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业主在微信群互骂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法院判决......

职场   2025-02-07 08:00   安徽  
点击“律师视野”    快速关注我们

来源|以案释法100问(转自法眼观察)
作者|撰稿人:柳爱花



基本案情

黄某与白某居住在同一小区,二人均通过微信加入了业主群,事发当时群内共有 300余人。

某天下午1时36分,黄某在业主群发送了多条有关商品团购的信息。1时42分,白某亦在业主群中发送多条团购信息。随后,小区业主王某提出疑问:“不是说不让在群里做广告卖东西吗?”黄某回复道:“我们之前团的玉米,人家一包40根才发货的,咱们合下来才两块钱一根,就这还是我开着自己的 SUV 去拉回来再搬上楼的,您觉着这点儿钱值不值得费这个劲?我家里也真没困难到非得摆摊儿卖水果赚钱谋生的地步……其余的仁者见仁吧。打扰了。”

随后,白某在群里 @ 黄某“你知道你为什么招人烦吗?就是你从来话里话外都是夹枪带棒,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你太不会说话了”。黄某立即回复:“我只是说没有靠这个谋生,我贬低谁了?不用自己给自己对号入座”“阳光的人在哪儿都活得阳光,阴暗(的人)看什么都阴暗”。双方就这样你一言我一  语,还发布了一些具有人格侮辱性的不雅言论,矛盾不断激化。双方骂战持续升级,其他业主多次劝解无果后,群主将两人强制退群。


后来,黄某起诉白某至法院要求白某立即停止侵犯黄某名誉权的行为并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诉讼过程中,白某提起反诉,要求黄某停止侵犯白某名誉权的行为,并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6000元。
白某称本案矛盾是由黄某引起的,所以黄某有错。白某认为黄某自己先在业主群里发拼团广告,而且连续几天内发了三遍,干扰了其和其他业主的正常生活。白某实在看不惯,才发了团购广告和进群二维码。之后黄某就发了一大段指桑骂槐的声明,先说自己发的不是广告,后说自己生活如何“优渥”“我家里也真没困难到非得摆摊儿卖水果赚钱谋生的地步”等。白某认为黄某这些言论含沙射影地贬低、侮辱了自己及所有摆摊卖水果的普通百姓。
黄某称,业主群是业主之间畅所欲言的地方,黄某发布信息后,白某同时也发了部分信息。此时,有其他业主询问不是不让在群里发广告卖东西吗?黄某对其他人的话进行了解释回应。黄某认为自己回应的话一是阐述为何发信息,二是为什么说那不是广告的原因。没针对任何人,只是回应,没有对白某产生任何影响,也没有指向性。白某如果对事实有争议,可以协商解决,并不是必须用侮辱性语言表达其思想。


法院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2022年7月14日,黄某与白某在当时有300余人的业主群中发生相互针对性的言语争吵是不理智的,对此其他业主也予以了劝解。在争吵过程中,白某使用了诸如“这叫人话?哈哈 太好笑了”“因为你说出话很阴暗,所以你招人烦”等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甚至侮辱性的言语;黄某使用了诸如“阴暗(的人)看什么都阴暗”“不留口德的人也只是你而已”等具有挑逗、贬低性言语。面对拥有300余人的微信群,双方的不当言语在一定程度上均会产生使对方社会评价被降低的不利影响,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 双方均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黄某和白某分别向对方书面赔礼道歉。案件现已生效。

法官提示

《民法典》第1024条第1款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互联网也不是法外之地,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个人在使用微信群、钉钉群等网络通信工具时,要对自身言行负责,自觉规范网络言行,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在公共场合发言均应文明,在解决问题和矛盾纠纷过程中,应当保持理性克制、文明用语,否则将为自己的不当言行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链接:析“踢群第一案”裁定书:裁定驳回起诉不当,宜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  END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意见,也不构成对相关案件或事件的意见和建议。本公众号发布的转载作品,是出于传递信息及学习、研究或欣赏的目的,如图文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张智然律师的部分原创文章


1.刑辩律师应首先考虑作无罪辩护

2.从“唐山打人案”,看法律信仰的重塑

3.写在劳荣枝案二审宣判之前

4.正当防卫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以昆山砍人案和山东辱母案为例

5.一起涉黑案件的成功辩护(附:辩护词)

6.从一起检察院作减轻抗诉后二审加重被告人刑罚的案件,看我国的司法程序公正

7.作为被告人王振华的辩护律师,你可以这么认为,但你不可以这么说!

8.海外出版的方方日记,会成为西方向中国政府索赔的证据吗?

9.聂树斌的“冤死”与王书金的“赖活”

10.十堰法官被刺事件的思考

11.从雷洋之死,看我国收容教育制度的存废

12.武昌砍头案嫌疑人胡某“持证杀人”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吗?

13.法官担任县委法律顾问之弊

14.“假结婚”和“假离婚”方式购房的法律风险

15.司法统一之前施行司法责任制真的是一场灾难吗?—— 与俞江教授商榷

16.也谈“偷换店家收款二维码案”行为的定性

17.《最高法对“取得实习证的实习律师是否可以到法院立案”问题的答复》一文之刍议

18.从一起盗窃案的辩护,浅析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的质证要素

19.法官王桂荣的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20.辩护词选登|谁是这起爆炸案的元凶?

21.也谈与智障女同居期间性行为的定性 —— 与石经海、谷君二位老师商榷

22.用近亲属的医保卡开药构成诈骗罪?

23.《人民的名义》股权质押相关问题的法律解读及纠偏

24.辩护词选登|彭某“吸毒”后无意识杀死朋友4岁儿子,其刑事责任能力如何认定?

25.“辱母案”于欢的防卫行为并未过当,其性质属于正当防卫

26.微型小说| 开庭

27.李国庆“抢公章”的行为是否有效?到底谁能代表当当?

28.王宝强的离婚声明涉嫌名誉侵权 ——浅析王宝强离婚声明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关联公众号,加星标★

律师视野
弘扬法治精神,传递律师声音,提供法律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