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田丰、张书婉《芝草无根》:社会学家温情记录古村千年嬗变

学术   2024-11-13 17:04   北京  

让少数的声音被听见

记录数字时代对中国传统乡村生活的深刻改变

一次对乡村文化、社会变迁与人性温暖的细致洞察


《芝草无根:乡土电商观察》

田丰、张书琬 著

ISBN:9787521763010

定价:72.00元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内容简介

《芝草无根》以贵州乡村生活的在数字时代的变化为主题,以润物细无声的日常生活书写手法,展现了中国在跨越式发展中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乡村生活现代化过程。

中国曾长期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在近几十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但都还多少留有乡村生活的印记和记忆。那些在数字时代展现中国乡村生活方方面面的短视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获得了广泛的受众,数据网络一端链接着现代社会的窗口,一端链接着遥远的乡愁。新乡愁文化也衍生出现代数字技术支撑下的新型乡村旅游产业链,给贵州大山里的人们提供了从未有过的生活机遇,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像本书主人公丁浪那样掌握了新技术新能力的返乡青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他们对乡村生活的认识与他们的长辈完全不同,技术赋予了年轻人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无限可能。

《芝草无根》也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贵州乡村的艰难发展历程,正是人们内心深处从未泯灭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和驱动着人们走出大山。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筹劳筹资修路、通电,让大山里的人能够走出去拼搏,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然而,人们走出大山的结果,也带来乡村的人口流失和生活凋敝,这就形成了一个难解的议题:乡村收缩和乡村振兴何以能够共存?或许数字技术能够为大山里的年轻人提供新的机遇,让他们不需要走出大山就能够实现人生的梦想和价值。

《芝草无根》就像书名所寓意的,展示了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如何不断突破各种先天限制,而且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力量、市场力量和技术力量的相互融合共同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能。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来说,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大战略,关乎着数以亿计的老百姓的生活,需要更多社会学者的持续关注和深入调查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案例和经验,助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乡村现代化之路。

作者简介

田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0),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24),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志愿服务研究》杂志副主编。

张书琬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发展研究博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领域包括农民工问题、农村社区发展等。

编辑推荐

传统与智能的碰撞是社会研究的关键议题,社会学家多次深入田野,用掷地有声的访谈资料和田野笔记记录古村千年嬗变,让少数的声音被听见
当村里的嬢嬢看丈夫在外辛苦搬砖,城里人在“助农计划”直播间里不停下单,技术给日常生活带来的颠覆已悄然而至。

本书的研究对象绝非孤立,而是电商行业兴起、数字技术助力农户的缩影,探寻新产业的困境与生机——农户开启电商经营究竟要克服多少困难?普通农户的收入,会因为电商而增加多少?电商直播如何改变了山村的经济、社会生活和组织形式?本书将目光触及社会经济背景、政策变迁历程、政府扶持机制、行业发展趋势、民俗传统文化等一系列关键社会议题,是极具感染力的社会深度纪录片。

诚实记录数字时代对中国传统乡村生活的深刻改变,是一次对乡村文化、社会变迁与人性温暖的细致洞察,读来像小说一样亲切
社会学家的温情书写,没有理论框架或晦涩概念,而是以非虚构的面貌面向读者,真实记录电商直播为乡村带来的积极变化,亦揭开乡村发展依然面临复杂的挑战: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医疗条件的滞后……很多村民不知道乡村振兴政策,也不甚了解电商直播,但他们愿意尝试、努力,他们只有最纯粹的愿望:让村庄发展起来,生活富起来。

在具体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社会变迁的大趋势,也能看到村民应对挑战的坚定和勇气,作者敏锐的同理心在每一页文字上熠熠生辉。

深度阐释技术发展给予所有人突破先天限制的可能,是来自山村的真实故事,也是我们亲历的现实
本书是一本呼吁行动和改变的启蒙之作。主人公丁浪的团队从带货农产品屡战屡败到成功建设短视频营销矩阵;焕河村团队从外出务工一年薪水全无,到领导通村筹劳筹资修路、通电……人们内心深处从未泯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山青年打破信息孤岛的奋斗给数以亿计的年轻人重要借鉴。

大咖赞誉

以往书写工业化和城镇化对传统乡村生活影响的著作很多,但反映数字时代的来临深刻改变中国传统乡村生活的著作还为数不多。《芝草无根》以贵州乡村生活的在数字时代的变化为主题,以润物细无声的日常生活书写手法,展现了中国在跨越式发展中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乡村生活现代化过程。
——李培林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

