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演员陈数:“人生最重要的时候”也许还没开始
时事
2025-01-29 18:08
广东
▲
陈数在剧集《驻站》中饰演的警嫂周颖。(剧组供图)
全文共
3892
字,阅读大约需要
7
分钟
“如果只是单看两场戏的话,你可能会觉得她就是在卷孩子,卷上学、卷考题、卷成绩。但我想这种压力可能还是来自某种缺失……这其实是一个妻子、一个妈妈自己在支撑家庭生活的一种高压之下的压力表达。”
本文
首发于
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林小桐
南方周末记者 翁榕榕
责任编辑|刘悠翔
两个月前,陈数回到母校中央戏剧学院开讲座。台上的她向学生们展示自己所饰演角色的站姿、手势,帮助他们理解身体语言在表演中的重要性,讲座氛围轻松欢乐。视频传到网上,有网友称她为自己的“梦中情师”。
陈数是舞蹈演员出身。1992年,年仅15岁的她进了东方歌舞团,此后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六年后,因出演音乐剧《音乐之声》,陈数接触到了表演。在一次与钮心慈导演的聊天中,她被鼓励可以去考中戏。就这样,她逐渐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从事表演这些年来,陈数塑造过许多重要角色,如《暗算》中聪慧的黄依依,《倾城之恋》中优雅的白流苏,《和平饭店》中沉稳的陈佳影。
2025年1月,陈数主演的剧集《驻站》播出。这一次,她饰演一位驻站民警的妻子,这是一个性格与理念都与她本人相似度极低的角色。
1
“这只是一种高压下的表达”
南方周末:
你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之下接到《驻站》这个剧本的?
陈数:
我也是第一时间就问导演和制片人,你们为什么会请我?如果不是他们的邀请,我自己不会去刻意寻找这种类型来扮演。
也许这是一个特殊的机缘。演员到了我今天这个阶段,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作品和角色类型,被大家认可之后,其实每拓展一个新的角色类型的难度是更高的。也许他们看到了我身上的一些可能性,那和这么优秀的主创团队一起合作,我觉得我应该让自己(突)破一下。
南方周末:
你觉得周颖这个角色和你之前饰演的一些角色有什么不同?
陈数:
可能周颖这个角色和我之前扮演的角色相比有两大类的“不利因素”。第一,她几乎没有任何造型的加持,这个并不是说要漂亮或者是怎样,而是为了最大化地接近一个生活在2014年四线城市的普通女性。而我给大家的印记可能是以前扮演的一些职业精英或者知识分子等等,或多或少在造型上优雅、美丽、时尚,或者有某种年代印记。
2014年的周颖和我们今天的生活太接近了。今天的生活是怎么样,大家太熟悉了,我如果在脸上或者造型上呈现那种刻意的装饰感,会让观众跳戏,让观众不相信我是周颖。所以我只能做减法,也就是说我不去往脸上、身上添加那些帮助人物走向极致类型的外在的造型性,但是这样似乎也少了很多帮助。
第二方面,虽然我扮演的角色并不完全都是成功女性,但是可能多多少少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独立的线。但是周颖没有那么多独立的空间,她更多是以家庭为中心,以小家为绝对主场,开始她和爱人、孩子、婆婆一起的生活,充满了生活的小事情,烦恼也挺多,经常哭丧着个脸。按我的形容,只能是从面相上、神韵上改变她,这也是我没有尝试过的一种状态,这些都给我在表演上增加了一些考验。
南方周末:
你觉得周颖这个角色和你本人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陈数:
我会觉得周颖身上跟我个人相似的地方特别少。首先生活中我是一个坚持女性要有自己独立事业的人,你不一定多么事业有成,但是你要有自己的工作板块、生活空间、交友空间。但周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工作上的事情完成后就回到家庭照顾家人、卷孩子。
另外一个就是关于教育孩子这个理念,我其实是抱有非常开放的心态。我自己可能因为做了15年素养教育的公益事业,(觉得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鼓励孩子先成为自己,挖掘他们身上的一些特点,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成长,而不只是(给)一个标准答案。可是周颖是一个标准的应试型的妈妈,希望孩子上名校,如果你不考到一定的成绩,可能未来的前途她就很担心。所以这两点我在演的时候,我就经常要打击我自己说,忘掉陈数的习惯,忘掉陈数下意识的观点,这是周颖这个角色的设定,我去把它表现好。
南方周末:
所以你并不太认同周颖的这样一种教育方式?
