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密度城市不断增加与扩张的今日,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总期待喧闹拥挤中能有一处静谧绿地。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创造绿色空间也许不难,但如何充分发挥多面向的潜在价值,让绿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策略才是值得思考的。城市绿地,是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并拥有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城市绿地系统由六大类绿地组成,包括公共绿地,即各种公园、游憩林荫带;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位于市内或城郊的风景区绿地,即风景游览区、休养区、疗养区等,此外还包括城市水面、道路广场以及其他性质用地中的绿地。小尺度绿色空间在邻里改善城市体验,大尺度绿色空间则能加速经济发展,提升周边地块开发价值,甚至可以激活一个城市的经济。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城市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开放空间,公园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公众游憩的满意度。不仅仅是一个的城市公园绿地,更是社区和城市之间的强力纽带。“这座位于上海西北部地区的新中央公园,从原本遭受污染的工业区转变为绿植密布的多生态环境,将生物多样性带入了密集的城市。桃浦中央绿地实现了70%的树木覆盖率,成为了城市的“疗愈之肺”,同时它还提供了充足的公共空间,使人们可以在237英亩的开放场地内进行各类休闲活动。公园的湿地周围实施了防洪策略(包括公路处的可渗透表面),巨大的地下水池每天能够储存近800万加仑的水。岛屿、桥梁和凉亭为公园游客带来了各种与水生栖息地重新接触的机会和体验。”一个连续的公园 ©Holi Photography
桃浦中央绿地是上海桃浦智创城的一道“疗愈之肺”,其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优雅的流动之美为灵感,借助步道、水道与地形构成的动态网络来改善水质、管理雨水并提供精巧细致的土壤修复策略,同时创造了新的连接,将原先的工业用地转变为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和新型的城市生态公园。桃浦中央绿地打破了中国许多公园的固有模式,陆桥和隧道在满足基础道路设施需求的同时,还创造出一个庞大且连续的公园,规模宏大、面积达到237英亩(约959,105平方米)。
设计图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设计将行人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致力于加强邻里互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栖息地和野生动物走廊。公园在过滤污染物和提供亟需的栖息地的同时,还对人、水、空气、土壤和野生动物的运动路线进行了精准布局。公园水景 ©Holi Photography桃浦中央绿地的水系统与既有运河相连接,通过中央谷地让水通过曝气设施和净化湿地,以过滤并改善水质,同时收集水用于现场再利用。桃浦中央绿地下方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水池,每天可以储存约3万立方米的水,可以通过将水引至公园湖泊来减少附近的洪水风险,干旱时还能起到储水的作用。桃浦智创城还是“海绵城市试点项目”的一部分,按照计划,到2030年,中国80%的城市地区将至少能够对70%的雨水进行吸收和再利用,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在场地的运用中采取了在现场管理土壤而非迁往别处的做法,有助于实现更长久的生态效益。不同于上海的平坦地貌,该场地的粗糙土层提供了一个如雕塑般起伏的地形基础,并由此带来山谷般的体验,使游客们得以欣赏到城市和公园本身的绝妙景观。桃浦绿地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创造出了一种广阔的自然感。场地的树木覆盖率达到70%,为公园提供了充足的绿荫,同时也为该地区的碳固存做出了贡献。另外零售空间、地下商业区和文化空间通过一条连续互通的路径网络与公园的特色街道和景观连接起来,并且实现了各个空间的顺畅过渡。公园的主要出入口与地铁站或公交站的距离均在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提高了上海地区交通的便捷性。尽管理想绿地的样貌会因各城市、社区状况而有所不同,需求也会随着时代演变而更迭,该空间所带来的价值已从传统上单一的"公园"本身,延伸至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元层面。在城市公园的景观方面也已不是一块绿色的草地这么简单了,更多的是从景观视觉体验和景观功能体验这两方面出发。