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智慧,大运河是怎么穿越黄河和淮河的?淮安的兴衰

文化   2024-10-27 00:00   广东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7公里,自隋朝起,就是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大运河也不是一朝一夕修成的,它初凿于春秋,贯通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朝,疏通完善于明朝,历朝历代对运河都有修浚和改善,以发挥出这一黄金水道的最大作用。

全面了解大运河的修建过程,请直接在点击链接,阅读我的这两篇文章《改变历史的古代大工程,隋朝开通大运河始末》,《元朝的运河的裁弯取直,和中国政治中心的东移》。

大运河分为很多段,其中水文环境最复杂,改动最大的就是黄淮段,即从扬州带淮安这一段。这一段的河道先后改动了十三次,附属工程也最多。我们今天就专门来说说这一段。 

宋朝以前,黄淮段运河水文环境还不复杂,但是,南宋绍熙五年(1194),黄河在阳武决口,洪水南下,夺淮入海,给运河航运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黄河水南下,进入原淮河,淮河的河道又容不下这么多水。行洪不畅,黄河水淤积,不仅让原来的洪泽湖,白马湖面积扩大,又形成了清水湖、氾光湖、新开湖的几个新湖(明清之际汇合成高邮湖)。

元朝的时候,黄淮段运河借用了白马湖、氾光湖等湖的湖面,虽然施工难度小,但是湖面风浪很大,经常翻船。

到了明朝,漕粮的运输任务越来越重,为了确保运河的安全,明朝开始在湖中修筑堤坝,把湖面和运河水道隔开,以避开大湖面带来的风浪。

各位注意了,京杭大运河并不是借助了这些大湖的湖面来行船,而是每遇到大湖就在另外开辟河道作为运河。

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刚才说的要避开大湖的风浪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黄河经常泛滥,这些人工湖水位经常暴涨,灌入运河,影响航运。黄河水的泥沙淤积,也会堵塞航道。因此,明清时期完善运河,都是尽量避开黄河水灌入的影响。明朝和清初,一共开凿了200多里的里运河,让运河和诸小湖汇合成的高邮湖隔开;在淮安清江浦之北,则让运河和明清黄河故道分开。

但是,黄河夺淮入海后,再苏北横亘东西,大运河要北上,无论如何都避不开,两条河道总会交叉的。同时,为了防止黄河泛滥,在河边修筑河堤,两条河道在交叉点也存在水位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在运河河道上修船闸。通过逐级调节水位来保证船只在河道的交叉点顺利通过。这些水闸的闸门用巨木制成,有两丈多宽,而进入运河的船只,宽度则不能超过五米,以免毁坏船闸。往来的船只必须通过闸门依次进入运河河道。

运河繁忙,而水闸需要时间蓄水和排水,因此,运河经常会发生“塞船”。针对这种情况,朝廷有明确的规定,皇家的船和官船有优先使用水闸的特权,至于商船,只能慢慢排队,或者弃舟上岸步行。有些商船在河面上一停就是七八天不能通过,只能带着货物上岸从陆路绕行。

(明清运河于黄淮河的交叉点)

我们来看一张清初的运河地图。运河和黄河交界的淮安市清江浦地区,保障水运的工程设施非常多。明清时期,清江浦因此而从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了一个县城。

在明清时期,因为清江浦这样一个水路枢纽的存在,淮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里有当时最大的造船厂,清江造船厂。主管运河维护的河道总督,主管水路运输的漕运总督,都驻扎在淮安,相当于一个地级市驻扎有两个正部级单位。清乾隆年间,淮安城人口达到56万人,比当时的南京和武昌人口还多。

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今兰考县北部铜瓦厢决口,肆掠的黄河水给京杭大运河的航运系统造成了灾难性打击。再加上海运,铁路的兴起,淮安渐渐沉寂。

元朝的运河的裁弯取直,和中国政治中心的东移

改变历史的古代大工程,隋朝开通大运河始末

敬请关注本公众号,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

东江学习社
学习文史,乐于分享,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