发展工作一样,考虑边界条件非常重要。从现象出发时,区分哪些是特定企业或实例所特有的,哪些是可以广泛推广的,哪些是可以在不同类型的背景下推广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现象应为理论提供动力,但也需要结合哪类现有理论最适合采用或修改用来解释现象。在这方面,最大的挑战之一是确定驱动现象的关键机制,这可能会在研究人员建立理论来解释现象和解决工作边界条件时,确定这些机制与什么相关联方面发挥作用。在实践中确定现象的实例,既可以包括焦点现象,也可以包括不成立的反例,以便利用现象本身来帮助建立研究人员寻求发展的理论的边界。例如,"工作场所中哪些地方很少使用音乐?"或"哪些CEO从不就热点社会政治问题发表言论?"或"众包在哪些地方失败了?"这些例子可能有助于突出基于现象的理论的潜在边界或调节因素。


3、由宽到窄


要想通过基于现象的理论化研究做出理论贡献,作者应该考虑现象的哪个方面将是他们理论贡献的重点。他们大多应避免试图解释整个现象,而应着眼于深入解释现象中与理论相关的、有趣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方式、原因、人物、地点和时间。


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现象都具有广泛的范围,对大多数学者来说,试图发展一种与该现象的每个组成部分相关的理论是一种诱惑。这通常是一个错误。几乎不可能涉及理论贡献的所有方面,包括整个现象的内容、方式、原因、人物、地点和时间(Makadoket al., 2018; Whetten,1989)。这里的主要风险是,概念性文章变得非常宽泛、肤浅和高度描述性。我们采访过的许多作者都提到了这一挑战,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描述了如何从最初的广泛关注整体现象转向更狭隘地关注现象的更具体方面,从而适当地集中精力,解决事情如何发生以及为什么发生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发生了什么。


4、理论锚定或注入


基于现象的理论不能在理论真空中发展,它需要一个概念上的锚或基础。我们采访的所有作者都提到了这个概念锚或基础在发展其理论贡献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些作者在项目开始时就清楚地知道他们论文的概念锚或基础是什么,但有些作者说,他们最终引用的总体理论框架只是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才出现的。Afuah和Tucci说,正是通过与同事分享他们的新想法,才产生了将众包视为一种远距离搜索的想法。Seidel及其同事描述了他们如何在社会学中发现谣言文献,并将其与技术进化文献联系起来,为他们基于现象的理论化建立理论基础。Keeler和Cortina说,他们面临的挑战是“找到一个总体框架,可以将模型的左右两侧紧密地连接起来。”我们可以从音乐文献中找到理论,当然也可以从我们的领域中找到理论,但关键是找到一个可以跨越这两种文献的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现象的理论化研究很可能需要利用一种以上的理论;以现象为出发点的理论往往需要将不同理论的观点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一个重点理论和一个补充理论来共同解释现象。


5、持续迭代


与任何理论化一样,在基于现象的理论化中取得有意义进展的关键是持续迭代。然而,对于基于现象的理论化研究,这种需求可能会更大,因为在解释特定现象的理论视角和现象的哪个方面应该成为理论化的重点方面,通常有更大的自由度。在采访了所有基于现象的理论论文的作者后,一个关键的结论是不要太沉迷于最初的想法,因为它们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对一种现象了解得越多,就越会把它与现有的理论观点联系起来;同样,一个人的论文被别人评论得越多,他最初的想法和观点就越有可能改变。作者指出,这些变化有时是由审稿人的批评和关注引起的,有时是由作者内部的对话和讨论引起的,偶尔是由对现有文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引起的。不管是什么引起了变化,这些论文的重点和细微差别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作者愿意改变和适应,使他们最终达到了文章被接受发表的地方。有时研究人员会被要求缩小研究焦点,有时则会被要求改变理论基础,但无论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改变,愿意尝试不同的视角和焦点,都可以帮助他们在期刊文章的限制下做出最具影响力的贡献。


- 基于现象的AMR理论论文定位时克服的挑战 -


1、避免福音传道


一篇基于现象的理论论文并不是为了宣扬一种特定的做事方式,作者需要小心,不要掉入这样的陷阱。他们可能会被某一现象所吸引,因为他们对这一现象感到好奇,并认识到这一现象有其价值(如众包、弱者叙事),但理论家的作用是以某种平衡和客观的方式欣赏这一现象并将其理论化。在这篇论文的三位作者中,有一位曾撰写过一篇关于网络社区的基于现象的理论化论文(Fisher, 2019),一个关键的主要挑战是避免对在线社区如何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前景变得过于狂热和兴奋。这种克制需要作者的自律,并在提交之前寻求持怀疑态度的、客观的、忠诚的同事的帮助来审查论文。


2、艰难抉择与权衡(留一手)


我们访谈过的许多作者团队都认同的另一条建议是,需要在包含哪些内容和不包含哪些内容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如前所述,如果试图在基于现象的理论化论文中涵盖所有内容,那么论文就会变得过于宽泛、描述性太强、重点不突出。为了达到理论贡献所需的深度,作者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Keeler和Cortina这样描述他们的努力:


本文初稿长达60页。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试图将音乐与我们能够联系到的所有工作成果联系起来。结果发现,这包括任务绩效、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行为、适应性绩效、创造性绩效等。在最初提交的报告中,我们还发现了更多的中介和调节变量,如熟悉度、偏好和音乐训练等变量。然后就是歌词是否存在的问题。它是自变量吗?调节变量?毫不奇怪,编辑和审稿人希望我们减少模型的广度,这样我们就能专注于建立深度模型。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因变量(DVs)和调节因子进行更细化的处理。我们把删掉的大部分内容(即其他因变量、熟悉程度、偏好等)移到了讨论部分,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这是在撰写基于现象的理论论文时需要意识到的另一件重要事情--你不能把所有东西都写进去。你需要找出足够多的与现象相关的关键要素,以保持论文的趣味性,但又不能过多,以免削弱论文的理论构建要素。


- 结论 -


基于现象的理论化研究大有可为,但绝非易事。随着世界的变化,人们感兴趣的新现象会变得更加普遍,从而为建立理论提供更多富有成效的机会。基于现象的理论化研究适用于好的理论研究的一般原则,但还有一些细微差别,涉及到将特定环境中的独特内容与可普遍适用的内容和环境类型区分开来。此外,在将现象与现有理论联系起来时必须小心谨慎,不仅要将理论与现象联系起来,还要与管理领域的现有工作联系起来。基于现象的理论化研究具有挑战性,需要将现实世界的实践与学术理论研究独特地结合起来,但如果做得好,就能对该领域产生真正的影响。


参考文献:Fisher, G., Mayer, K., & Morris, S. (2021). From the editors—Phenomenon-based theoriz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6(4), 631-639.



经管学苑



经管行业热点
现象深度分析
干货经验分享
高校专业剖析
为广大学友提供优质内容
欢迎关注!

快来,点在看啦

经管学苑
经管行业热点资讯、深度现象剖析、干货资料分享!为广大经管学者提供观点,共同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