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南京市溧水区地处南京近郊,有城有乡、有工有农,区域面积1067平方公里,农村区域占比近80%。近年来,溧水区充分发挥南京国家农高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积极探索“交邮快供+”融合模式,推动公交、邮政、快递、供销等资源共享,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获评中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溧水区“交邮快供+”公交车前往村级物流站点 中共南京市溧水区委宣传部供图
溧水农村区域面积广、人口密度小、物流设施缺,导致快递下乡难、快递取件难、产品出村难、载客提升难,长期以来存在“两大堵点”。
一是“吃不饱”与“吃不下”。农村公交实载率不高,部分线路面临亏损,邮政公司作为物流兜底企业,日均入村快递单量仅5000件,造成人力、物力等浪费;民营快递企业揽件虽多,但单件成本达0.9元,出于成本考虑,大多只配送到镇街一级。
二是“进村慢”与“出村烦”。农村寄递物流体系薄弱,快递进村平均时长超过2天,村民寄件大多需要前往镇街站点,地产农产品出村极为不便。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创新思路出台实施方案,从节点完善、模式创新、资源融合、试点推动等方面,制定12条具体改革举措,统筹交通运输网、邮政揽投网、快递物流网、供销配送网,推动各方资源互通、优势互补,打通“上行+下行”渠道,目前全区日均上行出村快递约3000件、下行进村约1.5万件,分别是改革前的1.7倍、3倍。
运力共用。开通22条“交邮快供+”融合公交线路,在公交车内设置快递存放专区,集中将物流快递、供销商品送至沿途村级物流网点,寄件带至镇级中心分拨上行,减少重复投递带来的运力、人力浪费,让公交车变为快递车、驾驶员变为快递员。
末端共配。针对融合公交线路暂未覆盖的农村地区,引导邮政公司与民营快递企业合作承揽涉农镇街寄递业务,通过“邮快融合”分拨下行投递,集中分拣、统一配送。发挥区供销社物流作用,运用自有物流车队开展地头收购、冷链配送。
渠道共享。推行“多站合一、一站多用”模式,区、镇、村物流站点全部向民营快递企业开放,按件付费、按需使用,群众可在村级物流服务站点自主选择寄递业务。
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加快完善“区级中转、镇级分拨、村级配送”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持续提升物流运转效率,目前快递上下行时间平均压缩0.5天,特色农产品外销实现市内当日达、省内次日达。
打造区级物流中心。把握好当前与长远、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启动区级物流中心建设,创新农村物流集约分拨模式,构建物流体系电子一张图,打造智慧化、自动化“共配源点”,预计建成后包裹流转时效将提升30%以上,节约配送成本约1.2万元/日。
扩大镇街站点覆盖。紧密结合镇街、村组分布特点和群众寄递需求,开展镇级物流站点分级改造,在南部乡村片区公交首末站开辟专门区域,建立“交邮快供+”运营中心;在城市化率较高的永阳、开发区等片区,完成寄递公共配送中心改造,实现8个镇街物流站点全覆盖。
完善村级点位功能。依托知晓度高、人流量大的村社为民服务中心、农村商超、供销社网点等,累计打造91个村级综合服务站、32个“交邮快供+”融合示范点,拓展农资销售、小微金融等特色服务,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寄快递、购农资、存取款。
迭代升级“交邮快供+”模式,构建多场景、多业态的服务体系。
推行“交邮快供+特色农业”。用好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试点县建设成果,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养殖大户等与快递企业开展定制化、季节性、全冷链物流合作,扩大溧水螃蟹、草莓等特色农产品销售,去年以来累计带动销售约4000万元。
推行“交邮快供+旅游景区”。在天生桥、无想山等旅游景区以及乡村民宿布局物流“微站点”,搭建“旅游+特产+物流”平台,开通草莓、蓝莓采摘等“交邮快供+”公交旅游专线,实现旅游产品直接“快递回家”,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推行“交邮快供+电商直播”。扎实推进全省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白马石头寨、永阳韩胡村2个村级电商直播示范点,已在京东、微信、抖音等6家电商平台上架,实现线上直播卖货、线下跟进寄递,今年以来开展农村电商主播培训近百人次,电商直播带货单量增长20%。
推行“交邮快供+金融服务”。深化与溧水农商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累计建成“交邮快供+金融”服务点73个,带动金融机构年营业额提高约2000万元。
推行“交邮快供+养老助餐”。在洪蓝街道傅家边社区等探索整合“养老助餐”点、“交邮快供”点,在提供助餐服务同时,就近满足寄递需求,并通过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为部分老人提供送餐服务、送件服务,既可吃到“爱心午餐”、也能收到邮件快递。当前,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需求,溧水正持续扩展延伸“交邮快供+”内涵,赋能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坚持协同配合、上下联动,产生了一举多得乘数效应,实现各方互利共赢,有力促进富民增收。2023年,溧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92元,增长6.4%、排名全市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全体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位居全市第一、第二。公交公司由过去单纯的“载客”转变为“载客+载物”,实现货运量、营收额“双提升”;邮政公司通过“邮快合作”,大幅减轻亏损压力,入村快递单件亏损下降42.5%;民营快递公司通过优化寄递模式,摊薄了运营成本、提高了服务水平、增加了快递单量,以较低投入实现快递进村入户;供销社通过自主经营、社有企业带动、社会资本合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动、与村集体共建等方式,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产品销售规模持续壮大,实现营业收入、配送成本“一升一降”;村级服务网点通过服务延伸、按件收费,每个站点年均增收约3000元、最高近2万元。以晶桥镇芝山村为例,村民实现了农产品销售不出村、消费购物不出村、生活缴费不出村、金融助农不出村、寄取件不出村、农技赋能不出村“六个不出村”。
发展不止步,改革不停歇。溧水区将持续深化“交邮快供+”改革,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努力让快递跑得更快、让农产品走得更远、让群众口袋更鼓,奏响改革发展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