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血重组:必须重视的投资方向

文摘   2024-10-29 23:47   广东  

文:老吉同学

源自:抑郁的市场

一、最近最赚钱的板块和概念是?

最近一周市场最核心的赚钱方向都集中在并购重组概念上,宣布收购、并购、重组的个股涨幅惊人,双成药业近一个月涨幅接近7倍,银之杰月内涨幅接近5倍,富乐德7个交易日涨幅超过2倍。

类似的如麦克奥迪、凤凰航运等一系列个股涨幅及赚钱都非常高。市场资金的活跃度、交易的拥挤度、情绪的共振度,在重组、并购、收购的个股标的上集中博弈,最近一周更扩散到有预期标的上。市场交易的辨识度非常高,赚钱效应也非常显著

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现状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资金的短期博弈行为还是未来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

是情绪面、资金面的短期投机行为还是具有底层逻辑和政策面支持的投资机会?

短期涨幅过高是否存在回调的风险?

本文的目的就是讨论一下并购重组题材的未来机会和判断。

二、板块胜率高、个股赔率看运气(哈)

先说个人观点的判断,不保证正确,本文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传递正确,只要对你有启发或者诱发你思考就足够了。

观点之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并购重组都是市场确定性比较高的方向,板块胜率较高。

观点之二:板块和题材未来的扩容机会巨大,市场上五分之到四分之一的公司都有可能成为这个板块的焦点公司。板块备选的分母极多,同时因为个股的增加扩容,会保持板块的市场热度及个股的交易热情。

观点之三:市场上小、烂、亏等公司在重组并购预期的视野下,短中期内会迎来估值泡沫的乐观变化。

观点之四:并购重组引发的资金热情和投资情绪短期难以证伪,最乐观的证伪周期也需要在一年之后才有可能出现。

观点之五:参与并购重组的资金是典型的投机博弈行为,但结果可能要比A股历史上炒过的绝大多数概念更有积极意义。

观点之六:本轮并购重组的资金博弈是有政策方向护航的,是顶层的共识(认知)面、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公司面(大股东)等多种积极因素集合,意愿强烈并共同参与的一场联欢。是供需层面、一二级市场联动层面、改善上市公司质量层面等,多重意志互相需要的一次规模浩大的换血手术。

市场最近两周的表现,只是开始,是开胃菜,主菜还在后面。

观点之七:一到三年内,国资为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体系里,亏损并持续经营不善的企业,是一次被倒闭改革的的机会。管理层在9月24日发布并购六条后,实际已经将未来如何帮国资体系保壳保上市公司名额的办法及机会提供给各地各央企部门。答案就是将优质的资产置入已有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收购、重组的方式完成资产转移,而不是再起新炉灶。

还有一条不是观点,是常识,必须提前说明。

即,市场上任何板块和个股涨多了都会跌,个股翻几倍后也不可能再涨个几倍。涨到天上,如果没有基本面支撑,时间和预期兑现的结果,也会把放大的预期和狂热的情绪,理性地调整成正常估值和市场均值。所以,板块机会并不代表个股的胜率。未来并购重组板块最有期待的可能就是,会有不断的新标的出来,满足板块内资金的轮动。

板块机会确定,但个股赔率好不好,需要拼运气和人品。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股迎旧人。

以上是对于并购重组政策的相关观点,支撑这些观点的逻辑分析如下:

三、市场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在924大涨之前、发布并购六条鼓励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并购重组政策之前,A股是什么样的现状。

一是三个市场(上证、深交所、北交所)上市交易的公司接近5400家;

二是市场自2015年6月12日开始,连续下跌调整将近10年。中间偶有几次反弹,也都是昙花一现,牛短熊长。长周期是典型的熊市,跌跌不休导致投资者亏损累累。

三是自2016年以来,9年间新发上市数量是2754只,前任发行1900余家公司,刘前任发行将近800家公司,9年来平均每年上市306家。退市方面,同期共退市126家,9年间平均每年退市为14家,刘前任在任期间一共只退市了7家。

四是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前九年入口审核较弱,滥发公司导致市场上存在非常多的,基本面较差、经营不善、公司管理存在问题的公司。简单说,就是小、破、亏、烂公司很多。

五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再融资工具,被这些垃圾公司当成赚钱的商业模式。有些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融资、套现,然后再融资再套现。直白说,把一个好工具给玩烂了。

六是,长期以来市场在制度建设上存在一系列缺陷和不足。这里就不展开。

四、要解决什么问题?

