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认识与读写
可以拓展到相邻数的概念,如 15 的相邻数是 14 和 16,让学生明白相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要熟练掌握 0 - 20 这些数字的写法,包括数字的笔顺。
理解数的组成,知道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例如,13 中十位是 1,表示 1 个十,个位是 3,表示 3 个一。
看数字卡片写数,如给出卡片 “13”,要求写出这个数字。
给出一些物体的数量,如 10 个苹果,让学生写出对应的数字,并且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分别表示(10、十)。
填空:17 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题型示例:
解题要点:
知识延伸:
比大小与序数
可以引入数的排序,如把 1 - 10 这些数字从小到大排序,加深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对于数字大小比较,要让学生清楚 “>”“<” 的开口方向,口诀是 “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在序数问题中,要引导学生画图或者用实物摆一摆来理解。以排队问题为例,画图可以清晰地看到重复计数的部分,正确的计算方法是 4 + 3 - 1 = 6 人。
比较数字大小,如 7( )9,用 “>”“<” 或 “=” 填空。
给出一组物体,如 5 朵红花和 3 朵蓝花,比较数量并写出比较的式子(5 > 3)。
排队问题中的序数:从前往后数,小明排第 4,从后往前数小明排第 3,这一队一共有几人?
题型示例:
解题要点:
知识延伸:
加减法运算
可以拓展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如 2+3+4 =( ),7 - 3+2 =( ),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对于口算题,要让学生通过数手指、数小棒等方式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结果。
看图列式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明确是加法还是减法运算。加法一般是求总数,减法是求剩余的数量。
对于文字叙述的问题,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出关键信息,如 “又给了” 是加法,“飞走了”“吃掉了” 等是减法。
简单的口算题,如 3+4 =( ),7 - 2 =( )。
看图列式计算,例如给出一幅图,图中有 5 个苹果,又画了 3 个苹果,让学生列出加法算式(5+3 = 8);或者有 7 个气球,飞走了 2 个,列出减法算式(7 - 2 = 5)。
文字叙述的加减法问题:小明有 4 颗糖,妈妈又给了他 3 颗,小明现在有几颗糖?
题型示例:
解题要点:
知识延伸:
认识图形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如窗户是长方形的,篮球是圆形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来辨认,如圆形是弯弯的,没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等。
数图形时,要提醒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比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避免遗漏或重复。
对于图形的拼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实物图形拼一拼,直观地感受可以拼成的图形。
辨认图形,给出一些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数图形,在一幅复杂的图形组合中,数出某种图形的数量,如在一幅由多个图形组成的画中,数出正方形有几个。
图形的拼组: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题型示例:
解题要点:
知识延伸:
认识钟表
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把一天的活动时间用钟表时间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认读钟表时,要让学生清楚时针和分针的作用,时针短,分针长,分针指向 12 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 6 时是半时,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画钟表时间,要注意时针和分针的长度和位置关系,半时时时针要在两个数字中间。
计算经过时间可以用数数的方法,如从 7 时数到 8 时,经过了 1 个小时。
认读钟表时间,给出一个钟表的图片,时针指向 8,分针指向 12,让学生说出是几时(8 时)。
画钟表时间,如让学生画出 6 时半的钟表,要求时针和分针位置正确。
根据时间安排活动:小明 7 时起床,8 时上学,他起床后到上学经过了多长时间?
题型示例:
解题要点:
知识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