景观视觉体验是针对景观的视觉美学特征采用景观美景度。景观功能体验是在对休憩设施、环卫设施、游乐设施、商业服务设施与体育锻炼设施等公园内基础设施。城市公园激发城市内在活力,构筑了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如在国家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的战略指引下,淄博高新区文体公园规划以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建设为核心,展示淄博的人文底蕴,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提升市民参与运动与社区交流的热情,以开放、生态、韧性的设计手法对场地进行链接贯通,重塑滨水空间,融合服务功能与自然景观于一体。项目基地主要呈四边形布局,中间以涝淄河为界,西侧为141亩体育公园,东侧为38亩文体中心。设计师以原有环境为基地,融景观于淄博在地的山水肌理,重新梳理场地,形成具有丰富立体观感的山水公园,并将打破河与岸的界限,建立人水和谐的城市河道,以海绵城市理念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空间。休憩与娱乐空间的结合 ©崔宏强/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与此同时,在项目设计中引入怡境“微文旅”理念,即以文旅全域的视角,将市政项目视为系统化的整体,利用业态、运营思维、文化命脉、品牌思维等手法,微植入公共项目中,让公园也能拥有复合性、多层次的功能和场景。场地设计再现了层云梯田的记忆 ©Chill Shine 丘文三映文体公园将鲁中山区中的田脊、层云、奇树、流水、峡谷等自然景观作为落地元素,把自然渗透到公园场景中。景观于入口区域进行山体堆坡,营造公园入口对景与整体的制高点。部分功能区域下挖,周边设计大地艺术形成下沉空间,形成高差体验丰富的公园空间。“一环、一界面、一山、一谷、一水、一场” ©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设计适应场地形态与地形,一条环绕公园的自由曲线园路顺着河岸与山丘向外生长,连接谷地、林间、山顶、平原,让人穿行于城市与自然之间,形成多维度的体验流线。 公园的核心在于云海浮环和森林星谷两大板块,云海浮环横跨涝淄河两岸,承载了健身与通行的双重功能,适合全龄段人群的使用。森林星谷是孩子们游乐的天地,多种无动力儿童设施的加入,孩子们可同时享受运动与玩乐带来的无限乐趣。其中青年活力公园则强化了公园户外运动的全域概念,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多种运动场地的组合,可激活居民间以运动为主的社交,达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公共空间不仅要有美学的体验,更需要注重后期运营中的自循环。以微文旅理念在场地中融入了吃、行、娱、闲多种业态布局以及多层次的场地空间,为运营维护与招商活动做出强有力的支撑。爱情广场、星河剧场和草坪区域等弹性空间,以及云顶咖啡厅、餐厅等网红业态,象征永恒的“莫比乌斯环”形楼梯也成为了标志性的情侣打卡点,吸引了大量人气,这些均为市民的多样化活动与提供了可能性。起伏的地形创造出秘密的乐园空间 ©Chill Shine 丘文三映在淄博高新区文体公园,市民享受着闲适、健康、富有活力的美好生活,唤醒了社区盎然的生机,开展着丰富的活动和体验。再如周口万达芙蓉湖生态城市公园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地处东新区优先发展区域 ,公园设计考虑场地内文化、生态、社会问题,确定“绿色基底”的调性。利用“生态”所具备的柔性、流动性和渗透性,对城市斑块进行生态填补,构建多样生活场景,吸引周边社区居民融入,实现公园“无界”的理念。设计师希望能将自然拼接进城市乃至社区,营造一个有温度、有生活、有情感的公共社交场所。比空间更重要的,是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园设计借助树屋主题,意图打造集标示性、主题性、趣味性于一体全龄成长空间。场地以水之蓝为基调,采用现代、简洁、流畅的线条,打开空间,营造别开生面的活力、趣味的儿童成长乐园。集标示性、主题性、趣味性于一体全龄成长空间 ©三映建筑景观摄影大面积的蓝色,成为这个空间的焦点,让人联想大海、天空,尤如沉浸在无尽静谧的海水中,舒服、放松。大人们可以在这里和孩子散步、休息、野餐、运动,形成一个活跃的,以社区为导向的无界水岸公园。公园改造现状水面并成为内湖美景,以生态为主题,沿湖种植芦苇、香蒲,菖蒲,设计架空栈道,穿行与湿地植物区,更好的体会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架空栈道系统也为人们感受美景提供了丰富途径。栈桥穿梭在湖泊之间,通过缓坡与园路连为一体,慢跑或散步满足了大部分居民活动的需求。公园的无界,是让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渗透,强调融入和体验,让不同的群体相互交错融合,正是城市公园所具有的魅力。城市公园不仅仅是一块绿地,更是承载市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城市更新中的活力场。