本书洗尽铅华,以丁浪和他周边的人为个案,活灵活现地描写了新一代创业者的人生轨迹,并以此折射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困境与希望。乡村振兴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大工程,两位作者把这项工程的局部纹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编

目  录


引言 丁浪短视频里的张奶奶

第一章 村里长出的草根创作者
童年小学
触“网”

第二章 乡村里的学校
私塾
村小村办
知识与命运
普及
农村教育

第三章 外出闯荡
闯荡
电商
心动

第四章 走出大山
天地隔江山
日月换新天
摆脱贫困
天堑变通途

第五章 草根创作者的创业之路
天麻
猕猴桃
紫薯
溜达鸡
丁浪与焕河村结缘

第六章 传统村落景观的打造之路
复兴
能人

第七章 短视频偶遇传统村落
达人培训
撘档
成组
资金
入驻焕河村

第八章 焕河“网红村”
新主播
古村乐乐
新角色

第九章 从焕河到大寨
追赶
嵌入
大寨村的年轻人
古村28渡
民宿
探索振兴之路

第十章 向往的美好生活
千年之变
道阻且长

后记:用兴趣连接城乡
农村现代化
农村电商
“短视频+直播”与兴趣电商
助农电商的兴趣基础:与乡村相连

附录一 关键人物关系图
附录二 人物信息表
附录三 村寨大事年表
焕河村
大寨村

引  言

丁浪短视频里的张奶奶


乡土景观的形象是普通人的形象:艰苦、渴望、互让、互爱,它是美的景观。

——约翰 · 布林克霍夫 · 杰克逊(John Brinckerhoff Jackson,1901—1996)

《发现乡土景观》(俞孔坚、陈义勇、莫琳、宋丽青译)

 

点开丁浪创建的抖音账号“黔东农仓”发布的短视频,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绿植,即使隔着屏幕,也丝毫不影响大自然展现其魅力。在舒缓轻音乐的衬托下,彼方的一草一花、一木一山仿佛都有了别样的活力。镜头下,张金秀奶奶到地里摘菜,用力一拔,周围的土壤顷刻间呈分崩离析状四散开来。张奶奶把需要的菜摘好后规整统一,放进背篼。走过崎岖蜿蜒、偶尔泥泞的小路,一口水井出现在眼前,两股涓涓细流从井口流入蓄水池中。张奶奶把背回来的菜放在池子里清洗,炎炎夏日配上井水好不凉爽。两三村民经过,大家亲切地问候彼此吃了什么,一派温馨祥和。

 

洗好菜,沿着石板小路拾级而上,来到古香古色的木楼前,踩着被雨水浸润、看不出原色的三级木梯,来到厨房。张奶奶撸起袖子在稍显昏暗的厨房里处理食材,一双巧手仿佛有魔法,不一会儿,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便被盛放在装饰好的盘中,端上了堂屋外的餐桌。虽然看起来不比高档餐厅的菜品精致,但是张奶奶烹调的佳肴充满古朴的乡野雅趣,让人食指大动,围桌而坐的视频主人公们吃得也非常享受。


“黔东农仓”绝大部分视频都围绕“田野—水井—厨房—堂屋前饭桌”展开,偶尔还会出现两只可爱的小狗,它们或躺或趴,或在主人身旁悠闲地撒欢。厨房里带着西南农村特色的竹编漏勺、竹篮、瓦罐、竹编灯罩、葫芦瓢等,在视觉上给观众提供了一种远离灯红酒绿的繁华与喧嚣、偏安一隅的舒适与安静的氛围。

 

张金秀奶奶二十二岁那年嫁到焕河村下焕组,彼时纷繁复杂的运动热潮被重重大山阻隔,山里人的日常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那会儿,在贵州的大山里,结婚还得靠媒人,不流行自由恋爱, 男女双方在婚前几乎不直接见面。父母请媒人说媒,要给媒人送上重礼。大山里所谓的重礼一般是猪脑壳,毕竟在穷得掉渣的大山里,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一年到头也才在过年时杀一头猪。媒人帮助说合之后,男方要带着聘礼去女方家提亲,聘礼不需要很贵重,却要顾及女方的面子,女方家的亲戚都要送到。大山里,各村寨多由同姓大家族组成,寨子里家家户户沾亲带故,因此男方有时候要准备一百多份礼物。礼物自然不可能太贵,否则一般的家庭根本结不起婚。其实,20 世纪 60 年代的说媒不过是强调个形式,那年景谁家又能比别人家富多少?谁家又能比别人家穷多少?比起几年前,不饿肚子的生活就是好生活。婚姻这道现代社会的选择题,在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的年代似乎也没有多余的选项,只要听媒人说,谁家祖上基业挺好,在城里还有点关系,日子过得不会太穷,家里多半会应了这门亲事。


