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历史的古代大工程,隋朝开通大运河始末

文化   2024-10-18 00:00   广东  
敬请点上方击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中国有两大改变历史格局的大工程,一个是长城,另外一个就是大运河。

长城,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性,而运河则沟通南北,保障了国家的统一。

自春秋战国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开凿运河,但影响最深远的还是起于隋朝,改于元朝的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隋朝开挖大运河。

有些人受演义小说的影响,说隋朝开挖大运河只是为了满足隋炀帝杨广巡游江南的需要,这是非常片面的。隋炀帝虽然残暴和奢靡,但绝对不蠢,相反,隋炀帝的能力还相当的强。他是攻灭南陈的主帅,还开创了科举制度,仅这两项,你能说他能力差吗?隋朝开运河,主要还是为了统治的需要,至于巡游江南,那只是一小部分原因。

而且,隋朝开挖大运河,从隋文帝杨坚就开始了。

隋朝开挖大运河,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打通从关中快速抵达江南的水路,防止江南再出现割据政权;二是把南方的粮食和物资运往北方。

隋文帝在位时,主要是开凿了广通渠和重修了山阳渎。

广通渠

隋朝建立的时候,长安城历经多年战乱已经破败,周边水源也污染严重,因此,隋文帝决定在长安城的东南面建立一个新都城“大兴城”。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因为历代的过度开发,已经支撑不起一座都城的物资需求。之前的关中平原,物质从东方运来,很大程度上依赖汉武帝时代开挖的旧漕渠以及渭水,到了隋代,旧漕渠已经废弃,因为历代对关中盆地及周边的过度垦殖和砍伐,渭水也已经浅了很多,且泥沙增多,不利于通航,所以,隋开皇四年,杨坚命宇文恺率领水工另开漕渠。这就是隋朝开凿广通渠的动机。

宇文恺是当时著名的工程专家,他集中大批军队和民工,仅用了三个月就在汉代废漕河的基础上开凿出了新运河。

新运河因为经过广通仓,所以叫做广通渠。广通仓位于华阴县东北渭水南岸,是隋代所建的重要粮仓。

广通渠,"引渭水自大兴城(即长安)东至潼关三百余里,”"转运通利,关内赖之。"

当时的广通渠,把大兴城与潼关段黄河连接起来,使沿黄河西上的漕船不再经过弯曲的渭水而直达京城长安。不仅朝廷得利,关中的老百姓也受惠良多,因此,被还称为“富民渠”。

山阳渎(邗沟)

隋文帝除了开通了广通渠以外,还重开了山阳渎(邗沟)。

关于山阳渎是否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开凿的邗沟旧河道,或者是否和隋炀帝开通的邗沟为同一河道,因为历史记载较少,史学界存在一些争议。

山阳渎的主要作用是沟通了淮河和长江两大水系,因为北端为山阳县(今江苏淮安)而得名,南端为江都(今扬州)。

隋朝开挖大运河,隋文帝的工程才是刚刚开始,真正的大工程是由隋炀帝杨广完成的。

隋炀帝在即位以后,因为黄河中游的砥柱还是妨碍河运,再加上想把统治中心进一步东移,加强对各地的管控,所以开始营建东都洛阳。以洛阳为中心,隋炀帝开始建设全新的运河体系。

通济渠

隋大业元年(605年),杨广改元后的第一年,就干了三件大事:第一,营建东都洛阳;第二,开科举取士;第三,开凿通济渠。

杨广开凿大运河,还是派杰出工程专家宇文恺主持。“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梁,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黄河),自板诸引河通于淮”。

通济渠的全程大致是这样的。

西边的一段:从洛阳西苑,经过洛水到黄河。

东边的一段,也是较长的一段:从荥阳的板渚越郑州、到大梁(今开封),利用邗沟古河道,到商丘、永城、柳孜、宿州、夏丘(今泗县)到泗州(现已没入洪泽湖),注入淮河。利用淮河一段河道后,再从山阳渎(邗沟)进入长江。