管理层如果未来想长周期的改造市场的生态链,实际就是大家应该已经了解的四板斧。

第一是入口关。提高上市标准,严把质量关,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这项工作实际已经在严格的执行,截至 2024 年 9 月 25 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的数据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 A 股有约 70 只新股上市,累计融资约 480 亿元。而在 2024 年上半年,A 股共有 44 只新股上市。预计今年新发上市不会超过100只。

新管理层一直强调的是逆周期调节,但上市的公司过少,又会影响一级市场的退出及整个创投市场的资金热情。最近一年,媒体上大家都可以看到一级市场投资人的各种抱怨和诉苦,看到各个投资公司在项目退出上都存在非常大的难点和痛点。

所以,必须找到逆周期调节导致供应减少的解决办法。解决创投资金的退出难问题,提升并活跃一级创投市场的资金。

第二是退市端。这是难度最高、压力最大、最具挑战性的综合性伤害活动。

任何一个公司被退市,背后都是巨大利益体。我手头的数据是截止到9月2日为止,今年共有47家公司退市。已经超过2023年的全年退市数据。

必须看到,市场里现存经营不善的亏损公司,以及小、破、烂公司里,有一部分是央企及各地方国资为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存在的。长期以来,地方国资拥有的产业方向较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各国资管理部门都希望新发上市来打造新的平台。缺少动力也没有欲望,把旗下质地优良的公司装入已有的上市平台,哪怕现有的上市公司经营地再差,只要不触发退市环节,各地各级国资主管部门是没有动力进行资本运作的。

原因可能是多重的,但道理其实挺简单,新发上市是看得见的新政绩,是一切从头开始的新平台,没有历史纠葛。但改造老平台,需要处理很多遗留问题。

另外,对于经营状况不好的民营为主体的上市公司而言,连续亏损要么意味着产业方向上落后,要么意味着大股东为代表的管理层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被淘汰的境遇。管理层4月12日发布的新退市条例,对所有亏损公司和持续经营有问题的公司都是巨大的威慑。无论是面值退市还是经营不达标导致的基本面退市,都会让小破烂的垃圾公司存在巨大的危机感。

某种程度上说,并购重组政策是这些公司存活并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大机会。毕竟拥有上市公司的牌照就是最大的底牌,不利用这个机会把底牌价值最大化,寻找新的发展和变现机会,真等到连续两年经营出问题,再想办法,估计也来不及了。

第三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即换血端。

总体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理论上只有两种办法,一是提高入口端好公司的质量,但我们的现状是已有将近5400家上市公司,再盲目的发新股,并不能很好的控制新上市公司质量。最重要的是:市场不可能短期快速扩容到6000家公司以上。

印度在2002年左右上市公司接近10000家,美国两个交易所在八十、九十年代(初期)也超过8000家上市公司。巨量的新增公司导致市场存量资金被稀释,同时大规模发行新股导致上市公司质量出现滑波,结果导致投资者亏损效应严重。最后引发印度自2003年开始的大规模退市的执行结果。美国也在9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大规模的退市制度,到90年代末期,上市交易的公司已经控制在6000家以内。

A股现在的市场容量基本接近顶峰,短期想靠入口关解决上市公司质量问题肯定不现实。那只有启动存量公司的自身换血功能,也就是在退市压力下,经营存在问题的公司主动自发的来完成资本运作,将好公司、有盈利、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优质企业置换到上市平台里。

所以,管理层在并购六条政策才会明确提到,帮助资本运作的企业走快速通道,工作人员及时响应等表态。本质上,这是改变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置换充满活力并健康的鲜血最快的速度

