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数字化转型、敏捷响应度与企业韧性》【经济管理】

学术   2024-08-22 22:51   江西  
大家好!本人是管理学在读博士生。一直想分享读博期间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和感悟,希望能帮助到更多想要读博和正在读博以及科研工作的朋友们。
坚持每天读高水平的论文是博士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写好自己论文的基础。
  今天分享一篇文章——《数字化转型、敏捷响应度与企业韧性》,来自《经济管理》2024年7月。
         

 

作者:
范合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企业数字化战略、公司治理;
潘宁宁(通讯作者),女,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企业数字化战略、公司治理。
         

 

   
一、引言
企业韧性是衡量企业在危机期间表现的关键指标,反映了企业应对外部冲击时的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和反弹能力(Van Der Vegt等,2015),并成为企业在外部冲击中能否存活、转危为机,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张梦桃和张生太,2022)。
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等政策,助力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重构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产业韧性和产业竞争力。
已经有文献开始关注数字化与韧性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学者从数字技术的工具属性出发,探讨了数字化对企业韧性的赋能作用。例如,单宇等(2021) 基于林清玄的案例研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下,数字化的连接、聚合和筛选推动企业主动响应危机变化,形成和提升危机情境下的企业韧性。数字化也是企业稳健运营、识别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Spagnoletti和 Za,2021)。另一方面,一些学者从数字技术的破坏属性出发,指出数字化可能会对企业韧性产生负向影响。这类研究基于颠覆式创新理论,认为数字技术作为一种破坏性要素颠覆了企业原有的发展路径和价值创造模式,从而可能降低企业韧性。
现有文献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韧性关系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未达成一致。可能的原因在于现有文献对企业韧性的测度方式相对简单,例如部分研究仅采用销售增长率、企业生存年数等简单财务指标测度企业韧性水平,这与实际的企业韧性存在一定错位。此外,敏捷响应度作为影响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韧性二者关系的重要机制变量,现有研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边际贡献:    
第一,相较于已有研究从单一冲击的恢复情况考察企业韧性(冯挺和祝志勇,2023 ;胡海峰等,2022),本文以企业未遭受外部冲击的营业收入潜在变化路径为基准,考察了两种不同外部冲击下企业营业收入的真实变化情况,构建了测度企业韧性的新方法
第二,基于数字赋能视角,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细化了两种不同外部冲击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差异,拓宽了企业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 区别于已有研究(张蔼容和胡珑瑛,2023) ,本文重点关注敏捷响应度的渠道机制,厘清了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韧性的内在机理,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敏捷响应度从而提升企业韧性。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1.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韧性
数字化转型伴随着组织能力升级再造,主要通过先进数字技术应用重塑企业感知危机、获取资源和整合重构的动态能力而增强企业韧性。
第一,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捕捉和处理信息,进而增强其危机信号感知能力。一方面,应用数字平台能够加强企业与客户的信息交互,使企业能及时获取、准确把握消费者行为和需求偏好信息,从而帮助企业识别潜在机会;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提高企业获取、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明月等,2023),识别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从而为危机情境下的韧性提升奠定基础
第二,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强化了企业的内部连接,增强了部门间的沟通效率和协同能力;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加强了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联结(Adomako 等,2021)。    
第三,数字化转型能够整合更新企业现有资源和能力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匹配。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等内部管理模式一系列变革(戚聿东和肖旭,2020),增强了组织柔性,使其能够快速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协调。而企业韧性作为一种应对外部不利冲击的动态能力(沈馨怡和吴松强,2024) ,数字化转型能够对其产生显著提升效应。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企业韧性。
         

 

2.不同情境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作用差异
(1)多元化经营的影响。
一方面,多元化经营企业的危机感知能力更强。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多元化业务协同的主动性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强,对外部环境实时评估预测,助力其在危机初期发现异常指标。另一方面,多元化经营企业的整合协同能力更强。多元化经营企业将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投放到不同行业、领域,知识迁移和学习能力强,能够快速重组并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资源,进而使企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实现敏捷响应、韧性提升。因此,多元化经营通过强化数字化转型中的危机信号感知和整合协同帮助企业适应环境变动,提升韧性。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相较于非多元化经营企业,多元化经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2)员工技能培训的影响。    
数字化相关的员工技能培训增强了员工的数字技能,能够帮助企业迅速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尽早识别危机,并对其进行分析以转移风险、降低威胁。同时,员工数字技能的提升还能够促进企业利用算法、模型,科学、有效决策,进而实现资源的智能配置和战略的灵活调整以有效应对危机。此外,员工技能培训还为员工集体学习提供了交互式平台(肖凤翔和张双志,2020),促进社交式“学习组织”建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非常规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应对数字化进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企业的危机信号感知和敏捷响应,从而帮助企业应对外部冲击,强化数字化转型的韧性提升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员工技能培训加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即员工技能培训水平越高,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越强
(3)政府支持的影响。
政府支持作为一种关键的企业外部支持,有助于推动数字化转型成果落地,强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赋能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直接补贴、减税降费等模式将货币资金直接转移支付给企业,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促进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数字化转型中,保障企业数字化战略顺利实施(宋岩和王晓月,2023);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数字环境。因此,政府支持通过破解数字化进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及营造有利的数字环境等方式强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4:政府支持加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即政府支持强度越大,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越强。   

