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煎后煎?饭前饭后?中药原来这样煎煮和服用,效果才最好,建议收藏!

文摘   2024-05-29 13:39   江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中药加多少水啊?煮多久啊?”“我是饭前还是饭后喝?”

相信很多老师在煎煮中药时会遇到这种困扰。中药煎煮其实是有挺多讲究的,像有的中药需要先煎,有的中药又需要后下,还有的要另煎,这些其实都和中药本身的特性有关。

有些中药如果错误的煎煮,不但会影响药效,耽误病情,甚至可能还会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中药都应该怎么正确煎煮以及服用



通常中药的煎煮&服用

先来看一下,一般情况下中药的煎煮和服用方法:

中药的煎煮器具

说到用什么容器来煎煮中药,大家肯定都是首先想到砂锅、瓦罐,古人都是这么煎煮过来的,确实是以砂锅和瓦罐为好,其次是搪瓷器具

最好不要用铁、铜、铝等金属器皿,因为这些金属材质在高温煎煮情况下,有可能会和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影响疗效。

那有人会问了,不锈钢器具可以吗?答案是可以的。不锈钢和搪瓷器具一样,也是可以用的,因为不锈钢不会和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当然有砂锅和瓦罐那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中药的煎煮水量

一般煎煮中药用凉水,加的水量大概淹没过药材以上2~5cm左右即可,花草类中药由于会吸水,以及一些需要煎煮时间较长的药材,可以酌情增加水量,总之就是保证煎煮后不会药液太少太浓,也不会太多

煎煮之前可以先浸泡个20~30分钟左右,便于药材更好的吸水软化,煎出有效成分。

中药的煎煮火候

一般煎煮中药宜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待沸后采用文火(即小火)慢煎,保持微沸的状态,以免药液煮干或者溢出。

煮好后应当趁热过滤,这样能保证中药的有效成分在药液中,因为放的时间过久,有些中药的有效成分会因为温度降低,导致溶解度降低,从而沉淀在药渣上,简而言之就是过滤出来的药液里面的有效成分变少了,影响疗效。

中药的煎煮次数

通常来说,一付药方可以煎煮2~3次。一般小编自己会煎煮三次,早中晚各喝一次,现在中药材可不便宜啊,可不能浪费了嘿嘿。但第四次一般就没必要了哦,反正剩下的药渣也可以用来泡脚什么的,物尽其用,主打一个不浪费

中药的服用时间

煎煮的中药通常来说,一天服用一付药,根据煎煮次数,分2~3次服用。

对于发散风寒的药方,适合热服,以热助力发散风寒。那很多人都会问,煎好的药是吃饭前还是吃饭后喝呢?

其实一般药方饭前饭后都可以吃饭和吃药的冲突主要是看饭前服药或饭后服药会不会影响药性,因为饭和药都需要靠消化液来分解的,如果吃饭和吃药的时间相隔太近,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一般建议吃饭和吃中药间隔半个小时以上就行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药方,比如滋补药方宜饭前服用;而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则宜饭后服用,避免饭前服用刺激肠胃;还有像如果方子里有麻黄的话,也宜饭后服用,因为饭前空腹服用的话可能会出现心慌、虚汗和不安的表现。

还有如果是泻下药或驱虫药,则多空腹服用,才能更好达到泻下和驱虫的效果;安神药则是宜睡前服用,安神助眠;特殊情况如呕吐或药物中毒情况下,应当小量频服,避免刺激肠胃



特殊中药的煎煮

上面分享的都是通常情况下,中药怎么煎煮和服用。接下来分享一下,我们经常碰到的先煎、后下等一些特殊的煎法,以及明白为什么需要这么做。

▶先煎

先煎是指将中药饮片单独从药方中拎取出来,提前煎煮一段时间后,再将其他中药放进去煎煮。
需要先煎的中药一般是贝壳、甲壳、矿石和化石类等质地比较坚硬的中药,如石决明、牡蛎、代赭石、鳖甲等,因为这些中药比较坚硬,有效成分比较难煎出,所以需要先煎,先煎时间大概15~30分钟左右。
另外某些有毒的中药,需要先煎保证用药安全,如附子、乌头等需先煎以降低毒性,因为其含有的有毒成分会在高温下水解成毒性很小的成分。这些有毒中药先煎的时间大约30分钟以上,具体时间需要按照医嘱执行。
▶后下
后下是指将中药饮片单独从药方中拎取出来,等其他中药都快煎煮好后,再投入里面煎煮一段时间。
需要后下的中药一般是挥发油成分比较多或者受热后成分容易破坏,不耐煎煮的中药,像木香、薄荷、佩兰、藿香等含挥发油比较多,大黄、钩藤、丹参等药物长时间煎煮会导致其有效成分降低,所以这些药物都需要后下,后下后再煎煮5~15分钟即可。
▶另煎
另煎也叫单煎、另炖,是指将中药饮片单独挑出来加水煎煮,煎煮好后,再同其他煎煮好的中药药液,一起服用。

需要另煎的中药一般都是比较贵重的药材比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天山雪莲等等,这样做可以避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包煎
包煎是指将中药用纱布或薄布包裹系好后,再放入锅中煎煮。

需要包煎的中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细小种子和粉末状的中药饮片;如种子类中药葶苈子、花粉类中药蒲黄、细粉类中药海金沙、青黛等。

二是一些有绒毛的中药饮片,如旋覆花、辛夷等,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者呕吐,包煎可以减少它们对咽喉和消化道的不良刺激。

三是有些中药饮片如五灵脂、灶心土等,煎时容易使药液浑浊,还有些中药粘液比较多,如车前子、葶苈子等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要包煎。

▶烊化

烊化是指先将药材放入碗中,再加入到煎煮好的药汁,溶解服用;或另放入容器内,加水或者黄酒隔水炖化,再加入到已煎煮好的药汁里同服。

需要烊化的中药一般是一些胶质、黏性大的药材,容易黏附于其他药材及锅底上,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煎焦,所以需要另行烊化。比如阿胶补血,常用黄酒隔水炖好后服用,龟胶、鹿角胶、饴糖等也是需要烊化服用。

▶冲服

冲服是指将中药放入碗中,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搅拌冲服。

需要冲服的中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少,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同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人工牛黄、麝香、三七粉、鹿茸等。

二是某些中药在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者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制成散剂需要冲服,如:雷丸、鹤草芽

三是某些自然汁及液体中药,如蜂蜜、竹沥汁、生姜汁等需要冲服;还有某些矿物类药物如芒硝需要冲服。      

▶泡服

泡服又称焗服,做法有点类似泡茶叶,是指将中药放在碗里,用少量开水或同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待温度降至适当时,滤出药汁服用。

需要泡服的中药一般是一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材,再加上这些药材本身质地轻,用量较小,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及特殊成分,因此不宜入锅久煎,如西红花、番泻叶、胖大海、肉桂等。




以上就是常见的特殊煎法了,当然存在一味药有几种煎法的情况,比如珍贵的药材人参,既可以另煎喝,也可以打粉冲服;肉桂既可以后下,也可以泡服。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等以后分享到单独药材的时候再和大家说哦


另外这里也强调一下,本文只做科普和知识内容分享,在医院就诊开方时,具体煎煮药方的方法和时长等,一定要按照医生嘱咐执行,特别是对于某些有毒药材如附子、乌头等的煎煮





长按加客服入群,分享更多知识~

长按进店,发现好物~

往期推荐


红楼梦中的中医文学

老爱发脾气,可能需要疏肝

流感期间,在家可以这样做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