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A股的普涨,让很多人奔走相告:牛回,速归。
首先这次大涨,区别于之前的跷跷板行情,一边锣鼓喧天一边叫苦不迭。
即便有 “资金吸血鬼”金融板块带飞,也没出现其他板块的抽血效应,反而是像最近席卷全国的雨水一样,雨露均沾。
颓了许久的大A,突然被某种神力扶了起来,而且是大涨特涨的那种,显然仅靠北向资金是支撑不起这种局面的。
之前说过,其实咱们市场有自己的特色,涨或跌,从来都不是钱多钱少来决定的,而是由上面阶段性的需要。
这一年的逆周期操作,其实药劲儿已经很大了。但市场就是没有反应,超发的货币,既没有流入地产,也没有进入股市,那都去哪了呢?
之前说过:润,罚,躺,必居其一。
这些发出去的钱,基本都在金融系统里空转,也可以说是在守株待兔,隔岸观火。怎么才能把它们拉出来干活,也体现了我们的高层智慧。
简单概括就是,由政策工具箱里面的三大法宝:“喇叭”、“大饼”和“大棒”来解决。
作为史上性价比最高的政策工具,专业术语叫“窗口指导”,这几年可谓是常用常新,屡试不爽。
前两天重磅会议提出的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核心是鼓励看热闹的资金“多进少出”。
但光喊话也是不够的,搞管理讲究刚柔相济,恩威并施,那就还需要“大饼+大棒”来出场。
那大饼是什么呢?
这个我们从年初就说过了,当时口罩放开恢复常态,决策层就提出了“中特估”或者“金特估”的概念,意思是要把今年的重点放在“国企改革”,之后通过“资本市场的重新估值”来促进资金的健康循环。
在地产的饼已经啃不动的时候,市场急需一个新畅想。
所以这个饼恐怕还是贯穿全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成功的话就是堪比“国企股改2.0”市场主线。
最近很多金融机构的“一把手”履新,说明改革不是喊喊口号。
比如以前的贷款和债市长期偏向国央企,民企被迫迎来一轮又一轮的信用危机,想要改变,需要长期面临“刮骨疗伤”的痛苦。
真正的改革不是从股市开始,而是和债市、理财包括一级市场一起在变。
但改革只是手段,终极目标依然是实体经济。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短期大家还是要准备好面临“刮骨疗伤”的痛苦,大A也不可能长期脱离经济的基本面,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观察高层落地这个政策的决心。
说到落地,光有大饼肯定也还是不够的,毕竟饼画的太多,总是吃不到的话大家就要质疑了。
也就是当下掣肘复苏最大的障碍:信心。
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就要靠大棒出场了。
就在前两天,能够直达高层的“互联网+督查”平台开始公开征集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线索。这次的问题线索征集,而且把可能出现问题的类型都列了出来。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拖欠民企款项问题,公告中明确提到“有关地方和单位,以内部人员变更、等待竣工验收为理由,拒绝支付或者长期拖欠款项”的问题。
针对性相当明显,可以看到巡查工作确实交了不少作业。
换句话说,这种有共性的问题,定性的事儿大家已经不用操心了,也不用怕得罪人。
去年我们也说过,很多大家看起来的混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敌我关系”的归因,而是要知道从政策到落地,有很多层面的利益冲突,决策层和老百姓应该是站在一起的。
只要大棒交给我们,民营经济的信心盘活,也就未来可期。
不过提出问题还只是开始,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才能迎来民企的春天。今天上午,7月份的PMI出炉,跟五六月份相比,缓慢改善,但是依然没有回归荣枯线。
总之,无论是喇叭、大饼和大棒,都是政策工具,但市场能不能接住,还需要一系列数据的印证,作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股市,这几天可以说是给这场国企改革的启动再次鼓足了士气,响应对政策层喂奶的认可。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万事俱备还欠市场数据的东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对于资本市场,从宏观历史视角来看,很多事情自然就有了答案,如果执迷于市场指标的障眼法,很容易就被裹挟,毕竟只有被套牢才是真正的长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