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幽默是反抗的开始,也是反抗的结束。幽默完了,好像所有艰难苦楚都过去了。”
——《自由在高处》 熊培云
猫meme火爆出圈
在日本的社交平台上,猫meme已经变成了热门趋势,不少网友开始使用猫meme来制作视频分享自己的生活。而它们在被国内up主搬运到B站后,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评论。
图片来源网络
尤其是日本一位单亲妈妈创作的猫meme视频爆火,在B站发布后拥有了一千六百多万的播放量。而当我们点进视频观看,发现它也只是再也日常不过的小事,可为什么仅仅是这些日常平淡的故事,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
图片来源网络
猫meme风靡全网背后的”魔力“
01
meme的起源与发展
“meme”这个词最早源于英国著名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他在书中将“meme”与生物中的基因做类比,认为基因可以通过不断的自我复制来促使人类社会的进化,而“meme”则等同于此,是一个基本的文化单元,它指代一个人在生活中诞生的任何想法和信息、语言、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等等,都可以被复制,变异与传播。在这些语境下的“meme”在中国则被翻译成“谜因”“模因”。
图片来源网络
在2003年,一位15岁的美国小伙创立了一个博客网站,与别的网站不同,这个网站主要以图片为主进行交流。在每周六网友都会上传自己编辑的一些搞笑猫猫的图片进行分享和传播,随着这个网站的人气飙升,一个新的名词——“网络谜因”出现了。
图片来源网络
当我们回首看看那些全网突然爆火的梗,“打工人”“偷感很重”“鼠鼠文学”等都是大受网友欢迎的热梗,它们都在无形间被复制和传播,甚至衍生了一大批语录和表情包,这就是“meme”的魅力。
图片来源网络
02
从网络梗图到短视频爆火的异军突起之路
猫meme最初是指在网络上走红的猫咪梗图,这些小猫的原素材都来自于外网博主或者国内博主,跟cheems和Doge狗一样,多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如大家所熟悉的质问猫波仔和委屈猫咣当,便是出自国内的两位博主。
图片来源网络
在猫咪梗图的不断传播之下,有人便以自己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有趣的事情为背景,放入猫咪表情包,将其制作成视频,让小猫进行角色扮演,再配上自己想吐槽的一些话来表达这个情境下的心情,可以说是另一种‘‘VLOG’’。
03
低成本制作与跨时空记录
猫meme作为自媒体时代的另一种“VLOG”,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加轻松更加低成本地加入进来。
不需要购买什么设备,也不需要本人亲自出境,往往只需要在网上寻找一下猫猫的绿幕素材,寻找一些合适的背景,再配上文字,便能够获得一大批人的注目。这种低成本制作的特殊性扩大了猫meme的受众群体,引得互联网上的社恐人纷纷加入进来,分享自己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
最为特殊的一点是,猫meme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跨时空记录自己的生活。当我们想要分享一件“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我仍然觉得它有趣好玩,又或者是尴尬难堪”的事情时,猫meme是普通人最好的选择。
这些猫猫表情包都有着明显的喜怒哀乐,可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也可以让观看的网友立刻明白这里的意思。就像上面所提到的日本单亲妈妈,她所讲述的故事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但发布出来仍然能够得到众多网友的喜爱,这也是得益于猫meme可以跨时空记录的特殊性。
图片来源网络
04
魔性又有趣的画面与音效
猫meme之所以这么受欢迎,离不开广大网友给它们制作的鬼畜动图和魔性音效。
不明所以的huh猫、欢快跳跃的happy猫、左右摇晃的chipi猫、红温的洗澡小猫等等,都无比的洗脑,这些魔性可爱又有趣的小猫素材既让人上头,又给了大家制作视频的灵感,何乐而不为呢?
上头之后,是轻松解压的娱乐,还是对苦难的消费?
01
痛苦轻松化的媒介
这位日本单亲妈妈将自己原本疲惫难熬的单亲生活和带小孩的不易都用可爱有趣的猫猫表情包展示了出来,而不是以常规的沉重口吻去讲述。
图片来源网络
再例如这位"差点让大城市弄死"的猫meme视频制作者也是用欢快的剪辑手法极大弱化了自己独自在大城市找工作的不易。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一位讲述"父母爱情"的作者,从小父母离婚,继父却给了她和妈妈更加浪漫温暖的爱,让无数网友纷纷"泪目"。
图片来源网络
其他相当一部分猫meme视频的创作者也都是以轻松的口吻和欢乐的BGM来讲述自己原生家庭的不幸,弹幕和评论区也都表示共情。现在看来,猫meme或许是一个能够把痛苦轻松化的媒介,让人们能够有勇气把破碎的过去重新拼凑起来展现给现在的大家。而猫meme自带的搞笑性质也可以让观众忽略掉事情本身的沉重,以一种更加包容的态度去接受。
02
消费苦难?不!其实是心灵疗愈
猫meme在亚文化圈层爆火,它的背后恰恰也体现出了东亚文化的压抑。在东亚地区中很多人的情感往往是保守的,克制的。
家庭中拧巴的关系,上学时的打压式教育,工作时上司的PUA……都会进一步带来心理的负担,许多猫meme视频的制作者也是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缺陷,才选择以这种甚至于幽默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故事,以掩埋痛苦不堪的过去。
“幽默完了,好像所有艰难苦楚都过去了。”
幸运的是,人间自有真情在。猫meme可爱的外表总是能够轻易触及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那块地方。创作者借猫meme之媒介宣泄情绪,直面过去,也正是疗愈现在的自己。无论故事本身多么具有冲击性,观众也能产生情感共鸣,持以宽容的态度安慰作者,或许也有人在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评论区写下自己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又或有人真诚地祝福作者未来安好,大家并不会觉得这是在消费苦难,而是在相互治愈伤口。
图片来源网络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巨大的心灵疗愈的队伍,告诉作者,或许也在告诉屏幕前的那个你——并不是孤身一人。
- END -
参考文献
[1]小红书:【热点素材】小猫对话为何让人“上头”?(2024-4-20)
[2]哔哩哔哩:【游戏众生相】模因:表情包背后的迷思(2017-6-10)
[3]何可欣.谜因理论视域下网络谐音词的传播研究[G]. 海河传媒, 2023, (05): 39-40.
编辑 | 伍欣宇
策划 | 付广荣
运营 | 周圣耀
审核 | 贺 毅
主编 | 伏泉嘉
DMAZ|数媒圈,数媒圈是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媒体资源与高校对接平台,致力于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建立数字创意、科学技术、商学与人文传播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DMAZ持续聚焦追踪行业和学科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数字媒体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勉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
■
联 系 我 们
C O N T A C T U S
文章投稿&作品推广&商务合作
editordept_dmaz@163.com
Tel:159 4175 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