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坚持每天喝8杯水吗?这篇文章告诉你怎么正确饮水

文摘   2024-06-30 22:21   江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此前,小龙老师前往北京坐诊,回来后又写了一篇关于喝水的文章,相信群里的部分老师已经看过了,这里再分享给一些没看过的老师哦。

关于水,你喝对了吗?



前段时间,有朋友和我聊到喝水的事情,说他听了一些养生说法,每天喝八杯水,我听后就问他,你自己想喝这么多吗?他说其实也没那么想喝水,但总感觉多喝水好像就是有好处,也总能听到这样的说法:“不要等你渴了再喝水,那样就晚了!”

我笑了笑说,你这明显是被那套所谓的专家养生给忽悠了。

从小到大,我们总会听到此类养生言论,要多喝水,多喝水才能把体内代谢的废物排出去。

那么真的需要喝8杯水吗?

答案是不一定,

也就是说喝多少水,是因人而异的。

按照科学说法,一般正常成年人每天喝水量应为1500-2000ml。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喝了这些水后,都能代谢吸收掉。

中医讲究因人而异,治病开方如此,喝水亦是如此,因此没有固定说一定要喝多少水,而是要根据人体自身的体质以及吸收能力来看的。

中医认为水属阴水喝进去之后需要人体的阳气运化,才能转变为津液,从而滋润身体各个部位。


喝水对身体产生的影响



人体内的水份过少,会出现津液不足,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等等,甚至很多脏腑器官无法得到滋润,出现阴虚证候。

同样,体内如果水份过多,也会造成水湿内停,水肿等不好的现象

正常来说,体内多出的水会被转化为汗液、尿液排出,一小部分则由粪便或者呼吸排出,因此是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的。

但是如何长期的过度饮水,就会导致体内的阳气偏虚,从而不能正常的排出多余的水液,最终导致水液停积在体内,变成水肿,或者胃内停水、化湿等症状。


那从中医上来讲:水在人体内是怎么被运输、被吸收的呢?

“肺为水之上源、脾为制水之脏、肾为主水之根。”,水液在人体的代谢和调节,主要是以脾、肺、肾来调节,然后还和胃、肝、小肠、大肠以及三焦等相关,咱们这里以水的运化先后顺序,来展开五脏六腑对水的作用。

胃、小肠和大肠

胃可以受纳和腐熟水液:当喝水之后,水就暂时的先储存在胃里,然后通过初步的消化腐熟,再由胃气传输到小肠,然后停留相当一段时间后,小肠和脾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吸收水谷精微;

还有少部分水液会传输到大肠,大肠还会再吸收一部分水,没吸收的水最后就和食物残渣一起,化为糟粕,成为便便排出体外。

所以,如果胃的吸收水的功能失调,或者水液积攒过多,就会造成胃内停水,严重的还会导致一喝水就吐的症状;

而如果大肠、小肠的吸收水的功能失调,就会导致便秘或者肠鸣泄泻。


脾可以运化和传输水液:水经过胃和小肠初步消化后,进一步由脾将人体吸收利用的水液,通过三焦向上传输到肺

而不能被人体利用的代谢产物,即浊水,通过三焦向下传输到肾

可见脾在运化水湿这方面,还是很重要的,因此平常我们都说要通过健脾燥湿,来去除人体内多余的水湿之气。

 肺

肺可以行水:通过三焦上传到肺上的水,由肺来进一步疏通和调节,推动水液在体内的运输、排布和排泄。

所以,如果肺调节和疏通水的功能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体内的水液代谢障碍;

比如肺部痰液增多导致咳嗽、咳痰,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胸腔积液,以及全身性的水肿。


肝主疏泄,促进水液的消化吸收:肝主疏泄,它可以调节人体全身气机,从而影响水的吸收和传输;

因此,如果脾胃出现无法消化吸收水液的时候,除了脾胃本身外,还要考虑是否能是肝调节气机的功能出现问题。


肾和膀胱

肾能气化和蒸腾水液:由三焦传输下来的水,则由“肾阳”气化蒸腾,一分为二,分为“清”和“浊”。

被人体再次利用的称为“清”,由肾的气化蒸腾作用,再通过三焦上输到肺,继续参与肺的水液代谢调节;

不能为机体再次利用的称为“浊”,由膀胱的气化作用变成尿液排出体外,以此来维持体内外水液代谢平衡;

所以,如果肾的蒸腾气化功能和膀胱的固摄功能失调,就会出现小便少,水肿或者尿频、尿急、尿失禁等。


三焦

三焦是运行水液的通道:三焦相当于人体的水管,而气机相当于动力,三焦气机通畅,那么水液在全身运行无阻,正所谓“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上面提到的肝主疏泄功能,就会影响气机的通畅与否。

所以中医在治疗水肿、水湿的时候,都要考虑到调畅气机。

那么,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强喝水?


人体有自我保护的系统,当体内缺水,会释放口渴信号,我们就会想去找水喝;相反,当体内水过多又无法吸收时,你就不想喝水,甚至可能会讨厌喝水。

因此,当你一天几乎不觉得口渴,没怎么喝水的时候,别担心体内会缺水这说明你体内的水分还没被消化吸收完,当然也侧面反映,你体内可能是有湿气或者阳气不够,才会导致水在体内的气化吸收过程变慢。

此外,会有些人明明口渴,但是看见水又不想喝水,这说明体内可能并非是缺水,更可能是运输过程中出现阻碍导致上焦缺水,所以觉得口渴,但是看见水后又不想喝

这是因为体内的水已经挺多了,还没运化代谢完,可是这些水又无法气化蒸腾到上部,解决问题不在于强喝水,而是应该找出水运化失常的原因,通过恢复水循环,才能解决局部缺水的问题。


我们是喝凉水好,还是喝热水好


水为阴,需要靠体内的阳来转化和吸收。

一般来说,咱们中国人的体质都是喝温水更适合,体质不一样的话,喝水的温度也会有不同。

如果体质平和,则建议喝温水;

如果是热性体质,比较容易燥热上火,则喝凉水也没问题;


如果寒性体质阳气虚,怕冷,则建议喝热水为好。




关于养生茶



总之,一般来说,每天正常喝水就行,想喝就喝,不想喝也没必要按照规定死板的8杯水来喝,人体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机器;然后还可以结合自身的体质,相应的选择一些食疗东西来泡水喝。

阳虚体质也就是不怎么爱喝水的人,可以煮点生姜大枣水喝,如果又是容易腹泻的人,可以把生姜换成干姜;感染轻度风寒的人,可以喝紫苏红糖水。

阴虚体质也就是容易津少口渴、爱喝水的人,可以选用乌梅、百合、蜂蜜、铁皮石斛、西洋参和玉竹等,滋阴生津,解渴。

气虚体质可以选择黄芪、党参、当归等,补益气血。

湿热体质可以选用蒲公英、芦根、栀子等,清热化湿。

血瘀体质可以选用山楂、干荷叶等,活血化瘀,降脂。

痰湿体质可以选用茯苓、白扁豆、薏苡仁、莲子、陈皮等,健脾祛湿。

肝火体质可以选用决明子、天麻、菊花等,清泻肝火。

气郁体质可以选用佛手、玫瑰花、月季花等,疏肝解郁。


女神例假必备



点击图片有好物~



扫码入会,一起养生




往期精选回顾

在家就能做的当归食疗,补血养生


脾胃虚寒引起腹胀的病案分享


关于荨麻疹,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