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诗:这条通勤小路 / 走过了6年 / 遇到过春天的漫天大雪 / 把西顶庙的红墙绿瓦装扮成生活中难得的浪漫| 谢光飞 :小路
民生
文化
2024-12-13 17:59
北京
这条通勤小路
走过了6年。
遇到过春天的漫天大雪,
把西顶庙的红墙绿瓦装扮成生活中难得的浪漫;
遇到过芙蓉花开得奔放热烈,
还有秋叶如染的静美,如旁的河水般流淌;
没想到今天却告别在这绵绵夏雨后的立秋,
蓦然回首,
这蜿蜒的绿茵小路竟已成了旧路。
这首诗以一条小路为线索,透过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书写了对生活中细微景致的感怀与对过去的惜别之情。将一条通勤小路化为人生岁月的见证,赋予平凡事物深厚的情感内涵。
诗歌开篇直陈“小路”与诗人相伴六年,简洁直白却引人共鸣。这六年间的四季轮回,成为作者观察世界、体悟生活的窗口。从“春天的漫天大雪”到“芙蓉花开得奔放热烈”,再到“秋叶如染的静美”,不仅展现了季节的独特风貌,也暗示了不同阶段的心境变化。“西顶庙的红墙绿瓦装扮成生活中难得的浪漫”,以西顶庙这一具体意象,将大自然的纯粹之美与人文建筑的悠远韵味相结合,使景物描写有了立体感与历史感。
最后两句转向对小路的告别。在“立秋”这一季节节点的衬托下,“蓦然回首”带来浓烈的感伤与怀旧情绪,而“蜿蜒的绿茵小路竟已成了旧路”更以“旧”字点题,含蓄地道出时间无情、岁月荏苒的主题,令人回味。
谢光飞:长期耕耘于新闻媒体行业,先后在中央级报纸、互联网新媒体从事记者编辑、审核管理工作,高级职称编审,多部作品曾获北京新闻奖等国家相关新闻奖项,现任《冯长之家》公众号总编辑。在平时繁忙的编审工作之余由感而发,信笔题诗,有格律诗,也有自由体诗,希望能在时代洪流中见微知著,在社会巨变中抒发共鸣。
艾品,笔名,海外诗人,诗歌评论员。
Igniting and fanning
Once the alcohol is high, truth will flare
编者按:
“一日一诗”栏目工作团队今天正式和大家见面!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国家一级作家柳芭老师,以及海上、金刚等一批笔力雄厚、低调务实的海内外评论老师入盟团队(见工作团队名单)。他们中多数人本身就是诗人,其中不乏文学博士、理工科博士、高校教授、媒体工作者。在过去一年,他们默默为诗人和读者服务,相信很多人已经见识过他们的文字实力。我们还有很多不在名单内的老师,他们也在不定期地帮助写评。当今社会,不是很多人愿意无名无利地为别人做“嫁衣裳”,特别是为素不相识的诗人写评的,所以这批老师特别值得我们尊敬!
本栏目的诗评主要是解析或导读性诗评,目的是帮助不谙诗歌的普通读者更容易地理解诗歌,或抛砖引玉,启发读者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去延展诗意。诗固然是艺术作品,评同样也是一篇篇精美之作。评者用自己的创作心血,为诗平添了不少精彩,也为读者带来了阅读享受。我们感谢所有诗评者的无私奉献。
当然,我们也感谢诗人们的优秀作品。正如评者所说,有感觉的诗才能写出有质量的评。
我们感谢后台的工作人员,一日一诵,一日一编的工作何其繁重,他们日日不懈,经常工作到深夜。
我们在此也要感谢我们的读者,特别是感谢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留言的粉丝朋友,你们的热情鼓励、爱护和支持,是我们每日更新的动力。同时,我们也在默默欣赏你们留言诗的进步。
本栏目的宗旨是兼容并包,多维开放,缥囊草根,不拘一格。我们会推成熟诗人的作品,也会发一些新手作者的来稿。会选抽象隐晦的“现代诗”,也会选通俗易懂的“口语诗”,各种流派风格均有可能涉及。我们会尽量展现诗歌的多样性,包括题材的多样性,表达方法的多样性。当然,我们会更多地关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注重诗歌的人文价值和品味取向。本栏目面向全世界,是海内外诗人的交流桥梁,故我们也会照顾地域的广泛性,并尊重中西文化的差异。有道是, “诗不达诂,文无达诠”,诗好诗坏难有定论,但诗和读者的逻辑关系又极其简单,那就是“共鸣”。本栏目无法做到每首诗都让读者满意,但可以做到,每个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诗。我们将不以个人喜好,而以开放的胸怀和开阔的眼界为此保障。
我们欢迎大家提供或推荐有新意的诗,有真情实感的诗。来稿一定要附上个人简介。带评的诗会优先考虑,但必须附上评者的简介。本栏目以公众号“原创”发布作品,如果同样的诗和评已在别的公众号“原创”发布过,请勿重复投稿。
(编者)
自荐或推荐优秀原创且首发的诗作品,请发送至:fzzzjtg@163.com, 本栏目由 冯站长之家 倾力推出。
近期微信修改了订阅号推送的规则,为了让您第一时间收到冯站长之家的推送,请点击下方的【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