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安宁河谷,稻谷归仓,果蔬飘香,处处是丰收景象和勃勃生机。
一年前的2023年11月1日,《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流域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一年来,凉山州及流域相关县(市)紧紧围绕保障和推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条例》贯彻实施。近期,记者沿安宁河一路行走,走访流域部分县(市)政府部门、企业、群众,了解流域一年来的可喜变化。
如同安宁河是凉山的“母亲河”一样,鲹鱼河是会东的“母亲河”,对她的保护早已刻进每个会东人的心里。该县将鲹鱼水乡旅游景区建设项目作为生态修复、防洪度汛、旅游度假的综合性重大工程,投资1.9亿余元,拆除两岸违建,绿化山体937亩,对河道进行清淤,加固修复河岸,让鲹鱼水乡成为会东靓丽的城市名片。
《条例》出台后,凉山通过进机关、进乡村等“七进”活动,推动普法向基层延伸,进一步扩大条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安宁河流域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流域相关县(市)均编制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生态修复规划,推动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流域水资源配置能力,为凉山州加快建设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天府粮仓”凉山片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宁河源头冕宁精准聚焦全国优质特色产品基地,谋划并实施了红旗堰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为1.09亿元,建成后,将有效改善2.45万亩的灌溉面积,恢复1.05万亩的灌溉面积,全面整治病害水利设施,从而进一步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助力乡村振兴。
安宁河流域保护涉及点多、面广、线长,需要流域县(市)及部门加强协同联动。一年来,凉山州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齐抓共管、深度协同。
10月27日,记者来到会理市城北街道铁厂村三组的会理市林下中药材现代林业产业园区,目前园区示范种植带动会理市3个脱贫村种植中药材1800余亩,户均增收1.8万余元,带动全州750余户种植中药材3000余亩,户均增收1.2万余元。
凉山州林草资源丰富,发展林下经济,既美了生态,又富了口袋。一年来,凉山州林草局在安宁河流域加大对森林草原的保护修复力度,提升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能力,努力实现绿水润青山,青山育绿水。
位于安宁河岸的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当地正实施新一轮邛海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强化水体保护,完善城镇截污体系,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提高环境承载能力,推动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凉山州水利局副局长李杰说,条例实施以来,凉山州水利局从抓实水权改革、五项行动、系统治理、宣传引导等方面发力,做好安宁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改善河湖治理保护面貌,提升河湖管理质效。
条例出台后,流域相关县(市)积极配套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处理设施,防止畜禽养殖废水、粪污对环境造成污染。在西昌市大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流水线上的生态有机肥正有序装袋运输。“公司全年可以综合利用处理畜禽粪污、秸秆量20万吨,年产商品有机肥15万吨,为当地葡萄、土豆等种植提供有机肥,助力解决农作物秸秆焚烧、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公司总经理冯涛说。
在会东县鲹鱼河镇笔落村的一处蔬菜大棚,村民缪伟打开棚内的滴管,稀释后的沼液缓缓流进土中,为蔬菜注入成长所需的营养。在会东县一农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将干粪和松针混合,通过发酵,一个月后就能得到绿色生态有机肥。公司董事长钱梅红说:“我们的生态肥在市场很受欢迎,会东县的烤烟、牛油果,冕宁县的小番茄、蒲江县的椪柑都用我们的生态肥。”
缪伟所用的这种沼液和钱梅红所用的干粪,都来自附近的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凉山区域公司的万头扩繁厂。扩繁厂将猪粪处理成干粪和沼液,免费提供给村民和肥料企业,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粪肥还田,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会东县围绕保护和提升流域耕地质量,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持续推广有机肥使用,不断促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会东县副县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海波表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