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ir”到“Siri”,人工智能助手又将何去何从?

文摘   2024-12-13 19:46   江西  


图片来源于豆包AI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助手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从智能手机到家居设备,甚至在车载系统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助手的期待与想象早已从最初的理想化阶段,逐渐过渡到了初步的应用与发展。

而如今,它们的功能愈加多元化,甚至开始向更复杂的智能互动与情感交流方向拓展。


人工智能助手究竟会走向何方?

是继续满足人们理性化的需求?还是向着具备感性认知的方向发展?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01

理想化阶段:“Sir.”的构想


提到人工智能助手,它的萌芽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科幻作品中对人工智能的描绘与幻想。无论是在电影、小说,还是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中,人工智能助手都常常被塑造成一种超越人类智慧、与人类完美互动的存在。


例如《星际穿越》中的机器人CASE,以及《流浪地球》中的MOSS。它们不仅具备超强的计算和分析能力,还能够根据情境调整与人类的互动方式。


图片来源于《星际穿越》与《流浪地球1》


最具代表性的人工智能助手要属《钢铁侠》中的Jarvis(贾维斯)。作为钢铁侠托尼·斯塔克(Tony Stark)的私人助手,它不仅仅是一个智能系统,更像是钢铁侠的朋友、助手,甚至有时可以说是“家人”

图片来源于《钢铁侠》


Jarvis拥有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实时监控钢铁侠的所有系统和环境,并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大幅提升了钢铁侠工作效率。并且得益于其强大的自适应能力,Jarvis能够根据钢铁侠的行为模式和偏好进行持续学习和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功能和服务,以便提供更符合需求的个性化体验。


图片来源于《钢铁侠》


02

初步应用:“Hi,Siri.”打破常规


与科幻作品中的人工智能助手相比,现实中的人工智能助手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们的应用也在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最具代表性的是智能手机中的语音助手。


图片来源于b站锋潮测评


2011年,Siri首次亮相于2011年10月的 iPhone 4S 发布会上。它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允许用户通过语音与设备进行交互。Siri的推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Siri能够进行语音识别,处理日常任务,如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查询天气、设定提醒等。


Siri的基本功能


用户只需要通过自然语言与Siri互动,便能够获得准确的服务。

Siri的出现不仅让智能手机的操作变得更加便捷,也让人工智能助手的功能逐渐从简单的任务执行转向了更为复杂的服务层面。

苹果公司在后续版本中也不断对Siri进行改进和优化。早期的Siri只能处理简单的指令,随着技术进步,Siri逐渐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语音识别,并支持更多应用的接入,如智能家居、第三方应用等。

在2024年的苹果发布会中,海外版Siri也正式接入了ChatGPT功能,国行版Siri也预计在2025年接入ChatGPT,这一创新进一步提高了Siri的智能化。


Siri的发展历程


与电影中的Jarvis相比,Siri的功能相对简单。

虽然Siri在某些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如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但它的反应速度、情感反馈等方面依然显得机械化和功能单一。


尽管如此,Siri的出现仍然是人工智能助手发展的重要一步。它不仅为大众普及了语音助手的概念,也推动了语音识别、人工智能语音交互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03

再升级:AI的不断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语音助手的功能逐渐从简单的语音命令执行,转向了更为复杂的对话与交流。尤其是OpenAI推出的ChatGPT,使得人工智能助手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ChatGPT是基于GPT系列模型开发的语言生成模型,具备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与Siri的任务导向型设计不同,ChatGPT更注重与用户的自由对话。它不仅能够回答问题,还能进行深入的讨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人类的思维与语言风格。



ChatGPT的研发始于GPT-3,开创了生成式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展示了其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

随着版本的更新,ChatGPT在对话流畅度、情感识别和上下文理解上不断优化,相比于传统的语音助手(如Siri),展现出更为自然、灵活的人性化交互。


诚然,ChatGPT仍存在不小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对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上,尤其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回答可能不够精确或偏离主题。并且,虽然ChatGPT能够模拟情感反应,但它的“情感”始终停留在模拟阶段,缺乏真正的情感认知,只能依赖于用户的直接反馈。并且目前的ChatGPT仅仅支持文本输入,反而失去了手机助手能够语音输入的特点。


而除了自然语言处理之外,AI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例如:

AIPPT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创建内容丰富、视觉吸引的演示文稿,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而在图像生成领域,AI生成图片则可以根据简短的文字描述自动创作符合要求的图像;

AI也可以做到仅仅基于文本描述就可以帮助用户生成简短的视频或动画

这些拓展功能丰富了AI的应用场景,也提升了人们对于AI的使用率。


04

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未来的人工智能助手


人工智能助手的发展,注定会在理性与感性交织的过程中不断演化。


图片来源于豆包AI


理性而言,人工智能助手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深。

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复杂问题,甚至辅助决策。无论是自动化办公、智能家居,还是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助手都能提供强大的支持。

人们对便利性的追求,个人用户对智能助手的需求不断增加,都促进了AI市场的快速发展。


感性方面的探索则更为复杂

由于人类的情感、意识、价值观等因素,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设计与应用往往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会开始希望人工智能助手不仅能理解任务,还能理解情感。

随着情感计算的兴起,人工智能开始尝试与人类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但这种情感的模拟与人类的真实感情之间依然存在巨大的鸿沟。

人们对人工智能情感的担忧与期待,恰恰反映了这种碰撞的复杂性。


我们不会为ChatGPT的消失而感到悲伤难过,但我们会为《钢铁侠》中Jarvis的牺牲感到可惜与遗憾。这正是因为Jarvis过度的智能化导致我们赋予它“人类”的标签,给它打上“伙伴”的印记。


图片来源于《钢铁侠》


而这样的情感波动对于真实的人工智能助手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未来,人工智能助手极大可能会朝着更加个性化、情感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人工智能助手将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工具,更可能成为与人类建立深厚关系的“伙伴”。


人工智能是否应当具备“情感”?如何确保其行为不会对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依然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思考和解决。


05

结语:人工智能助手的无限可能


从科幻电影中的理想化设想,到现实中智能助手的初步应用,再到如今更加智能和人性化的ChatGPT,人工智能助手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它们的功能与特点在不断演进,从最初的任务执行到现在的情感交流,人工智能助手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并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理性与感性交织的挑战也愈加显著。

未来,人工智能助手是否能够真正实现人类的情感需求?我们如何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找到平衡?这些问题的答案仍然未知。


但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助手将在人类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科技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END 


编辑 | 陈    悦

策划 | 付广荣

运营 | 周圣耀

审核 | 贺   毅

主编 | 伏泉嘉



DMAZ|数媒圈,数媒圈是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媒体资源与高校对接平台,致力于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建立数字创意、科学技术、商学与人文传播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DMAZ持续聚焦追踪行业和学科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数字媒体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勉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


联 系 我 们

C O N T A C T   U S


文章投稿&作品推广&商务合作

editordept_dmaz@163.com

Tel:159 4175 2339


数媒圈
期望我们能一起度过一段难忘的旅程,在思想的墙上砸出一个洞,照进一束光,去照亮和影响更多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