陈数:
周颖这个角色对于爱孩子、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的心,大的理念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由于剧情的设定,可能有某种极致性情节的需要,因为这毕竟不是一个讲孩子教育的故事,没有那么多空间给到她,所以如果只是单看两场戏的话,你可能会觉得她就是在卷孩子,卷上学、卷考题、卷成绩。
但我想这种压力可能还是来自某种缺失,因为她要无条件地支持丈夫作为一名警察的事业,很多压力要自己承担,这其实是一个妻子、一个妈妈自己在支撑家庭生活的一种高压之下的压力表达。我不希望观众过于误解这个角色。
2
即兴与生活
南方周末:
常胜和周颖两个人在家庭上的矛盾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重点,有没有哪场戏让你记忆比较深刻?
陈数:
常胜和周颖很多发生在家里的戏,跟厨房这个场景有关,是很重要的推动两个人情感的一些矛盾变化、中间关系转变等情节的(戏)。在那种很普通的居民房里,厨房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不宽敞的,但是普通人的生活就是如此,可能在一边做饭中商量家里的事情、斗个小嘴等等。其实就是两个演员在这些小的细节中,把戏的节奏给拱好。
好几场戏,我记得京飞在拍的时候就说,他不用切镜头了,这个戏太连贯太舒服了。当然导演肯定还是要切镜头的。分享这个例子想说的是,我和京飞在很多戏的表演互动上,哪怕是不切换镜头的表演,都已经搭配得非常默契。
《驻站》中的一场“厨房戏”。(剧组供图)
南方周末:
你在和郭京飞的合作中,也会有很多即兴的时刻吗?
陈数:
一般在表演中我很少即兴,特别是面对非常成熟的演员。但是他会有些即兴,甚至偶尔一些戏中他会出现跟剧本设定完全不一样的表情、相反的情绪,以至于我都觉得他是笑场了吗?后来我会发现,其实他就是这个特点。只要你心里装的是常胜,我心里装的是周颖,我们知道这场戏的功能和大致的情节以及台词,我们允许这些即兴的产生。
后来我也非常适应他的这种方式,在很多后续的表演中,哪怕是因为临时出现的拍摄的小小误差,他就临时有新的想法,然后我就接下去了,又出现了一些很有趣的新的内容出来,都能彰显出这对很恩爱的夫妻平时鸡毛蒜皮的一些小吵小闹。
南方周末:
你在扮演周颖这个角色的时候会有困难吗?
陈数:
我经常会有困扰,不是觉得有困难,作为表演来说我从来不担心。我觉得我一直很小心,因为她不是一个能发挥我长板的角色,所以我必须注意让那些绝不能出现在周颖身上的长板都消失,这其实是有一个先强烈抑制之后的选择性的,而且还得是自然的选择性的涌动的一个表演,作为演员来说是有表演方法层面上的压抑。
但演员呈现一个不是她非常熟悉的角色类型时,就算自认为演得很好,对手演员也觉得演得很好,可最终它是一个作品,它需要通过拍摄、通过影像的记录最后整体呈现给观众,这一关是我无能为力的一部分,很需要导演、摄影共同来帮助这个故事的讲述和这场戏的情绪烘托。
南方周末:
你觉得这部戏和其他公安题材的剧有什么不同?
陈数:
我们说的公安戏好像多多少少都会跟刑侦有关,可能有些强情节、有些重大案件,但这部剧显然不是这种常见类型。我相信驻站警察是绝大部分观众可能非常陌生的一个警种,从我们主创来说,也是在学习、了解,然后去创作的这样一个过程。正因为得知驻站警察这样的警种,知道他们的故事,把他们的故事通过这本优秀的小说变成一部电视剧,我们其实增加了更多的敬意。虽然周颖的主要场景不出现在小站里头,(但)通过扮演周颖这个角色,我也能够带有强烈的同理心去体会驻战警察的不易以及他们家属的不易。
3
这些“记得”的意义是什么
南方周末:
作为演员你一直是不破也不立的状态,之前你提到“不用和时间赛跑”,你是怎么看待时间的?
陈数:
时间是很多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很惧怕的,总觉得它可能会让未来变得不太好,会让自己变得不够理想等等。似乎我们从小到大身边的许多事情或者态度,都在影响我们建立这种观点。我曾经从事过十二年的职业舞蹈演员,又做了这么多年的演员,我的这两个职业也在随时提醒我,似乎时间的流逝会给我的生活、工作、个人状态带来不一定很好的一个走向。
可偏偏我自己一路走来,最大的感受是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不管你是女性还是男性,是表演者还是幕后工作人员,既然不可避免,为什么不坦然面对?为什么不在这一切也许是更不太好的一切来临之前,我们先做好相关准备,让自己可以安然度过?
