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仪廷,别号树茂,在抗日的烽火岁月里,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成为了声名远扬、震撼人心的英雄。身为少校营长,他的身影穿梭于淞沪会战、南京雨花台守护战等一场场极其惨烈的战事之中。然而,命运却在雨花台的那场血战中,无情地将他的生命之弦绷断,他身负重伤,最终怀着对祖国无尽的忠诚,英勇地为国捐躯。
1906年,符仪廷降生于文昌龙楼镇龙潭村的一个平凡农民家庭。但他的一生,却书写出了极不平凡的篇章。1926年,他凭借自身卓越的能力与优异的成绩,踏入了那座著名的军事殿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是黄埔军校第六期。
在黄埔军校这个孕育军事精英的摇篮里,高强度的军事操练如同炽热的炉火,深邃的理论课程恰似强劲的长风,两者交相辉映,将他心中原本就炽热的爱国之情,燃成了一片熊熊的烈焰。那时的他,满心满眼都是要用自己所学,去捍卫国家的和平与安宁,让祖国的大地不再遭受战火的侵袭,让同胞们能够在安宁中幸福地生活。
1929年,符仪廷从军校第六期第二总队步科顺利毕业,与他同期的同学中,有后来成为开国大将的罗瑞卿、开国上将陈伯钧以及红军军长程子华等一众杰出人物,他们都在中国军事史上镌刻下了属于自己的深深印记。毕业的那一刻,符仪廷怀揣着滚烫的梦想,毅然踏上了那条布满荆棘与艰难险阻的军旅之路,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在向未来的战场宣誓。
时光匆匆流逝,1935年8月28日,符仪廷晋升为陆军步兵上尉,隶属于第885师527团步炮连。1937年5月20日,他再次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才华,晋升为陆军步兵少校营长。而就在这一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了,那是一场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之战,战火仿若汹涌的潮水,迅速蔓延至整个上海。符仪廷没有丝毫的犹豫,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当他踏入淞沪战场的那一刻,眼前的惨烈景象犹如一幅地狱画卷:硝烟如同一层层蔽日的黑幕,滚滚弥漫,刺鼻的气味令人几近窒息;炮声好似天空炸裂的惊雷,一声接着一声,大地在炮弹的猛烈冲击下剧烈地颤抖着。
他率领全营坚守在上海闸北宝山路一带,这里是敌我双方拼死争夺的战略要地。日军如汹涌的潮水般,发起一波又一波凶猛无比的攻击,飞机的轰鸣声、枪炮的射击声相互交织,仿佛是奏响了一曲来自地狱的恐怖交响曲。在战斗中,符仪廷多处负伤,腿部被弹片无情地击中,鲜血如泉涌般直流,他却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便继续指挥战斗;胳膊被敌人的子弹擦伤,他连眉头都未曾皱一下,眼神中透着无比坚定的光芒。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民族的希望与国家的尊严,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绝不能让敌人突破防线。在他的鼓舞与激励下,战士们的士气如同燃烧的火焰,愈发高涨,他们眼中燃烧着对侵略者的仇恨怒火,每一次扣动扳机,都是对敌人最有力的回击,都是在捍卫祖国的尊严。
日军的战机如恶魔般在空中肆意地肆虐,投下的炸弹如同密集的雨点般落下,瞬间,大地便被火海所淹没。房屋一幢接一幢地坍塌,街道被炸毁得支离破碎,残垣断壁之间,充斥着人们凄惨的哭喊求救声。符仪廷的部队一次次顽强地击退敌人的冲锋,阵地前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鲜血将这片土地染成了一片刺目的红色。他们自身也伤亡惨重,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的身影,那如同利刃般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可他却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心中的信念坚如磐石。因为他知道,身后就是祖国的大地,就是万千同胞,那是他必须用生命去守护的一切。他发誓,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绝不让敌人前进一步。战斗中,他总是冲锋在前,与战士们并肩作战、浴血奋战,他激昂的呼喊声如同冲锋的号角,激励着战士们坚守阵地。随着战斗的持续,弹药逐渐减少,补给也变得异常艰难,然而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依旧与日军顽强地拼杀着。战士们珍惜着每一颗子弹,就像精准的猎手在等待着最佳的射击时机。当弹药耗尽之后,他们毫不犹豫地拿起刺刀,甚至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在此次战斗中,他率领全营与日军反复冲杀,歼敌500余人,荣获嘉奖。
淞沪会战的硝烟尚未散去,满怀报国热忱的符仪廷,全然不顾大腿上尚未痊愈的伤口,便奉命率部匆匆赶赴南京。1937年12月4日,他驻守南京雨花台。雨花台,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土地,在民族的记忆中有着特殊而神圣的地位,而此时,它成为了抵御日军侵略的重要防线,是守护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当符仪廷踏上雨花台的那一刻,他仿佛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脉搏的跳动,先辈们的精神在这里传承,仿佛赋予了此地一种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可他的眼神却无比坚定,视死如归。他精心地部署着防御,仔细地分析着敌人的进攻路线,合理地调配着兵力,力求让每一位士兵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他还亲自带领战士们构筑工事、挖掘战壕,一锹土、一块石都倾注着他守护祖国的决心,他们就这样静静地等待着恶战的来临。