3.敏捷响应度的作用机制
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大信息交互、重构生产流程和强化市场感知等途径提升企业敏捷响应度。首先,数字化打破了企业间的信息隔阂,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互联互通,实现产业端的敏捷响应。其次,数字化转型通过模块化和标准化操作重塑和优化了企业的生产流程(张煜和龙勇,2018),使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产品设计,实现生产端的敏捷响应。最后,数字技术的应用能使企业开展针对用户消费行为的深度数据分析,帮助企业感知和预测市场变化,并调整产品和服务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促进产品与客户需求的深度融合,实现销售端的敏捷响应(Mikalef 等,2020)。综上所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敏捷响应度。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某一环节中断或断裂将影响整个系统。而在多重外部冲击情境下,敏捷响应度有助于企业快速识别机会 和威胁,减少反应时间,快速响应中断,从而更快开展行动,调整计划和战略降低中断的影响,并迅速恢复(马潇宇等,2023)。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5: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企业敏捷响应度进而提升企业韧性。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作为外部风险冲击,选取201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数据测算时间跨度为2015—2021年),进行样本筛选:首先,本文剔除了2018—2021年被特别处理(ST、*ST)的样本;其次,本文剔除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样本;再次,本文剔除了关键变量数据不完整的样本。最终,本文得到2866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11464个公司—年度观测值,并对主要连续变量进行了1%和99%水平的截尾处理以消除数据极端值的影响。数字化转型数据源自上交所、深交所手工整理而得,其他企业层面数据源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城市层面数据源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变量定义与测度
  (1)被解释变量:企业韧性(Resilience)本文以企业未遭受外部冲击下的营业收入潜在变化路径为基准,采用实际营业收入与潜在营业收入的比值来测度企业韧性。该比值越大,表明企业韧性越强。当该比值超过 1 时,表明企业不仅能迅速从危机中恢复过来,还能在危机中发现新的机会,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即企业韧性强。
具体思路如图2所示。其中,C点为未遭受外部冲击时的营业收入水平,CI0DO为未遭受外部冲击时营业收入的潜在变化路径,CI1D1为遭受外部冲击时营业收入的实际变化路径。为此,采用实际营业收入与潜在营业收入的比值作为企业韧性的代理变量    
       

 

 