如曹杨百禧公园前身为真如货运铁路支线和农贸综合市场,后来被重新规划建设为一个全新的、多层级、复合型步行体验式社区公园绿地。狭窄的场地通过立体的设计手段被赋予3倍的空间延展,成为附近住宅区、学校、商业办公等不同使用人群在不同时段下休闲活动的边界拓展。由于地铁以及周边楼距限制,首层向上抬高1.4米,预留出部分底层空间作为社区“收纳器”提供如艺术展览、社区活动、文创集市等临时性功能;另一方面,为了不造成公共空间对周边小区居民楼的干扰,南北贯通的高线步道被限定在离地3.8米的高度。全长880米的景观长廊划分为南北两翼,聚合10组场景以满足聚集、活动、娱乐、休闲、运动等公共服务。立体长廊从核心向南北延展,串联社区活力,形成互不干扰又交错对话的多维立体空间。北端入口作为面向曹杨的城市客厅,将左右两侧的联农大厦、中桥大楼裙房纳入范围,之围合地面与云桥形成高低两层的入口广场。北段兰溪路端小广场与艺术墙,银色钢结构内侧喷涂橙色 ©朱润资中段跨越城市道路的双流线过街天桥整合了兰溪路两侧公园的步行体验,使得街道上的生活、熙熙攘攘的车流与行人共同组成了公园场景的一部分。南端以环形廊桥连接了左右的直线云桥,前后各有一颗朴树穿过云桥空隙,让这个整个空间除了钢铁, 也有绿意。曹杨百禧公园的颜色设计选择了在云桥钢结构主体为银色的基调下,内侧喷涂橙色,希望通过颜色的对撞展现朝气。在公园里创造了一系列连续的轻质拱棚架构,覆以遮阳膜。拱棚形式上的意义是勾起我们这种对铁路的记忆——曾经绿皮火车徐徐入月台的场景。百禧公园周边共有十一个居民社区,还有若干个公共机构,设计者希望公园与社区或机构的边界“模糊”,让公园的绿色也能渗透到社区里来。Castlefield高架公园,是由一座可追溯至维多利亚时代的二级保护高架桥进行修复和改造而来的,将这座城市引以为豪的工业遗产与现代城市公园概念结合起来。高架桥入口区设有迎宾亭、座位和卫生间,供预订游览的游客活动。空间内包含一个种满植物和灌木的花园,红色的耐候钢花盆内种满了植物和灌木,是对该地区典型的经典工业红砖建筑的致敬。Twelve Architects的创始董事Matt Cartwright说:“我们希望鼓励游客发现和享受这个独特的空间,它向塑造该地区历史的经典工业结构致敬。与英国国民信托组织、曼彻斯特市政厅和当地社区合作开展这个项目是一种巨大的荣幸,我希望公众同意我们未来应该持续为这座标志性构筑物带来新的生机。”第三区的花园 ©David Bewick
由花园看向活动大楼 ©David Bewick
项目尽头是活动大楼,设有一个大窗户,可以看到高架桥的剩余一半,完全没有新的设计介入,鼓励游客想象高架桥未来的可能性。除了让人们在城市中更接近自然之外,再生的高架桥还将作为通往曼彻斯特南部其他绿地和景点的门户,步行或骑自行车均可探索,增加了公园的文化价值。公园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城市因人而美好。城市公园不仅有创造性、艺术性、功能性,更要有文化属性。在城市不断演进中,新老城区的交迭是必然的产物。粤海江门甘化滨江艺术公园场地的前身是江门甘蔗化工厂,曾经的亚洲最大糖厂。在粤海江门甘化滨江艺术公园设计中看重的是让其具有社会包容性、文化特性和生态价值,并展现其独特魅力。原始场地 ©BOX盒子实践
重新规划后的场地 ©前方空间摄影 罗志宗
如何处理甘化糖厂遗留下的时代记忆与改造中的关系;怎么去唤起老一辈居民对甘化糖厂的那份感情记忆;以何种形式重生来带动江门人的日常生活;如何有效利用老厂区的历史遗存;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残破的景观元素无处不在时间的打磨中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保留下来当年的工业文明和场地的记忆为这座老糖厂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地形起伏,带状自然地形嵌入场地中,并保留码头原有驳岸,将存着场地记忆的船只旧物融入景观设计当中,以低干预的形式让码头广场与城市空间共存,释放新旧碰撞的魅力。厂房、仓库、起蔗吊车、码头、烟囱是具有强烈标志性的构筑物,并没有一味的拆除,而是有选择地保留下来,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其中的‘奋进故事’,让这份记忆继续延续下去。深圳坪山中心公园中一处显著的位置,打造了一个开放、现代并能提供人们阅读的公共空间,同时集合咖啡与饮品零售等商业活动。在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同时打造一处富有吸引力并兼具多功能的小型公共建筑体,增添文化魅力。建筑以钢结构为主体,配以大面积玻璃立面,最大限度增加建筑内部与外界的视觉交流,将公园景致引入室内,丰富阅读与消费饮品的人们能轻易感受室外的绿色与自然变化。大面积且纯净的绿色公园,配以响亮大胆的橙色,鲜明的撞色在充满活力的公园草坪中展现出新的视觉,使建筑与公园绿化形成强烈自由却不失和谐的反差。值得关注的是,城市公园设计正在打破视觉主导的局面,从多感官感知的角度研究使用者的体验过程。城市公园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也是城市里文明与盛世的见证者,同时,也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生活的改善。
微信公众号“世界城市更新”(ID:WUR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