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本期主播
蔡宇轩
景观之路
鲁尔区是位于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境内的城市群,它拥有580万人口和4435平方公里的面积。
鲁尔区地图
鲁尔区不是统一的自然区域,由于复杂的历史,鲁尔区的发展并不像柏林或者巴黎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经快速发展而向外围扩大城市范围,相反鲁尔区在19世纪德国工业化时期各城市就都已各自独立成长。鲁尔区自1980年代结束工业生产任务后,致力将工业地景改造为休闲、娱乐、展览、教育等设施用途,复原自然环境,世界四大工业设计奖“红点”也颁发给埃森的关税同盟12号矿区,2010年以主要城市埃森为主的鲁尔区,获选为欧洲文化首都,这也是首次由一处地区而非一个城市获得本项称号。
鲁尔博物馆
红点设计博物馆
绿皮 区位优势
独特的地理位置所拥有的区位优势是鲁尔区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被大规模开采之前,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当地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德国90%。
绿皮 兴起与发展
在两次大战时期,鲁尔区的重工业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纳粹德国发动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战后,鲁尔区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
然而,鲁尔区的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在1958年时这样形容鲁尔区:
“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某工厂内部
鲁尔区的工业生产长期局限于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二次大战后,鲁尔区传统的工业部门和工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鲁尔区厂区内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进行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整治。
鲁尔区的变革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其转型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60年代。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制订调整产业结构的指导方案,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并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为70年代。在继续加大第一阶段改善基础设施和矿冶工业现代化的同时,重点通过提供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援助,逐步在当地发展新兴产业,以掌握结构调整的主动权。
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德国联邦和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发挥鲁尔区内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绿皮 改造案例
关税同盟矿区
Zollverein CoalMine
关税同盟矿
关税同盟矿区(Zollverein Coal Mine)于1932年建成,是鲁尔区最重要的煤炭工业,他供应着德国联合炼钢厂用煤。之后由于近地面煤矿接近枯竭,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低价冲击,关税同盟矿区于1986年停止运作。几经努力,这里从2001年起被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将关税同盟矿区带入新一轮轰轰烈烈的改造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个建筑群之间的空白区域,除了必要道路,被大面积改造为雕塑公园——想象一下巨大的工业原件被置于茂密的丛林腹地,也极为震撼。上面的模型可明显看出三个区域。
第十二号矿井
鲁尔博物馆
RuhrMuseum
鲁尔博物馆
鲁尔博物馆(Ruhr Museum)由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inKohlhaas)设计,2007年下半年在埃森的关税同盟矿区(ZecheZollverein)旧址地区重新开放,成为地区工业化历史的纪念碑。
鲁尔博物馆走廊
鲁尔博物馆由洗煤车间改造而成,展品包括了整个鲁尔区人的历史、自然的历史,还有机器的历史。在关税同盟矿区,洗煤车间(鲁尔博物馆)的位置极为核心,是过去所有铁轨的交汇处;不同矿井收集来的矿石都被运往这里,统一作业。
奥伯豪森煤气罐
Oberhausen Gasometer
奥博豪森储气罐
鲁尔区最具人气的博物馆之一是位于奥伯豪森(Oberhausen)的煤气罐(Gasometer)博物馆。1990年以前,这里曾经设置巨型煤气储罐供应周边钢铁厂,现在成为展示一些特殊项目的不同寻常的空间。
奥博豪森储气罐
电梯位于储气罐外,直接将游客送到117米高的屋顶。
奥博豪森储气罐
沿着室外楼梯下行四层,从入口进入储气罐内部。室内巨大的空间被一个高90米、直径50米的空气包裹所充满,上面横竖的缆索用于固定,以悬浮在特定位置。旁边电梯将人们送下地面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这装置的庞大。
随电梯下到底部,储气罐地面部分分为三层,第三层是环形架空走廊,可以近距离观看空气包裹;二层是一个正圆形展区,所有展品都关于艺术家Christo。
被“包裹”的柏林国会大厦
简单介绍一下 Christo 和他妻子,他们的作品多是以大地为媒介进行创作,其中一个重要手法就是“包裹”,比如他们包裹过柏林国会大厦、罗马城城墙、迈阿密海岛,甚至悉尼半个海岸。如果我没记错,他们认为我们被事物太多的表象所蒙蔽,因此只有化解掉那些表面的不同,才可触及事物的本质。例如,包裹的柏林国会大厦,在冷战时期构想,希望它成为既不属于东德,也不属于西德,而仅仅是一个透明且消隐在环境中的物体;可是真正实现则已是 1995 年。
这个空气包裹竟是可以进入的,让人不禁思考Christo这次是在包裹什么,也许是在场者们共享的记忆,或是早已遗失的祖先的记忆;也许是对此地以往工业的追忆,是我们未曾经历但已经遗忘的过去。
储气罐底层
点睛之笔或许来自最一底层,这里看不见储气罐也看不见窗外,但正中心一个巨大的屏幕,连接着空气包裹的顶部摄像机,令人得以窥视下面发生的一切。
原来这就是 Christo 的诡计:起初,你徘徊于褪色几乎赤裸的空间,让你回到内心,努力抓住秩序被撤去后还跟随着自己的东西;而后,你被赋予了上帝视角,当你在审视那些如同培养皿中微生物般栖息的人们,你是否会宽恕自己刚刚的执着。
绿皮 存在的问题
鲁尔区的改造虽获得巨大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工业结构向多元化转变,但该地区产业中的很大部分仍然依赖传统产业部门。另外,结构调整花了近30年,维持经济稳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这一负担的很大部分由德国政府承担。保护传统产业的政策直到后来才放弃。20世纪70年代在鲁尔地区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研发机构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在工业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地产业无法全部吸纳这些人才。
绿皮 相关地区
以鲁尔工业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还包括:英国伯明翰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传统工业区普遍面临着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如辽中南工业区的长期发展,使当地成为污染严重、“三废”排放量大的地区。同时,辽中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源污染又使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近年来,辽中南工业区的经济增长比较缓慢,低于中国平均水平。中国政府正试图采取措施振兴以辽中南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区。以鲁尔区的改造为案例,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欢迎点赞、留言、转发,帮助我们制作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