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视频提了几句延长工龄的事,发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芭比Q了,接着后台很抓狂,很快就来了近两千条留言。大家对这事的关注度很高,但很遗憾,也只能停留在关注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滋滋。人知道的越多,烦恼就越多,也且是替万民着想了。
至于文章看没看到,人来人去都讲究个缘分,不必追要,毕竟下次可能删的更快。
昨天中秋,今天上班。大家月饼还没来得及吃就得赶回异地搬砖,返程路上也都不忘问候天才调休。看我老家几个拜把兄弟昨天就在群里吐槽…
每逢佳节呢,我往往都会在会员群里发发红包助助兴,虽然不多,但仪式感还是给大家保留着。
红包是越发越小,但大家的手速是越来越快,然后冒出来一句让人心情复杂的回复…
行,进入正题,看看上个月数据吧。
社融数据现在一般都没自媒体解读了,主要原因有三:
一方面是因为央行自从不公布单月值,只公布累计值后,数据都懒得自己算;
另一方面是因为各路高手解读到最后发现还是上个月的解读;
最后是因为叭叭半天原来没多少人关注它。
但数据的连续性是观察宏观转向的一个重要窗口,当下虽谈不上转向,我们还是稍微尊重一下。
社融总量上,没有太大问题,整体规模甚至好于预期,但还是结构不健康。
实际上这两年的社融总会有气氛组出来帮场子,很显然,这次是政府债。
政府债的提速发行可能是财政政策在加速发力的信号,千呼万唤确实该出来了,非常时期的非常调控。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居民/企业端的贷款。上个月的情况是:居民短期贷款连续7个月同比少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再度转为少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6个月同比少增…
这些数据背后都是实打实的有效需求问题,再结合 8 月社零大幅的低于预期,信号集中显示居民和企业端的低迷表现还在持续。
然后货币端,M2-M1剪刀差持续走阔(-13.6%),并创1997年以来最高。
M1是流通中的货币,M1下滑如此快,说明经济正在加速紧缩,市场处在极度悲观的状态。
而上一次M2-M1持续走阔是在2011~2014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当时整个股市也是死气沉沉,经济过剩的压力也很大,类似现在。
一般来说,
当M1增速>M2增速,即为正剪刀差:存款活期化,表明对经济预期乐观。正得越多,说明越乐观;
当M1增速<M2增速,即为负剪刀差:存款定期化,死钱增多,经济活力较弱;负得越多,说明越悲观。
所以简单理解就是:悲观就多存钱,M2就多;乐观就多花钱,M1就多。
现在M2-M1这个劈叉越劈越大,说明信心还在冰点。但好在M2-M1的差值走阔只代表了经济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只代表了现在,并不能预测未来。
相反,M2-M1剪刀差过去几个比较高的点,分别是2009年1月(11.7%)、2014年1月(12%)、2022年1月(11%),而这三个点都是市场的大周期拐点。
目前 2024 年 8 月的剪刀差是历史新高,往积极了看,差到极点就是反转。
哪怕是个反弹,估计也快来了?
最后,就是提前还贷继续在进行。虽然房贷的早偿率有所回落,但车贷依然是早偿高位。事情也很好理解,还房贷门槛太高,还不起房贷就先还车贷。
对居民来说,反正赶紧降杠杆就完事了。
另外,降存量房贷利率问题也被推向风口浪尖。
当下还贷违约率持续攀升,一方面不想还,因为现在很多房产的价值早都资不抵债,首付早跌没了;其次实在是还不起,饭都没得吃了谁还考虑信用问题?
面对烂账风险,银行一定是愿意妥协给客户的。此时此刻,银行还唏嘘着曾经风光,而对大部分还贷人来说,调降存量房贷利率除了可以适当减压,但因为实在太多的贷款额绝对值以及不确定的收入预期,存量利率的下降又能释放多少消费力呢?
不得而知。
面对最新经济数据,总结就是:
1. 居民和企业端的自我修复能力有限,政府需继续加码;
2. 提振消费信心,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需加速到来;
3. 房地产没救了,救人要紧。降存量房贷势在必行,别挤牙膏,多降点。
至于未来,轻舟一定会驶过万重山,只是被看见的都是过去的。
历史再转身的那刻,希望我们谁都不曾是穿越万险,翻山越岭的代价,不是那不被看见的轻舟。
Ps:
吃完中午饭开始写的今天这稿子,标题都起好了叫:再创新低…
收盘后看到信息推送就改成了:2700 失而复得,可喜可贺。
股市好久没聊,不知不觉距离去年因劝退韭民被放假 3 个月已过去一年整了。实在委屈各位了,只是再看去年春节这张图心情比去年要更复杂了…
现在是否在酝酿一波反弹?下周专门开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