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文化   2024-12-07 00:11   海南  

在浩如烟海的书中,我做不到爱书如命的那个,但好书是我心头肉。我喜欢读书,书伴随了我一生。

我的家族是教师世家。我父亲是教师,我大哥是教师,我是教师,我女儿是教师,我叔是教师,我堂妹是教师。

我小学、初中都就读于家乡学校——保平小学,高中跟随父亲在澄迈中学就读。小学至高中读书之时,均在“停课闹革命”期间。读书的九年时间,都是在“斗私批修”中度过,几乎没有上什么课。幸亏我父亲偷偷藏了一些书,我才有机会也偷偷的读了一点书,给自己库存了一点文化知识功底。恢复高考,我就考上了师范学校。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当上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

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眼瞪着讲台底下上百双求知欲极强的眼睛时,我害怕了。因为我仅有的那点料难以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我只好绑脚上花轿,边学边教,边教边学。就这样熬过了五年。八五年七月,我考上了师范院校继续深造。但毕业后我就离开了教育阵线,转岗从政,继而从商,最后下海。

我下海后才发现,原来在体制内工作期间所积累的那点经验和底蕴,远远不能驾驭自己人生的下半场。必须要重头再来,读书学习,从书中去寻找自己下半场的人生答案。此时,我便有了我的小书屋。

在自己的小书屋里,我有目的,有选择性的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


读中国

01
读中国人


来人去

我们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人生几十年,谁都要死去。其间就是“食色,性也。”的过程。人生作用:就是解决生存温饱和传宗接代,一代接着一代,周而复始。有意义一点,就是在短暂的生命中,多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行善,为后代留下德行。这就是人。

02
读中国史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真的

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从氏族部落到种族,再到国家。以一千八百年的夏、商、周的血缘为依托的分封制,经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分裂战乱的过渡,到秦至晚清两千年的帝制。其历史进化过程,故事颇多,但有其特点。

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今天我们使用的文字,是商朝时代就已经使用的文字,从字体上,由甲骨文演变成了楷书。今天我们祭祀祖先的方式与周时期大同小异。今天我们民族的心理和处世习惯与汉朝相去不远。为什么中华文明有这样强的延续性?这是中国的地理特点所决定的。

2:中华文明是一个非常早熟的文明。

自4000年以前,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建都在河南,就有了青铜兵器、青铜礼器的出现了。在丝绸之前,已经存在着一条青铜之路,沿着这条青铜之路,中亚传进来了小麦、黄牛和羊。只有猪、狗、鸡是中国的土产。夏朝建都在河南后,农业文明在黄河中下游出现,同时政治文明也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出现分封制的国家。中华文明的早熟,也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3:两头变化剧烈,中间不断循环。

周秦之变

夏、商、周三代是以血缘为依托的分封制社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入帝制时代,社会运转成了一个共同体。政治权力一竿子插到底,国家权力直接控制到每一个人。秦朝统一中国,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事。

卷入全球化

这个变化就是“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一变化让中国不可回头的卷入了全球经济新秩序中,整个社会运转规律又一次发生了质变。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全球化之变中的两千多年,秦到清,不断改朝换代,循环不已。其原因是政府吸取能力缺失有效的制约,超过了百姓的承受能力,导致社会崩溃。中国社会频繁改朝换代,是中国历史之特点,并不是世界之常态。日本天皇万世系,英国“威廉征服”以后直至今天。

4:中国社会不停循环,却朝着固定方向演变。

秦到清,不只是朝代的更换,也是皇权的维护过程。皇权越来越重,相权越来越轻。中国两千多年一直不停地玩着这种游戏。就是皇帝可以轮流做,但皇权不可动摇。这就是古代中国的现实。

近代中国

金一南老师这样评价近代中国:“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一败再败,国已不国,国力衰弱,风气败坏,士气低迷,人心涣散,中国沦落为一盘散沙,中华民族趋于崩溃边缘。”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借助军舰,军队15000人入侵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18000人,法军7200人,长驱直入北京,将圆明园付之一炬。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后,又被逼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战败,一纸《马关条约》,使中国割让了辽东半岛和台湾,赔款白银两亿两。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十天时间北京陷落,赔款4.5亿两白银。

