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等于文明!人大教授:如何让女生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生育?哈萨克斯坦总统:尊重珍视女性是文明标准

文摘   2024-12-20 05:41   安徽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姓王的男性教授在一场中外交流活动中,向哈萨克斯坦国务顾问叶尔兰-卡林如此问道:

“……中国的女生,现在普遍不愿意结婚、不要小孩,家长也好,领导也好,你动员她、劝她,她不听。而哈萨克斯坦小孩很多,女大学生们怎么能够这么相信你们的话,老老实实的、服服帖帖的,就这么生孩子,早生、多生?……”

面对东道主学者此问,叶尔兰-卡林则称,哈萨克斯坦并不会强迫妇女去生孩子,不会替她们做选择云云……

此事一经曝光,不仅引发了国内的大讨论,而被询问对象所在国的“哈萨克斯坦国际通讯社”,还在中文社交媒体上,设置了“女性权益的发展如何促进哈萨克斯坦的繁荣?”的词条,其中,该通讯社还转发了一段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的话:

“女性是民族的孕育和教育者,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文明、是否开化的重要标准,就在于其是否尊重和珍视女性”。

“法律当然无法解决一切问题,但从自身开始做出改变是最重要的。家庭价值观应在每一个家庭中建立起来。通过最基础的变化,我们将能够一步一步的实现塑造民族新素质的目标。”

这通中外人士的对话之不同表达,特别是这位总统提到的“文明标准”之语,相信就是再没学问、没文化的人,也都能在对比之下,揣摩和分辨出层次的高低不同了吧?


首先,我们当然应承认和维护人类的一大生存规律——“繁衍需要论“。

所以,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口问题”,当然都非常重要。作为生存和生活于并非真空中的人们,我们每个人或家庭,当然应与国家和全世界一道,直面人类的繁衍存续问题,这一点当然也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对于人口现实与人口文化的重视,并不代表要让集体意识,完全无条件地压制和规制了个体意识,我们还要同时理解、尊重和珍视生育者的想法、顾虑与自由——二者相互理解与维护,而非对立与矛盾。

而这位王大教授的表达中,却用了令人扎心的“如何老老实实和服服帖帖”之表达——如果这只是语言表述的问题,显然就与其教授名头的文化人身份和文化层次并不匹配;而如果这就还是其内心中,传统男权社会里的“权力至上思维”之流露,那就会再次证明了“文化并不等于文明”的论断!

文化,包括了人类历史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但“文化”显然只是一个中性词,因为它既包含积极的成分,也可能包含消极的元素。

比如,像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那些封建皇权、专制思想;包括什么“三纲五常”,甚至还有“小脚文化”等——显然,我们的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剔除糟粕”口号,就是指的这部分“传统文化”。


而文明则是指人类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优秀部分,它显然是一个褒义词——也就是指我们所言的“吸取精华”部分。

比如,我们如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的每一个字眼和词汇,可以说,都是人类自产生以来,以至于到目前和更远的未来,皆应是人类追求的共同文明之目标——当有一天,这一核心价值观完全落实到位时,那几乎可以说,我们已经触摸到了人类文明的光辉顶点!

可当这位教授说出“要令女性老老实实和服服帖帖生育”之语时,有着光鲜“文化人”身份的他,其实,不仅语言表达上,显得极没有文化,而是表现出粗陋不堪、蛮横专制;且或更已折射出其内心里的“权力意识 ”之深厚了。

对于此事此人,知名的清华法学教授劳东燕如此评论道:

“毫无顾忌地表露与展现自己的粗鄙,根本不知自丑,甚至很可能,还将这当作是个人的真性情,确实让人产生今昔是何年的惘然”。

“与赤裸裸的粗鄙相比,虚伪的说一套做一套,多少还是文明一点,后者至少还知道要点脸面,知道有些做法上不了台面”。

人类社会——当然包括中国的社会历史中,“男权社会”几乎曾一直占据了绝对的地位;人类历史上,女性曾经几乎毫无地位,甚至长期被视作男性社会和统治阶层眼中的“生育工具”,直到进入现、当代社会,才得以较好的改变。


特别是我们的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之下,作为“能顶半边天”的女性,也真正开始成为“人民”的一员,逐步获得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中所言的“平等、自由”等,与男性一样的公平权利。

虽然现在的一些女性,甚至在家庭或社会地位上,已经超过了男性,但在整体性和实质性上,“男女平等”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这位有着丰富履历的人大王教授,竟然都能在中外交流的公开场合,说出如此“没文化“的表达,其实,就是一个极为典型性的折射!

为什么在我们这儿,专家会被人们嘲讽为“砖家”?为何有些教授,会被骂成“叫兽”?……

比如,就是这所著名大学的人大,曾经有一位自封为“学者、书家”的“街溜子”,竟能被招为“人大特聘教授”,但因人大校友们的强烈反对与抗议,“三天教授”成了此人身上一大荒唐可笑的标签,但是,这岂不也是对“文化圣地“之大学的一种强烈反讽吗?

所以,不要以为有了学历,弄了一个什么“教授、专家或学者“的名号,就真的是代表有文化了,或就真的以为,其身上的“文化光环”,就是高人一等,或是成了权贵的天然代言人了——其实,文化,只是一个人进阶文明的基础与梯子,它并非天然地代表着文明本身!


最可怕的是,文化人如果眼中只有权力,只为权力服务,而非是“为人民服务”,则其所制造的“文化成果”,其实对于人民而言,反而要更加可怕——其甚至会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和工具人!

比如,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公认“最有文化”的孔子,他所言“克己复礼”中的“礼”,可不是字面上的“礼仪、礼貌”,他其实指的是“不同阶层要有不同的礼制、规仪”——以此将不同阶层区分开来,而不能任意改变、突破或僭越。也就是说,孔子的儒家“礼”文化,主要是为封建王朝中,既得利益者的统治阶层之固化、长久统治而服务!

显然,孔子的“礼”文化,直到当今世界中,仍都有着其深刻的影响,但显然,这一“文化”却难以等同于“文明”!——其与当今文明思想中的“平等、自由、民主”等理念,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中,更不可能同日而语划等号!

所以,当下中国,当今社会,我们不仅需要文化传承、文化教育,更需要文明教养与文明洗礼——特别是传统文化中,更多只是为权力服务的思维,更应被“文明只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代替。

也就是说,只有让浓缩、汇萃了传统文化之优秀成分的中华文明、人类文明,才是指导和指引我们走向未来的精神大旗!【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瑜说还休
幽默为怀,思想奶心。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厦门文学等纸媒发文千余篇,开设评论专栏【瑜说还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