焕河距离德江县城有几十公里,闭塞得很,寨子里的人搞不到时兴的东西做聘礼。既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方便长期保存的挂面就成了最流行的礼物。挂面以手指那么粗为一指,12 指作为一件礼的最低标准,女方家亲戚每家都要有一件礼。条件好的男方家庭可以提高聘礼的标准,除了挂面之外,增加一些糖、酒等需要凭票购买的消费品,这样女方家在寨子里会更有面子。男方给女方本家的聘礼不多,女方的嫁妆包含盆盆罐罐,如炊具、茶具,有的人家会陪嫁桌子、板凳等——大山里早年的通婚半径不大,新娘无非是换个邻近的寨子继续过日子。


张金秀至今还记得,那天自己是跟着送亲的娘家长辈一起走到焕河的,正赶上“破四旧、立四新”,“破字当头”,老旧的传统风俗首当其冲,婚礼只能从简。好在两个寨子离得不远,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一路走就是,像平时出门一样。之前张金秀只在人群中远远地看过赵开仕一眼,着实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心里勾勒出来的对象, 更多的是媒人巧舌塑造的形象。走进焕河,最先看到的是生产队的地里种着的稻谷、玉米、豆子、高粱、小谷(小米)、芝麻,再往前能看到各家自留地里种的萝卜、白菜、葱、蒜。似乎什么都没有变,不过是换了一个生活居所,找到了自己的新家。那时贵州山村里重男轻女,人们觉得女孩终究是别人家的,因此张金秀家里的五姐妹一天书都没有读过,倒是她的两个兄弟上过小学。好在不认得字并不影响干农活,也不会遭婆家嫌弃。说是婆家,婆家里没有婆婆,老公公带着两个儿子生活,这在焕河算是条件好的家庭——三个壮劳力,不像一些破落户,养着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还要供着老人。


眼瞧着离屋舍越来越近,张金秀用手上上下下扑打了一遍衣服, 这身新衣一路上沾了不少土,正好眼前有一眼山泉,顺便蘸水理了理头发。沿斜坡上去,正对着的就是赵开仕家。张金秀一进门便看到堂屋里还有神龛遗留的痕迹,两边的字迹刚被涂抹过,之前供奉的应该是“天地君亲师”一类的东西。老屋坐南朝北,室内有点昏暗,送亲的人与家里老汉寒暄着。张金秀放下手里的东西,悄悄地接手了老屋里的家务活,不承想,这一做就是几十年。


张金秀在缓慢的日常生活节奏里感受世界的变化,种地,养鸡, 养猪,也养孩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外面的消息和时尚潮流似乎总会晚很多才传进来,生活缓慢变化。村里的地集中归人民公社管理了, 去往外面的路慢慢修通了,村里有了小学,也有了老师,后来孩子少了,村里的小学也关了,通了电,有了电视,有了自来水。人们去外面打工了,带回了很多新鲜玩意儿,但是也渐渐不再回村了。村里人在县里、城里买了房子,子孙辈也都到县里、城里读书了,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但是生活条件也变好了。后来来了很多人,说村里的老屋要保护,村里的传统样貌要保留,所以开始修缮了。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在她想象的美好生活里,不包括成为乡村短视频中的主角, 展示她几十年如一日的日常生活,这时的短视频随着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在中国吸引了超十亿用户。自然,她也没想过她生活了几十年的焕河村会成为大家向往的“网红村”。


但是自从村里来了一些年轻人,他们叽叽喳喳围在她身边,拍她的日常生活,拍她的房子,拍村里的井、村里的路,还有上山的坡, 一切似乎向着她此前难以想象的方向发展。她听说这些短视频很受欢迎,很多人留言说想来吃“娘娘”做的饭,想来看看村里的井,爬爬村后面的山。后来有更多人开车过来,村里还修了长廊,周围的老邻居坐在上面支个小摊,卖点村人平时吃的小吃。她不知道为什么城里人开始怀念乡村,想念乡野,开始想回归山野。她没想过自己生活了快一辈子的老屋,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家常饭,自己干了一辈子的农活,会成为手机短视频里的新潮流,数以万计的外面的人对自己这一成不变的乡野生活感兴趣,还愿意驱车前来,亲眼看看她住的屋、她打水的井、村边的树、村旁的庙和面前的群山。这里不就是养着一村子人的乡下地方嘛,一辈子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想出去,到城市里生活,这些年轻人为什么回来,城里人又为什么想来看乡村了呢?




知书识界
拓宽视野 共享知识 视频号、抖音号同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