一个被西方描述为CDP占世界三分之一的东方大国,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谁来主沉浮?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七月共产党成立至一九四九年十月新中国成立,共产党人仅用了二十八年时间,唤醒了如一盘散沙的四万万中国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前赴后继,不畏艰险,从失败走向胜利,以共产党人的智勇缔造了中国历史奇迹。

现代中国

中国经过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基本上解决了百姓的温饱,解决了百姓孩子读书难,普通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当今中国已进入百年大变局的时代,正在奔走在富康的路上。虽然路上有风、有雨、有山的纷扰,但有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有一大批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国家脊梁,中国百姓将会充满希望地走向光辉的未来。


03
读中国书


读书能知己,也识人

读传统文化

读中国书,就要读中国的百诸文化。百诸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贯通古今。其中儒家、墨家、道家,还有法家为代表。

如果说,道家的目光是超逸的,儒家的目光是温柔的,墨家的目光是热烈的,那么法家的目光则是峻厉的,会让人产生一阵阵寒意。

老子淡淡地走在路上,孔子苦苦地走在路上,墨子急急地走在路上,则韩飞子却拿着刀在路上等着。

法家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运用了太多的残忍手段和阴谋,其结果:商鞅死于“车裂”的酷刑,韩非子死于他同学李斯之手,李斯最后被腰斩灭族。可以说,在诸子百家中,法家是最硬又最惨的,他们以强欺弱,力推社会的改造,让世界早早就看到了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个贡献是人类史上无以伦比的。但从文化上说,人之为人,还必须有温馨、柔和、仗义的一面,法家丢掉了。所以说,秦始皇成也法家,败也法家。秦朝用五百多年征战南北,最后统一了中国,但建国历史仅十五年光景。真是昙花一现于历史瞬间。可秦朝的社会体制,却在中国历史上远远流长。

读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伟人,他的“心即是理”的人生论;“致良知”的修养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至今仍在帮助人们去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我也是一受益者。我的一生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我在平时生活中,用良知去控制自己的人生走向,免以受心欲的纷扰,走错了路。

读唐诗宋词

◆ 唐诗

唐诗是唐朝的主要文学形式,其中流传最广,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就是《唐诗三百首》。作家王蒙在《非常中国》中赞道:“最能表达汉语汉字的特色的,我以为是中国的旧诗。一个懂中文的华人,只要认真读一下《唐诗三百首》,他或她的心就不可能不中国化了。”而读唐诗不得不读李白和杜甫。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千余年来李杜并称,二人创作风格迥乎不同:李白是飘逸豪放,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在使用格律上二人也不同,七律在李白诗中少见,而杜甫诗中则颇多,李白摆脱七律束缚,杜甫善于使用七律。二人的诗舞都跳出了极高水平。杜甫的《望岳》、《佳人》,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都值读一遍。

◆宋词

宋词,作为词史之荦荦大端,存在于今。读宋词不得不读苏轼和辛弃疾,他俩并称宋词文坛。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笔墨凝重,大气磅礴。论书,他是宋代苏、黄、宋、蔡四大家之首。论词,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的送别词《贺新郎》、怀古吟今词《永遇乐》值得人欣赏。

读名著

在古今中外众多的长篇古典小说中,我选择读清朝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状元。书中人物众多,男女老幼、主子奴才、五行八作,应有尽有。作者的寥寥数语,人物就灵活灵现,让读者永不忘记。

还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它是专写知识分子的小说。作者真把穷苦潦倒的,无立锥之地的周进和范进,写得入木三分,至今栩栩如生。

读近代文学

我最喜欢国学语言大师季羡林老师的文章。如《读书与写作》、《做人与处世》、《做个及格的好人》等。我欣赏季老的人格,更喜欢他的文采。他的文章有一种大文豪的魅力,语言不造作,直来直去。用词贴切,不多余,寥寥数语,把人写活了,把事讲透了。读他的文章有如返老还童之感觉,受益匪浅。

我也喜欢朱自清老师的《背影》。作者用淳朴自然的语言,写出了父慈子孝的社会美德。

我也读现代作家梁晓声的《致父亲》。作者以一种纯洁的心声,用一种追忆情怀,在怀念中去相会自己的父亲。

我也读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一生沉默寡言,但父亲用他一生大爱的情怀,影响了我的一生。父亲于2019年底离开我后,我用真情写出了《父母不在的家,只剩下回忆》去和父母团聚。