当然作为一名女性演员,我更大的思考可能是我的职业让我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我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她”的故事,与此同时,其实这在让我了解更多人的生命、了解更大的世界。如果我们真的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一个很长的阶段里,此时的这三五年或者更年轻的这十年、二十年,也许真的不是人生最重要的时候。可能我们真的应该脱离惯性思维,尽量早一点地去建立我们自己内心的秩序。
南方周末:
演员这个职业对你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生命的延长吗?
陈数:
我觉得表演这个工作对我来说像是活了好多辈子。扮演周颖,如果我投入地扮演她,像是跟着她的生命活了一辈子,以及为了要成为她,把她的角色和故事讲好,我要经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能够扮演这些角色,体会她们的一些情感,这些记忆在我内心是留存很久的。也许我不记得细节,但是我会很深切地记忆那些过程,开心的、不开心的,甚至很糟糕的都会记得。这些“记得”的意义是什么?意义是体会人生百态。
陈数在剧集《驻站》中。(剧组供图)
我相信生命的意义,我们的生命历程不只是为了开心才来的,肯定是为了体会更丰富的感知才来的。
南方周末:
你有年龄焦虑吗?
陈数:
当然有。我觉得人都是习惯于不接受改变的。小时候的我也会被别人影响,比方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你可能怎样等等。我的工作是需要很大的身心能量才能够完成的,因为它直接袒露在镜头面前,力量的不到位、理解的不准确、信息传达得不够饱满,都会被展现得一览无余。
每当我遇到一个角色,我都特别希望自己充沛地去面对它,这个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体能随着年龄增长,不如20岁时代谢能力强,会有一些遗憾,但是我越来越不着急,因为知道我内心的秩序越来越强,在平衡地去面对它。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 infzm.com
最新文章
通往督师之路:袁崇焕鲜为人知的旅程
现在做新媒体还有前途吗?
远离后,我才开始了解故乡
最好的新年礼物是走向“治愈”的人生
取悦所有人的电影,是不是很难再产生了?
新年最值得读的10本书,还好没有错过
野草中的雄狮少年
中国侦探小说百年重生:是通俗文学,更是现代进程
不爱过年的我,费尽心思和孩子一起制造年味
回家过年,又爱又怕?
2025春节档同期电影票房创新高
丢掉春节档第一,它还有机会翻盘吗?
论文“摘要”写成“抽动大象”:如此“学术”如何出炉?
消逝的弦歌:寻找西北联大的足迹
理解科幻,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实
2024的国产爆剧,有哪些特点?
为什么我们会有两个新年呢?| 南周少年新闻课
陈思诚谈《唐探1900》:感兴趣的是个人和大时代的关系
现在做新媒体还有前途吗?
用“中国红”致敬坚守者:“铁汉柔情”守护万家灯火
一镜到底共贺新春,千年非遗福气放送丨文化中国行
“你住我家,我睡你床”,年轻人春节“换房旅行”可行吗?
如何用低成本爱好,提升生活的质感?
演员陈数:“人生最重要的时候”也许还没开始
阿夏曼巴: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藏医文化守护者
中国电影“决战”2025春节档
想打开孩子眼界,带他做这件事就够了
春晚、春运、电子红包,世界非遗版春节也要这样过?
为什么我们总怀念小时候的春节?
科协出新规,青少年科创类赛事规范性提高
超充VS换电,谁才是电动汽车的未来?
孩子成长中,我们忽略了多少教育细节?
“东方神秘力量” 爆火,DeepSeek背后的年轻人
第一个“非遗版”的春节,大家都在干杯
拿起书本,放下焦虑
中央发文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高中能否愿上尽上?
春节申遗纪录片同款花市,喊你来“行花街,转大运”
缺物证为何能定罪:一个教师猥亵女生案的观察样本
家国同春:中国春节,红了数千年
为什么我们总怀念小时候的春节?
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书,还好没有错过
2024年共接报火灾90.8万起,有消防产品使用单位“知假买假”
三年1000人,广东“乡村CEO”的成长与烦恼
跨越代际的战役|一支跨越山海的疫苗,为下一代照亮希望
靠顶级文笔圈粉,我会无数次爱上黑塞
穿越周期,这些生意决定抢先“破冰”
习惯晚睡的我,渐渐被睡眠评分“绑架”
回家的行囊
2025南方周末少年新闻课 | 与孩子一起看见世界的参差
LG杯柯洁退赛抗议判罚结果:不弈(义)而赢,有违竞技精神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