第四是要为创投资金退出提供新通道

严审新股上市,控制新发规模和数量,导致一批相对优质的公司留存在上市公司体外,这些公司管理机制、股份结构、产业方向、盈利规模都是按上市公司的审核标准为基础。是质地优良的拟上市种子。天然为存量上市公司提供并购重组来源,增加存量公司并购、收购、重组选择和成功率。

同时又能解决国家提倡的搭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里,一级创投市场面临的项目、资金退出难的问题。

现实的问题是,新发公司入口端审核趋严后,一方面是上市标准提升,另一方面是排队及审核时间拉长,不确定性增加。所以,市场上如果出现合适的并购、收购及重组机会,很多原来拟上市的公司,也有动力推进并执行更有效率和确定性的选择。

另外,在已有的上市公司体系里,公司主体、实控人(大股东)名下,部分存在某些孵化、投资发展较好的子公司(体外公司)。这类公司,或是产业方向具有竞争力,如半导体类,或者是盈利确定性较高。原来的思路和策略可能是准备新发上市。但现有政策背景和逆周期调节的环境下,很多公司也会选择政策鼓励和支持的并购重组政策,将自身优质资产装入已有的平台。

可观察到的上市公司公告就可以看到,某些公司原来决定分拆旗下的优质控股(参股)公司,准备再申请新的IPO,现在都已经停止。

五、创造性并独有的A股特色解题思路:认知本质和底层逻辑

从认知层面看,并购重组的本质要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即我所说的换血;

第二,新游戏规则给所有小、破、烂等经营存在问题的公司均等机会,需要主动作为;

第三,退市制度是铡刀式威慑,逼迫玩家必须进行改变和行动。

从底层逻辑看,并购重组政策充分满足了,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经营的高深哲学。对所有上市公司的主体控制人而言,管理层已经明确把未来市场管理治理的目标挂出来,简单总结,就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严监管、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等。

等于先把底牌和底线直接亮牌给参与者,对民营控股经营不良的上市公司而言,政策支持你们主动作为,通过并购、收购、重组改变上市平台的基因和盈利情况,化解未来可能出现的退市问题。

对同是国资体系的一家人来说,退市的规则和制度已经成为既定无法改变的事实。已有上市平台如果不改变经营状态,继续亏损或者经营不善,退市将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如果想保持已有的上市平台,那就要求各级国资(央企)将自己旗下的优质产业,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注入上市平台里。

底线、底牌、实践路径,管理层在发布并购6条后已经明确地告诉市场所有参与者。如何选择并执行将是实控人自身要考虑的问题。但如果给机会却抓不住,那么,无论是国资体系还是民营系上市公司,利益损失的结果都应该是由控制人及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来承担。毕竟,底牌都亮给对手,如果还打不好,那只能说明玩家太愚蠢了。

面子给了,机会给了,时间给了,底牌和底线也亮了,实现的路径也清楚发布了,余下的就是我执行我的政策,你设计你的质量提升方案。

这套逻辑就是,于法有底线;于情亮底牌;于事指导实践路径;于市场而言,快速达到市场换血提升质量的目的。

六、可能的猜测:

第一,并购重组未来两年有可能是市场的核心主题和风口;

第二,国资主导的资本运作还没有开始,这是未来的主力玩家;

第三,目标是好的,换血是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需要观察。但希望结果是符合预期或者能超预期,理论上,这个概率实现的可能非常大。

第四,市场未来两年退市和上市的平衡点是:新发100家,退市接近100家。时间窗口和政策窗口留给有准备并想作为的重组并购玩家。

最后再明确补充一下,本文只是分析并购重组板块的可能逻辑,纯属个人观点,不保证对错,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但欢迎大家留言给些意见,有机会的话也欢迎提供有并购重组可能的标的代码,互相学习讨论,一起搞搞!

文:老吉同学

源自:抑郁的市场

推荐阅读





金融街宵夜
以一场不可逆的行情,去成就自己。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就是市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