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区域各校的高中物理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主旨汇报发言、课例研讨交流、实践成果汇报交流和专家总结指导四部分内容,旨在深入探讨和交流跨学科实践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研训伊始,泰达中学的朱秀华老师发表了关于《创设真实情景问题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汇报,明确创设真实情境问题是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融合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朱老师重点阐述了“物理与通用技术的多学科融合学习”和“核物理在哪些领域影响我们的现代生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两大实践案例,将物理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工程实践相结合,在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泰达中学的石海龙老师呈现了一堂题为《核物理与社会生活》的高三复习课,创新性地采用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使学生在调研与汇报中深入理解知识,通过核物理与工农业生产及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跨学科领域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此外,石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和物理与文史融合,注重渗透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好本领建设国家的责任感。
与会教师对石海龙老师所展示的课程实例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充分展示了跨学科融合在高三复习课程中的应用价值,这一课例为后续跨学科实践教学提供了优秀的示范和引导。
泰达中学的张远老师发表了题为《生活中的落体运动》的实践交流。张老师从落叶和乒乓球作为切入点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立足物理中落体运动的同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探究,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素养。
泰达中学的郭婵老师发表了题为《物理与地球》的交流发言,重点介绍了“测量地球半径”和“地磁暴科普宣传”两项实践案例,按问题解决的真实需要,利用探究学习方式,以实践性主题为导引,创设真实情境,加强各种学习资源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技能,深化对物理学科和跨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泰达一中的徐若琳老师发表了题为《基于真实情境的力学教学研究》的汇报交流,根据物理力学教学的特点,联系“低头族”的社会现象创设生动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生物等多领域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必要性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物理兼职教研员张铁林老师就《基于真实情境的物理跨学科实践》这一主题进行总结发言。张老师指出跨学科实践既强调学科立场又超越学科边界,教师在跨学科实践中应基于真实情境提出问题、确定研究项目,按照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与评价的步骤合理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随后,张老师就跨学科实践教学中的实施难点提出有效对策,为后续实践开展指明了可行道路。
研训最后,天津市教科院课程中心高杰老师以《实施跨学科实践 促进核心素养发展》为题进行了主题分享,高从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背景、内涵、环节、建议等方面对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进行了解读。尤其强调了在素养导向下的物理学科课程改革,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成长的重要性。
随着物理学科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对跨学科实践活动活动的持续践行,我们对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和理解。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让我们看到了物理学科与其他领域相互交织所绽放出的绚丽光彩。教师应将坚持从真实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待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能够看到更多因这次研训而引发的精彩变革和卓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