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困难,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强

时事   2025-01-07 14:25   江苏  

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所有的困难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强,也会让我们的干部变得更有经验、更具才干。”前不久召开的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这一表述,既展现正视困难的强大勇气,也传递出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怎么看待困难与挑战?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直线式运动的简单过程,而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复杂过程。

当前,我们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逆风和回头浪,比如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国内市场预期走弱、市场主体经营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还比较多,等等。

这些都是发展转型中的阵痛,躲不开、绕不过,有些甚至是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看起来很吃劲,但咬咬牙关、努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正如一杯茶要几经沉浮才愈渐散发清香,广大党员干部要能经得住风雨的洗礼,才能触碰到诗与远方,收获鲜花和掌声。


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启示我们一定要有不怕难不服输不将就的强大信心,内心要足够坚决、意志要特别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遇到爬坡过坎之难、风高浪急之险、闯关夺隘之艰时,倘若“绷不住”、“犯嘀咕”,或两眼一黑、两手一摊,甚至撂挑子、摔罐子,是难以成长、难以成事、难出成绩的。

越是吃劲时,越要稳住不松劲,关键要提振信心。要耐住性子、稳住阵脚,辩证看待“苦亦是甜、难也有拐点”,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进取心,保持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不因事烦而心乱、不因事杂而智昏、不因事难而情急,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我们党从来都是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营养,善于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净化灵魂,用无数革命先辈的风骨品质磨砺品格,把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斗争的精神内化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深化为坚强有力的党性,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底气。


千困难万困难,主动应对就不难。干事担事、攻坚克难,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兼顾“显功”和“潜绩”,兼顾当前和长远,既理清“旧账”、整治“坏账”,也做好当下、立足脚下,不贪一时之功、不求一事之誉。

同时要突出问题导向,紧紧抓住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各领域的风险问题,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把握原则性和规律性,以“钉钉子”精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解决不彻底不撒手、群众不满意不松手。


攻克难关、防范风险、推动发展,都要求党员干部有几把刷子,在吃劲的时候使上劲、用足劲、干成事。如果思维僵化、知识弱化、能力退化,很容易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就会被困难“吓住”、被难题“绊倒”。

岗位就是“战位”,要认真对待手中的活儿,迎接每一项急难险重任务,保持“平时不盲、战时能顶”的常态,决不挑肥拣瘦、拈轻怕重、避难就易。

困难也是“跳板”,要多到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摸爬滚打,多当“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摆脱稚气、淬炼志气、升华锐气。

吃苦才能进步,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踏破脚皮、磨破嘴皮,主动到招商引资、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吃劲岗位“解剖麻雀”,接到任务“我先干”,遇到困难“我先来”,碰到矛盾“我先上”,努力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在一次次吃苦破难中增加经验与才干。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舞台上,每名党员干部既是导演更是主演,肩上有使命、脚下是征途。只要我们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知责负重、敢打善拼,不断增强攻坚克难的志气、骨气、底气,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作者:陈林(海安市委组织部)

群众杂志
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刊《群众》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和决策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