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的最新应用,理论机制十分值得学习!

学术   2024-11-01 19:39   上海  

来源:社科学术汇



[1]邹薇,张震霖.农业发展影响农民减贫增收的作用机制——基于收入结构的实证分解与检验[J/OL].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4,(08):179-192[2024-10-26]

1

引言

中国政府提出要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持续稳健和有效率的农业发展对于守住这两条底线至关重要。然而,关于中国农业发展对农村居民减贫增收的作用,长期存在两类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肯定论”,认为中国农业发展与农民减贫增收进程存在正向关系,农业的发展迅速且发挥了实现农民减贫增收的积极作用;另一种观点是“否定论”,认为中国农业发展相较于非农业是滞缓的,农业发展对农民减贫增收的作用即使存在也微乎其微。如何理解农业发展在农村居民减贫增收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关乎中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问题。

2

理论机制

H1:农业发展对农村居民务农收入具有正向提升作用。
H2:农业发展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具有正向提升作用。
H3:农业发展影响农村居民务农收入通过直接途径和农业生产效应、生活成本效应两类间接途径。
H4:农业发展影响农村居民非农收入通过直接途径和生活成本效应、非农就业效应两类间接途径   
H5:农业发展能够通过提升农村居民务农收入和非农收入,有效降低农村居民贫困。

3

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自1995—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省级层面贫困指标由2010—2020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匹配计算得出。
2、模型构建
(1)基准模型和稳健性检验
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模型设定如下:
(2)借鉴温忠麟等提出的中介效应模型和柳士顺等对多元多重中介效应的估计方法,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
图3呈现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具体路径,根据相应路径系数可估算出:农业直接效应为τDA = b11 ,非农直接效应为τDN = b21 ,农业生产效应为τ1 = a11 × b12 ,生活成本效应为τ2 = τ21 + τ22 = a21 × b13 + a21 × b22 , 非农就业效应为τ3 =a31 × b23 。综合来看,农业发展的农业增收作用效果为τA =τDA + τ1 + τ21 ,非农增收作用效果为τN = τDN + τ22 ;农业减贫作用效果为τpA = τA × c11 ,非农减贫作用效果为τpN =τN × c12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1、基准模型
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总体来说,假说1、假说2和假说5得到检验,农业发展的确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各项收入水平并在降低贫困发生率的基础上有效缓解贫困人口的贫困深度。   
2、稳健性检验
由表3可以看出,采用劳动生产率或土地生产率表征农业发展,仍对农村居民减贫增收具有显著作用。但从增收作用看,将二者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比,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3项收入指标的影响作用均处于最高,土地生产率其次,劳动生产率最低。从减贫效果看,二者作用均不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无法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于贫困发生率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贫困人口的贫困深度。这一结论充分说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应作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表征指标,其在减贫增收中的作用高于单纯的有形要素投入。
3、作用路径与异质性分析   
(1)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
表4报告了农业发展对农村居民减贫增收的效应分解,路径系数为标准化结果。在多重中介效应检验中,农业发展的农业生产效应为农村居民务农收入提升贡献巨大,而非农就业效应则体现于非农收入的提升,二者直观解释了农业发展在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的作用。此外,生活成应在劳动者收入提升过程中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异质性。综合来看,农业发展作用中的54.94%贡献于农村居民务农收入提升,45.06%贡献于非农收入提升。聚焦农业发展的减贫作用,假说5得到证实,农业发展能够通过提升务农收入和非农收入达到减贫增收效果。
(2)区域异质性分析
三大粮食功能区在农业发展中的定位与差异,导致其对农村居民减贫增收作用各异。主产区“增产不增收”,但非农增收与农业增收并重;平衡区农业效应强,但非农就业贡献低;主销区农业地位弱,但边际回报大,非农综合作用显著。
从减贫作用来看,粮食主产区内农业发展通过提升务农收入和非农收入均对减贫有显著成效,其中非农减贫效应占主导,但务农收入提升也解释了四成以上的减贫成效。而在粮食平衡区和主销区,农业发展主要通过提升非农收入实现减贫成效,农业减贫作用不显著并非因为农业发展无益于减贫,而是农业部门定位所致。
综合来看,农业发展在农村居民减贫增收中发挥着“稳定器”作用,既提升务农收入也提升非农收入,且对务农收入的增长贡献度更高。同时,农业发展的减贫作用在粮食主产区内主要体现在农业减贫,而在平衡区与主销区则主要体现在非农减贫。这一结论充分证实了相关假说,体现了农业部门在农村居民减贫增收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5

结论与政策启示

1、结论:
①农业发展对农村居民减贫增收具有显著成效,能够通过提升务农收入和非农收入实现农村居民贫困发生率的降低和贫困深度的缓解。
②除直接效应外,农业发展影响农村居民务农收入主要体现于农业生产效应和生活成本效应,而农业生产效应遵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增产不增收”仍普遍存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
③农业发展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关键作用不容小觑,非农收入提升导致的减贫成效显著并非单纯由于非农部门所致,生活成本效应和非农就业效应的显著贡献体现了农业部门的基础性和驱动性作用。
④农业发展的减贫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农业发展通过提升务农收入实现减贫在粮食主产区内作用显著,而粮食平衡区和主销区内通过非农减贫作用呈现农村居民减贫成效。
2、启示:
第一,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速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完善乡村内部农业全产业链。
第三,加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 


经管学苑



经管行业热点
现象深度分析
干货经验分享
高校专业剖析
为广大学友提供优质内容
欢迎关注!

快来,点在看啦

经管学苑
经管行业热点资讯、深度现象剖析、干货资料分享!为广大经管学者提供观点,共同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