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火三部,为什么是少女乐队?

文摘   2024-12-21 23:31   江西  


少女乐队,新的版本答案?


图片来源于B站


前不久《girls band cry》(以下简称《GBC》)少女乐队番剧的现实乐队主唱入驻Bilili(以下简称B站)并在9天内迅速突破10万粉丝。


如此迅速的涨粉速度足以证明观众对于《GBC》的喜爱,这种关注度不禁让人想起前年在B站涌现出大量关于同样是少女乐队题材的《孤独摇滚》的二创的样子,以及去年观众对于番剧《BanG Dream! It's Mygo!!!!!》(以下简称《MyGo》)剧情讨论的热烈氛围。


那么为何偏偏是少女乐队题材的番剧能够做到三年都出爆款,又为何是这三部少女乐队能火?



少女乐队拯救世界


01

少女乐队之乐队


都知道宅男喜欢看美少女,这样的话只要有美少女的话不管什么题材的番剧理应都会很受欢迎,但现实就是一些异世界番剧虽然有美少女却还是被称为厕纸。所以为什么会是乐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其他题材相似的是,乐队同样是剧中人物想要达成的目标,但不同的是它同样是一个作品,一个由各个性格迥异,音乐梦想,理念不同的人在一次又一次的磨合中打造的作品。在这个磨合中,剧中人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通过冲突能够自然地带出人物的背景,性格,同时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会有不满,忍让,争吵,快乐等情绪的宣泄,做到情绪的张弛有度。对编剧来说,乐队题材天然地提供了故事演绎的舞台,只需做一个小小的推手舞台上的人物就会自己行动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时乐队题材还有一个比较好的点就是这些乐队的碰撞到最后也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没有正确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因为这个答案观众可能并不喜欢。


乐队是剧中人物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只是故事的开端,不是故事的结束。看少女乐队不是看她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专业乐队,获得商业上的成功,那样的话不如去看霸总爽片,而是去看剧中人物的成长。在碰撞过程中观众能够看到乐队的成长,看到剧中人物的成长弧光。借此让观众能够与人物产生情绪共鸣。


同时也很适合引发社区讨论,当你我都有这种情感共识时,就自然而然地交流了起来。当然乐队还有别的优势,比如可以与现实互动,通过举办Live,发售新歌来保持热度。


图片来源于B站


02

少女乐队之少女


首先作为动画来说女子系作品的商业价值是大于男子系作品的,不然为什么会有女孩子什么都干系列,另一方面也是女女关系会比男男关系描写得会更自由。


男男关系性一般是不像女女关系那么复杂,并且会有所限制,一般男男关系性都是哥们、兄弟、友情什么的,虽然嘴上互称父子,但真在一起做事是没那么多复杂的情感的,而且实际上真有冲突的话早就直接上去干架了。而番剧中的女女关系描写却很自由,反而与现实中的女性关系不大,编剧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去描写,《孤独摇滚》中的关系轻松搞笑,《MyGo》里描写得有些扭曲重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少女乐队风潮再起


少女乐队题材番剧并不少,但火出圈的并不多,特别是从《轻音少女》到《孤独摇滚》这段时间少女乐队沉寂了相当一段时间,近三年成为爆款的少女乐队番剧绝对不只是因为题材优势,更因为这三部番剧有其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拥有能够与当下年轻人引发共鸣的表现力与时代性。


01

番剧之中:与观众共鸣的表现力


这三部少女乐队塑造了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剧情,既刻画了个人“向内”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又展现了个体接触他人的“向外”社会化过程。拿《孤独摇滚》举例,主角波奇在第一集时胆小严重社恐,明明技术很好却不敢演出,最后一集却能够在全校面前演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对个体向外探索的叙述中,《MyGo》选择增加剧情爆点,从不同乐队成员之间的矛盾入手。而《GBC》通过展现角色对现实伤痛的反抗来唤起观众共鸣的。观众并不一定有和角色一模一样的校园霸凌、辍学打工等经历,但总归会有各自的痛点,也有相似的“反叛”“不服输”念头,由此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内心的声音借助屏幕内塑造的角色呐喊出来。


图片来源于B站


当然优秀的剧情骨架还需要富有特色的皮相表现。《GBC》借助3D动画技术,不仅能够很好的展现人物细节,还能够环境表现人物心绪。


图片来源于网络


《MyGo》则是通过出众的文戏,充满伏笔的台词来表现,有着像“你这个人,满脑子都只想着自己呢”这样让观众一下就能记住的台词。


图片来源于B站


《孤独摇滚》虽然是2D但表现上充满了许多幽默有趣,脑洞大开的画面,既能引起观众捧腹大笑,也能够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主角波奇社恐但内心丰富的形象。


图片来源于B站


02

番剧之外:与年轻人心声同步


《孤独摇滚》有很大一个特色就是主角波奇极度社恐,而且社恐的细节特别真实,比如剧中波奇会在没去过的地方门口徘徊,犹豫要不要进去,相信不少社恐人同样有此经历,而看着波奇在剧中一步步成长,不也正是许多现实中的社恐人想要做的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较于《孤独摇滚》本身基调就轻松欢快,《MyGo》和《GBC》显得更加严肃,人物塑造上也会更加深刻。像《GBC》中主角仁菜与乐队成员在大城市打拼,反抗现实的不公,这种人物塑造就更能给那些在现实种陷入内卷,社会压力巨大的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与他们有更加深刻的精神共鸣。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无处安放的情感,通过这些作品被呐喊、爆发、传达出来。


图片来源于B站



应用启示:如何做好二次元的现实叙事


01

增强题材与现实的适配度


现实系叙事需要关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敢于将现实中受众面临的痛点融入作品的世界观题材中,并塑造更多维立体的人物形象。以《GBC》为例,仁菜代表了不服输、坚持自我的年轻人,在没有退路的迷茫人生路途中探索自我。“没有退路”“被误会”“不被家人理解”这些都是年轻人“痛”的部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把控好现实性作品的现实度


现实系叙事并非单纯描绘生活的阴暗面,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更加理想的自我,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创作时,我们应当注重让故事情节贴近真实生活的同时,也要突出角色个人的成长轨迹以及他们独特的魅力所在。这样不仅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还能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少女乐队浪潮之后


近年来,少女乐队题材的动漫作品持续受到热烈追捧,这主要得益于该题材本身的丰富创作潜力和独特魅力。特别是最近几部热门的作品,它们不仅成功地触动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还精准地捕捉到了年轻一代的心声。在二次元文化领域内,那些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故事越来越受到欢迎。这类以真实世界为背景构建起来的少女乐队故事,不仅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能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信息,让人们感受到梦想的力量与美好未来的无限可能。





END 


参考文献

[1]  哔哩哔哩:《三年爆三部!从孤独摇滚到GBC!女子乐队题材作品到底有什么魔力【瓶说动漫】》(2024-06-02)

[2]:哔哩哔哩:《“还在go”?少女乐队番究竟有何魔力?》(2024-08-01)



编辑 | 刘志俊

策划 | 付广荣

运营 | 周圣耀

审核 | 贺   毅

主编 | 伏泉嘉



DMAZ|数媒圈,数媒圈是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媒体资源与高校对接平台,致力于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建立数字创意、科学技术、商学与人文传播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DMAZ持续聚焦追踪行业和学科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数字媒体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勉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


联 系 我 们

C O N T A C T   U S


文章投稿&作品推广&商务合作

editordept_dmaz@163.com

Tel:159 4175 2339


数媒圈
期望我们能一起度过一段难忘的旅程,在思想的墙上砸出一个洞,照进一束光,去照亮和影响更多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