通济渠长1000多公里。通济渠施工时,虽然充分利用了汴渠、泗水等旧有的渠道和自然河道,但因要行龙舟,运河必须开凿的很宽很深,否则无法通行。通济渠的堤坝大约高3到5米,宽大约35-40米。除了加深加宽,隋运河还有很多附属工程,河堤两岸铺设大道,遍种杨柳,还每隔一段建设行宫。

如此浩大而艰巨的工程,杨广要求的时间却极短。3月动工,到8月就全部竣工了,创造了人类开凿运河的奇迹。当然,这种奇迹的创造付出了血的代价。在凿渠和造船过程中,“役丁死者什四五”。官员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

通济渠的开通,积累了深厚的民怨,再加上后来,隋炀帝三次下扬州,穷奢极欲,最终导致隋朝灭亡。

隋炀帝在开凿通济渠的同时,还对山阳渎(邗沟)进行了重新整理,加宽渠道,在岸上种树,建设行宫。为防止长江泥沙堵塞出口,山阳渎还开挖了一个新的入江口。

江南河

通济渠开通以后,从洛阳乘船可以直达长江。隋炀帝觉得还不够,他让运河跨过长江,继续向南延伸。

隋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下令疏浚开凿长江以南的运河,即后世所称的江南河。这段运河因为比较多利用了春秋时期和三国东吴开挖的旧运河,工程量相对较少。

江南河北起镇江,南到余杭(杭州),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水系。

永济渠

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已经很完整的勾连起隋帝国从中原到江南的水上运输系统,但隋炀帝并不止步于此,在北方他又修了永济渠。

永济渠的开通主要是军事目的,便于向北方运送粮食。隋朝不但三次向高丽用兵,在北方也修建了长城,因此,把南方的军粮运到北方就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隋大业四年(607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隋书·炀帝纪》

永济渠也可分为两段:南段自沁河口向北,经今新乡、安阳、邯郸、邢台、德州、沧州,抵今天津市;北段自今天津折向西北,经天津的武清、河北的安次、到达涿郡(今北京市境)。

永济渠长度1900多里,宽度也可以通龙舟。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炀帝自江都(扬州)乘龙舟沿运河北上,进行了从南到北的大巡游,最后抵达涿郡。全程4000多里,仅用了50多天,足见隋朝运河的通航能力之大。

这一段运河,即便是元朝改道后,其未改道的一些河段仍然能使用。直到清末的光绪年间,卫河还能通航道天津。

永济渠修通以后,隋炀帝的运河工程终于结束了。

(隋大运河全图)

我们来探讨一下隋朝运河的历史功过。

隋朝大运河全长2700公里,从南到北,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隋朝大于运河开通以后,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南北交流进一步加强,要知道,过去的水运占到交通运输量的的90%以上。

大运河对于维护大一统王朝领土的完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隋之前,历史上只有秦汉两朝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而大运河开通以后,虽然也有五代十国、金辽两国和宋朝的对峙,但统一王朝比分裂割据时间要大的多,而且大一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但是隋炀帝的步子迈的实在太大了。他的年号“大业”,还真想折腾出一番大事业,只是折腾的太厉害了。杨广在位期间,修大兴城,修长城,修大运河,三征辽东,全国一般以上的成年男子在服劳役和兵役。这活脱脱是秦始皇的翻版。

沉重的劳役和兵役让大批百姓死亡,死在运河工地上的就有二百五十万人。三征辽东,死亡人数又以百万计,如此一来,民不聊生,人们自然起来反抗。

再加上隋炀帝喜欢排场,沿着运河巡游时,居然二十万人跟随,活脱脱一个移动的城市。在民不聊生时,还穷奢极欲,自然导致了亡国。

最后,我用皮日休的两首《汴河怀古》来结束本文。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敬请关注本公众号,原创不易,感谢关注,转发。

东江学习社
学习文史,乐于分享,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