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继2008年“4万亿”之后,最重磅、最集中、最涉及到结构性问题的一揽子经济政策。
9月26日,注定会在某种意义上“载入史册”。
在这一天,高层首次在9月份召开经济会议。会议指出,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还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还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抓紧完善生育支持体系。要加大引资稳资力度,抓紧推进和实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会议还强调,要守住民生底线,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要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抓好食品和水电气等重要物资的保供稳价。
今天的这场会议,几乎涵盖并涉及到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重要性,是空前绝后的。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一点,那就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不容小觑,已经到了不得不出手干预的地步。
问题过去已经说了很多次,相应的解决方法国内一些经济学家也提到过多次,但今天真正由这场会议提出来,可能还是第一次。
这次会议的主题其实就是两条,第一就是财政要多花钱。主要花钱的方向是基础设施建设、保交楼、扶持房地产公司,然后就是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状况。
第二就是如果财政遇到了困难,那么就由央行给予货币扩张政策。
如果再算上9月2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的一系列措施,那么今年的9月份,可能也是最近十几年来,宏观经济出台最给力的一个月。
为什么要等到9月末?
答案可能是,宏观经济走势不及预期。
今年二季度我国的GDP增长不及预期,只有4.7%的增长,一季度则是5.3%的增长,上半年的增长率刚好只有5%,堪堪保住了今年的年度增长目标。
但时间来到下半年,一线城市的零售消费下滑,房地产下行还在延续,叠加信贷数据疲软和股市乏力,因此在9月末以及首次经济会议都说明了,上面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考虑到马上就是国庆长假,未来几天乃至假期内,相关政策制定人士预计都会加班,以在假期结束后,出台一揽子的具体刺激经济政策。
其中收入,应该会是重中之重。
早在昨天,也就是9月25日,上面就发布了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意见提到,要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要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同时还要完善劳动者的各项权益等等。
收入问题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了;这个问题过去我也说过多次,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家庭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只有43%,这个数字放眼全球来看,也是较低的。
1978年的时候,我国家庭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就是44%,到了198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2%。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家庭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不仅仅没有继续上升,反而还有了下降的趋势。
理论上,居民可支配收入通常会占到GDP的三分之二左右,以维持居民消费占GDP的50%-65%,80年代的我们就是如此。
但当居民可支配收入严重不足的时候,消费就会出现大问题。
而过去我们的消费之所以没有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是因为房地产还在升值,靠着房地产带来的财富增长,人们敢于消费。
一旦房地产开始下行,消费自然就会降级。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收入不足,必然就会导致消费不足,消费不足又会导致企业营收下滑,企业没有利润空间,就会优化人力,人们就业困难,又会减少消费。
这就是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所说的,螺旋式下跌负面循环。
美国大萧条的时候,最直接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美国人收入不足,无法靠消费拉动收入就业增长,最终导致宏观上无法实现可持续正向发展。
后来历经大萧条,欧美才逐步开启了“修正资本主义”。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收入,壮大中产阶级,这样中产壮大了,更多人开始敢消费了,那么整个社会层面的问题才会得到根本性解决。
因此,从9月24日潘功胜的资金入市刺激股市,再到今天的首场9月经济会议,都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是时候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扩张政策了。
预计国庆后,我们还将会看到更实质性具体性的东西出台。
例如彭博社就透露,我国正考虑向最大的几家国有银行注资至多1万亿元,以增强它们支持陷入困境的经济的能力。
这笔资金将用于发行新的特别主权债券,彭博社指出,此举将是自2008年以来,我国首次向大型银行注资。
这个背景也不难理解,在进一步降准降息之下,尽管市场流动性是增强了,但对银行来说,他们的压力也很大,不管是净息差还是坏账率,六大行都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银行系统的重要性自不用多少,一旦开启稳健的货币扩张,银行系统风险首先就要兜底。
接下来,各位需要做好上车的准备。
宏观经济政策一旦开始发力,对许多个体而言,这可能就是最后一次的机会。
这一次,我们注定会押上所有。
在9月末而不是国庆后推出这一揽子的经济措施,这本身就表明了一个信号,即经济形势可能越来越严峻,时间上已经不等人。
其次,新的问题不太可能发生,但我们还是要做好类似的判断,亦或是有智库专家提出了新的负面观点,强化了9月末推出刺激措施的可能性。
那么接下来,更具体的经济刺激措施,可能会有哪些?
这一点,我们只需要去翻翻辜朝明的书,就能够从中找到答案,这也是今天我们从政策发力端看到的一些迹象,那就是辜朝明提出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其中的解法,正在被我们运用。
这个世界上,没有西方的经济学和东方的经济学之分,经济是这样,经济问题更是这样,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解法也是趋同的。
辜朝明的办法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就是大肆花钱。
按照辜朝明的理论,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快速增长周期内,就应该倾注所有来确保经济快速、高质量地增长。
记住,是倾注所有。
当时日本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降低利率刺激经济,这是当时经济学界主流看法,只要借钱成本足够低,就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
但当企业开始不赚钱,负债累累的时候,哪怕利率降低为零,也没有企业愿意借款。
辜朝明的建议是,让政府借钱,投在需要用钱的地方,才有可能让一个经济体继续向前迈进。
之后日本开始财政刺激、修复银行系统。
我们看今天的经济会议,可以发现这和辜朝明强调的,几乎一模一样。
修复房地产、扶持企业、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同时为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资金,当企业和家庭开始不愿意消费投资的时候,只能由政府来承担这一角色。
以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市场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从9月24日开始,到今天,短短三天时间里,A股从不到2800点,一路上涨突破3000点。
未来,大致的刺激方向应该也是向市场注入更多资金,同时主动承担更多开支的角色,类似于2008年的“4万亿”刺激经济。
与此同时,倾注所有全力发展市场经济,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放开,更多的自由市场,并在这个过程中,吸引更多外资涌入。
最后,就是居民端的收入改善了,这个应该是最难的一点,也是会牵扯到不同人利益纠葛的一点;举个例子,说要指导企业分配员工收入体系,这个难点在于,今天的企业已经是挣扎求生了,员工收入的上涨,就意味着企业利润的下滑,这两者如何平衡兼顾,很难很难。
除非是用减税的方式,在不动企业利润的情况下,增加员工收入,但问题又来了,税收减少,那么整个国家层面又少了。
这一点,应该是三个方向中最难的,但也是长期来看最管用的。
居民收入提不上来的话,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不上来的话,长期来看,结构性的问题就几乎永远得不到彻底解决。
辜朝明提出的解决资产负债表的办法,本意也并不是彻底治本,而是通过有形的手去承担“无形的手”的责任,这个过程直到资产负债表被彻底修复。
但如果居民收入起不来的话,那么资产负债表修复的过程,可能会非常非常漫长,时间越长,不确定性和问题就越大,叠加人口问题,结构性的难题就会几乎无解。
这一次股市也是一样。
两三天时间就上涨到了3000点,中短期来看,我个人是非常看好这波涨势的,但长期来看,能不能突破4000点和5000点甚至是6000点呢?
这就涉及到一些更核心的东西,一些更底层的东西。
总体来看,未来的大方向就两个,今天这次会议也明确提出来了。
第一就是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要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
这就是辜朝明所说的,“政府承担开支”,拉动经济。
第二,就是民生保障。保障就业、提高收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放开市场准入限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自主权等等。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没有长期,只有中短期;而我们也必须要在中短期内,解决这一系列结构性问题。
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去谈论高杠杆好不好了,因为问题的严峻性,已经超出了讨论这个问题的范畴。
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要正视我们的困难,但更要坚定我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