中国书浩如烟海,中国文化波澜壮阔,传统文化贯通古今,现代文化指引方向,仁慈、行善、积德、良知,已深入人们生活。

04
读书,就是未来


名人言:“中国是世界上最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名符其实。

从社会层面来说,新中国刚成立时的文盲率80%左右,现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一千多万;文革前,得到一个大学生如获至宝,现在满大街上的送货郎都是大学生。社会进步了。

从政治人物层面来说,世人通称:战争时期的毛泽东是个神人。《毛泽东传》的作者特里尔这样解读毛泽东:“兵权之剑,倚在史书之旁。”就是说,毛主席的神笔来自于书。毛主席二十三岁开始读史书,《二十四史》和他朝夕相伴二十四载,《资治通鉴》读了十七遍,其感慨:“每读都获益匪浅。”

从读书人层面来说,爱书如命的人就数不胜数了,那就数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师即可。

季老说:“我教了一辈子书,从中学教到大学,从中国教到国外,以书为命,嗜书成癖,积七八十年之积累,到现在已积书数万册,在燕园中成为藏书状元。”他还说:“书到手中,如获至宝,当时的欢悦至今仿佛仍蕴涵于胸中。”季老从国外回到清华大学任教后,经济情况略改进,可以拿到点稿费。他说:总起来看,仍然是十分拮据的,可我积习难除,仍然拿出一个月的饭费,到东交民巷一个德国书店订购了一部德国诗人薛德林的全集。这是我手边最宝贵的东西,爱之如心头肉。

季老的言行,说明了他一生对书的态度。我个人也这样认为:读书是一个我,不读书是一个我。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所以,我的后半生肯定与书为伴了。

这个世上也有人看不起读书的人。如秦始皇他不想百姓读书,就来个“焚书坑儒”。四人帮说:读书越多越反动,把读书人当成臭老九。如今也有一些“官员”和个别“大款”,如同刘邦和项羽一样,是不读书的。藏书、读书、学历在他们面前都是一种摆设,但他们在官场上照样混得风声水起,照样在商场上发大财。但相信:反腐会让这些不读书人无处藏身。

我是一个快奔古来稀的老人了。可还是积习难改,逛书店读书,买书已习以为常。但在书店里也难以看到,像我这样爱看书的老人的身影了。也许,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许,他们在空闲之际,在茶屋里斗地主、打麻将;也许,他们在一起在饭局中欢声笑语。总之,他们都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潇洒着他们的退休生活。

但在书店里,我更多看到的是,有一大批年轻人在读书,买书,尤其是周末或假期的书店里,便是孩子们的天下。年龄小的,在父母的带领下,年龄大点的,三五成群的都挤在书店里,选择性的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去买自己喜欢的书。不管是他们这些年轻人为了工作需要而读专业的书,还是孩子们为了中考或高考而选择读自己喜欢的书,买自己喜欢的书,都是中国社会值得庆幸的一件大事。

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读书要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习惯,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未来,是读书人的天下。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如图片、视频涉及版权、肖像、隐私,侵犯您的权益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即行删除或者协商许可使用事宜。谢谢!


邀请函

乡亲们,朋友们,侬是会文人征稿活动得到了你们的支持,踊跃投稿,内容广泛,深受读者喜欢,网站征稿活动开展了九年来,收到作品1800多篇,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小编在此深表感谢!

今天,征稿活动一如既往开展,希望您把您心中的乡音习俗、历史故事、家乡风情、尊师重教、敬老爱幼事迹、创业经历、优秀学生作文、孩童校园往事等等即将湮没在岁月长河中的陈年往事用文字记录下来,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13976361888@163.com





01

星月菩提

星月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沉淀,加上您的细心呵护和耐心盘玩,最后变得美轮美奂,让人无法自拔。这种美是需要功夫和时间的,所以文玩最忌急功近利,静下心来静静盘玩,感受着它的变化,磨练自己的性格,才能享受到其中的快乐。

02

更多的会文星月菩提佛珠资讯,业内行情,文玩趋势,欢迎关注会文网了解。

03

文昌市会文佛珠协会

本会是覆盖文昌市会文镇佛珠行业的协会,主要是由会文镇辖区内从事佛珠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企业单位、个体户、相关机构及知名人士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本会宗旨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风尚,贯彻行业相关政策,进行行业管理,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搞好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调职能,为推动和振兴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佛珠行服务。

侬是会文人
侬是会文人,侬讲家乡故事。爱上会文,从阅读侬是会文人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