(2)核心解释变量:数字化转型(Digital)。
借鉴赵宸宇等(2021)的做法,从数字技术应用、互联网商业模式、智能制造、现代信息系统四个方面选取99个数字化相关关键词,并对其在年报中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进而得到数字化相关关键词的词频总数。为保证测度结果无偏性,本文采用数字化相关关键词词频加1并取自然对数测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
(3)调节变量。
多元化经营(diversity)。
借鉴曾春华和杨兴全(2012)的做法,采用收入熵指数法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进行测量。以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为依据,按照行业小类,即单个字母加两位数字(如 C14 食品制造业),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收入归类合并,计算出各业务单元的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例,再采用收入熵指数对企业多元化经营进行测量。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员工技能培训(train)。借鉴肖凤翔和张双志(2020)的研究,采用企业当期发生的员工技能培训费与企业当期的营业收入比值进行测度,该数值越大,表明企业员工技能培训水平越高。
政府支持(support)。参照刘斐然(2022)的做法,以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与当年总资产的比值进行测度。比值越大,表明政府支持强度越高。
(4)中介变量:敏捷响应度(agility)。
现代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重大决策是由董事会讨论做出的。王艳等(2023)、周建等(2023)指出董事会会议对关键问题探讨分析,做出高质量决策,是衡量企业对外部冲击响应的良好指标。鉴于此,本文采用当期董事会会议次数测度企业敏捷响应度,次数越多,表明企业对外界变化的响应速度越快。此外,本文还采用企业当期召开的股东大会会议次数作为敏捷响应度的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
(5)控制变量。
企业层面选取企业规模(size)、企业年龄(age)、现金比率(cash)、资产负债率(liability)、无形资产比率(intangible)、固定资产比率(fix)、产权性质(Soe)作为控制变量。决策者层面选取管理层持股比例(shareholder)、股权集中度(top10)、董事会规模(board)、独立董事占比(independent)作为控制变量。    
3.模型设定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分析
在进行基准回归分析之前,本文首先对模型进行了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的豪斯曼检验,检验结果支持使用固定效应模型。
表 4 第(1)列回归结果显示,在不考虑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数字化转型(Digital)在 1% 的水平下显著且回归系数为 0.126。第(2)列回归结果显示,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数字化转型(Digital)在 1% 的水平下显著且回归系数为 0.041,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韧性水平提升。即数字化转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企业韧性水平将会提高 3.1 个百分点(0.041/1.323×100%)。假设 H1得到了验证。
本文还进一步检验了不同外部冲击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差异,表4第第(3)列展示了中美贸易摩擦下,2018—2019年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Digital)在5%水平下显著且回归系数为0.019,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韧性。即数字化转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企业韧性水平将提高 1.27个百分点(0.019/1.497×100%)。第(4)列展示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2020—2021 年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Digital)在1%水平下显著且回归系数为0.030,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韧性水平。即数字化转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企业韧性水平将提高2.31个百分点(0.030/1.300×100%),是中美贸易摩擦冲击下数字化赋能企业韧性提升的1.82倍。这说明数字化转型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企业韧性提升效果更明显.    
2.调节效应检验
本文在基准回归模型中引入多元化经营、员工技能培训和政府支持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交乘项,并分别与企业韧性进行回归。
表5第(1)结果显示,多元化经营和数字化转型的交乘项(diversity×Digital)的回归系数为0.055,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多元化经营能够强化数字化转 型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假设 H2得到验证。
表5第(2)列结果显示,员工技能培训和数字化转型的交乘项(train×Digital)的系数为36.421,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员工技能培训水平越高,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提升效应越显著,假设H3得到验证。
表5第(3)列,政府支持和数字化转型交乘项(support× Digital)的系数为 1.489,在 10% 的水平下显著,表明政府支持力度越大,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越强,假设H4得到验证。 
3.稳健性检验
(1)替换核心解释变量。
参考吴非等(2021)的做法,从底层数字技术和数字技术运用两个方面选取76个数字化相关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并将其记为DI,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代理变量重新进行回归,与本文基准结果一致。
(2)剔除特殊行业影响。
本文剔除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样本并重新进行回归,结论稳健。
(3)增加控制变量。
本文在基准模型中加入净资产收益率、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感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回归结果与本文基准回归结果一致。
4.内生性处理
(1)构造工具变量。
借鉴 Lewbel(1997)、李唐等(2020)的方法,选取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同年份、同行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均值差额的三次方(Digital_ iv)作为工具变量,采用 2SLS 方法进行内生性检验。表7列(1)一阶段回归结果表明,工具变量对内生变量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显著,满足相关性假设。表7列(2)二阶段回归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在 5% 的水平下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表明在考虑到内生性问题后,数字化转型依然显著提升了企业韧性水平。
在原假设“工具变量识别不足”的检验中,Kleiberge‑Paap rk LM统计量p值为 0.000,显著拒绝原假设;在工具变量弱识别的检验中,Keibergen‑Paap rk Wald F统计量大于Stock‑Yogo弱识别检验 10%显著性水平上的临界值。这说明工具变量通过了弱工具变量和外生性检验,工具变量选择较为合理。
(2)倾向得分匹配(PSM)。
选择前文控制变量作为匹配变量,以Logit模型进行倾向评分,采用1∶3的最近邻匹配法进行样本匹配,匹配后对获得的7019个有效观测值重新回归。表7第(3)列为PSM稳健性检验结果,与本文基准回归结果一致。
         

 

五、进一步分析
1.作用制检验    
借鉴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的方法,在模型(3)的基础上构建了模型(4)和模型(5)。模型(4)用来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敏捷响应度的影响,若系数β1显著为正,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提升企业的敏捷响应能力。模型(5)用来检验敏捷响应度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影响,若系数γ1和和γ2均显著,则为部分中介效应;若γ2显著但γ1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效应,否则中介效应不成立。
    