日军进攻雨花台时,投入了75毫米以上大炮116门、九四式装甲车和八九式中型战车80辆及大量战机,而相比之下,中国守军的装备明显处于劣势。1937年12月9日夜晚,日军第10军两个师团通过铁心桥,缓缓向雨花台逼近。12月10日凌晨,日军以第6师团为左翼、第114师团为右翼,对雨花台发起了猛烈至极的进攻,其兵力近4万。日军如狂风暴雨般来袭,空中战机低空投弹扫射,地面炮弹在阵地上接二连三地爆炸,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刹那间,雨花台便沦为了人间炼狱。大地在颤抖,弹片碎石四处飞溅,不少将士瞬间便被战火无情地吞噬,倒在血泊之中。符仪廷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战士们应战,他的声音在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依然清晰有力,不断下达着准确无误的指令。战士们在他的指挥下,发起了猛烈的反击,敌人的冲锋一波接着一波,如汹涌的巨浪企图冲破防线,但符仪廷和战士们宛如钢铁长城般屹立不倒,一次次击退敌人疯狂的进攻。在这场惨烈的雨花台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展现出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毙伤日军数千人。战火昼夜不息,战士们疲惫不堪,双眼血丝密布、身体极度劳累,但他们的斗志却依旧高昂,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守护雨花台、守护南京、守护祖国的尊严,这信念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是他们在这残酷战场上的灵魂支柱。
他们在雨花台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惨烈悲壮的血战。鲜血浸透了这片土地,汇聚成了一条流淌着忠诚与牺牲的悲壮河流;每分每秒都是生死的考验,每次呼吸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次。战士们忍受着饥饿干渴的折磨,身体的能量渐渐枯竭,但他们的精神却依然顽强不屈。12月11日晚上,在激烈的战斗中,符仪廷腹部不幸被子弹击中,鲜血如注,瞬间染红军装。战士们心疼地哀求他退下火线,可他却毅然地坚持指挥,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与日军战斗到底,绝不让日军前进一步。他一手紧紧按住伤口,试图止血,然而鲜血却依旧从指缝间不断渗出;一手握着指挥枪,强撑着摇摇欲坠的身体,倚靠着掩体,声音沙哑但却沉稳有力地指挥着战斗,那声音如黑暗中的曙光,是战士们的精神支柱。
1937年12月12日凌晨,符仪廷在持续失血和极度伤痛中,身体已经濒临极限,但他的目光却依旧死死地盯着前方涌来的日军,眼神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那是对侵略者的愤怒之火,那是对祖国的忠诚之火。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发出微弱却震撼人心的呼喊,鼓励战士们继续战斗。随着那呼喊声渐渐消散在硝烟之中,他的手缓缓滑落。这位英勇的少校,在雨花台这片热血土地上,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守护人民安宁,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刚刚出生、嗷嗷待哺的儿子,还没来得及尽一尽父亲的职责,还没来得及向家中的父母尽孝,就壮烈殉国,年仅三十二岁。从入驻防守雨花台至牺牲,他历经七日七夜,生命永远定格在这光辉的时刻,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巍峨丰碑。
符仪廷的牺牲如同一把燃烧的火炬,瞬间点燃了战士们心中的怒火。战士们悲愤交加,有的眼中噙满了泪水,抱着炸药包如复仇之神般冲向敌人的装甲车,随着那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与敌人同归于尽;那些或轻或重伤的战士们忘却了自身的伤痛,像被激怒的雄狮一般越战越勇,手中的刺刀在深夜的鏖战中闪烁着凛冽的寒光,与敌人殊死拼杀。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壮烈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颂歌,那是对侵略者的怒吼,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誓言,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壮丽篇章。
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流芳百世,入祀圆山忠烈祠,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永恒象征。每当人们翻开那段历史,都会被他的故事深深触动,泪水也会不由自主地模糊双眼,让我们永远缅怀这位伟大的英雄,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来源网络,版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只为学习交流。如图片、视频涉及版权、肖像、隐私,侵犯您的权益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即行删除或者协商许可使用事宜。谢谢!
星月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沉淀,加上您的细心呵护和耐心盘玩,最后变得美轮美奂,让人无法自拔。这种美是需要功夫和时间的,所以文玩最忌急功近利,静下心来静静盘玩,感受着它的变化,磨练自己的性格,才能享受到其中的快乐。
本会是覆盖文昌市会文镇佛珠行业的协会,主要是由会文镇辖区内从事佛珠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企业单位、个体户、相关机构及知名人士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本会宗旨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风尚,贯彻行业相关政策,进行行业管理,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搞好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调职能,为推动和振兴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佛珠行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