  表8列示了敏捷响应度机制识别的回归结果。第(1)列回归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Digital)的回归系数为0.291,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敏捷响应度。第(2)列回归结果显示,敏捷响应度(Agility)的回归系数为0.006,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敏捷响应度增强有助于企业韧性水平提升。同时,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略小于基准回归中的系数(0.039<0.041),表明企业敏捷响应度在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韧性的进程中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比为3.31%。本文进行Sobel检验,Z统计量为2.696,在1%的水平下显著,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得到了验证。
为了进一步保证敏捷响应度中介机制的稳健性,本文选取企业当期召开的股东大会会议次数作为企业敏捷响应度的替代变量,记为 meeting,回归结果如表 8 第(3)列和第(4)列所示,与前文基本一致,假设 H5得到验证。    
2、异质性检验
  (1)企业特征。
本文根据企业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对外贸易将样本企业划分为“外贸企业”和“非外贸企业”两个子样本。企业外贸属性的分组回归结果如表 9 第(1)列和第(2)列所示。结果显示,两个子样本中数字化转型(Digital)均至少在 10% 的水平下显著,但非外贸企业回归系数大于外贸企业,表明相较于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非外贸企业韧性提升作用更大。
本文依据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将样本企业划分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子样本。企业科技属性的分组回归结果如表 9 列第(3)列和第(4)列所示。结果显示,两个子样本中数字化转型(Digital)均至少在 5% 的水平下显著,但非高新技术企业回归系数大于高新技术企业,表明相较于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非高新技术企业韧性提升作用更强致。
【注:用系数大小进行比较来判断异质性并不够合理,可以增加组间系数检验,比如chow test,suest test,permutation test等方法更规范。】    
(2)行业要素密集度。
本文借鉴尹美群等(2018)的做法,按照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将样本企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资金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三个子样本,并分别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 10 所示。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最为明显,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比较明显,而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不明显。
3)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本文参照卢宏亮等(2023)的做法,将公司注册地位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的公司定义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样本,其他公司为对外开放程度低的样本,并分别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11所示。结果显示,两个子样本中数字化转型(Digital)均至少在5%的水平下显著,但对外开放度高地区的样本中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大于对外开放度低地区,表明相较于对外开放度低地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开放程度高地区的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强。
【注:同第一个异质性分析的注释,仅仅比较系数大小来判断异质性并不合理。】
         

 

3.持续效应分析    
本文将数字化转型指标滞后一期、滞后两期重新回归,结果如表 12 所示。结果显示,滞后一期的数字化转型在 5% 的水平下显著,滞后两期的数字化转型不显著。同时,滞后一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回归系数小于当期(0.037<0.041),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呈现衰减趋势直至消失。上述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当期的韧性提升作用更大,持续效应不明显。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1.研究结论
第一,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提升企业韧性,且对疫情冲击下的韧性提升作用更显著,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第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多元化经营、员工技能培训和政府支持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多元化经营企业涉及不同的行业、领域,利用数字化进行业务协同、资源整合的意愿高,危机信号感知能力强,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员工技能培训通过塑造和提升员工的数字技能,使其能够应用数据算法、模型等灵活调整,从而适应环境、提升韧性。政府支持能够为企业的数字化成果落地做好外部保障,从而强化数字化转型的韧性提升效应。
第三,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大信息交互、重构生产流程和强化市场感知等途径提升企业敏捷响应度,从而增强企业韧性。    
第四,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提升效果在非外贸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对外开放度高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
  2.政策启示
第一,企业应重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积极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一方面,构建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助力企业实时感知市场变化。另一方面,推进数据要素共享、流通,帮助企业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系统的模块化和连通性,帮助企业打破“数据孤岛”、激活数据价值。
第二,企业应着重培养数字化人才,在数字化转型塑造韧性时注重人才管理。一方面,打造数字技术人才、数字管理人才培训体系,通过个性化、敏捷化、沉浸化、共享化的数字化学习培训提高员工的数字技能和数据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的数字化人才激励和考核制度,激发员工学习和掌握数字技能的热情,从而助力企业组建数字化人才队伍,抢占数字化人才高地。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学习平台,促进员工们交流分享,使其掌握更多的数字技能。
第三,企业应重视敏捷响应度的渠道机制,不断增强组织敏捷性。一方面,利用数字技术、数据要素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基于数字技术实现的业务流程模块化、标准化操作还能随着创新不断更新,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扩展,从而形成组织敏捷性。另一方面,应用数智化平台加强与供应链上企业间的信息交流、知识共享和互联互通,推动企业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实现网络协同。尤其是面对复杂项目、突发事件,其能通过多元化分工协作促进企业间沟通协调,从而实现工作协同,增强组织敏捷性。    
第四,政府应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支持,实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赋能作用。一方面,加大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营造良好转型环境。同时,还应分行业梳理数字化转型工作重点难点并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建立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针对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实施数字化转型,加快系统集成互通和数据分析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出台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此外,政府还应出台针对高素质、高技能数字化人才的引进政策,推动数字经济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爱读paper
经济管理类论文推荐与解析;读博生活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