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课文讲解+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教育   2024-11-07 18:06   湖北  













为了方便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及教师备课,冬冬老师为大家带来统编版语文教材同步课文预习微课栏目,内容紧紧围绕官方统编教材编辑,预习和复习都适用(包括课文朗读、视频教学、图文解读、知识点、同步练习、类文阅读)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电子课本

 点击上方三角形听有声阅读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05 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东楼

  许浑

诗人登上咸阳楼,极目远眺,忽而生出“万里愁”。这看似浑茫无端的愁绪,实则出自真情。因为远远望去,烟迷蒹葭,雾锁杨柳,那景致颇像江中的小洲。首句“一上”对应“万里”,有力地表现出愁绪的突兀而浓厚。溪云乍起,夕阳沉落,山雨将至,风声满楼,这些景物描写层层推进,极力营造出一个萧条苍凉的氛围。接下来写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但还是别去追寻前朝往事吧,因为时移世迁,历史痕迹已经难以分辨,只有滔滔渭水依然东流。其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①选自《全唐诗》。诗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约791-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咸阳,秦代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②[汀洲]水中的小洲。

③[溪]这里指咸阳城南的磻溪。下文的“阁”指城西的慈福寺。

④[芜]丛生的杂草。

⑤[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⑥[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译】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知人论世】

先论世,再知人。

这是一首晚唐诗。后人将唐朝三百年分为四个阶段——初盛中晚,恰好对应着律诗结构的起承转合,也是万物生灭的成住坏空。如果说初唐盛唐还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盛世之风,到了晚唐则到处弥漫着末世的衰飒之气,一个王朝的气数如此,与之相合的文运也是如此。许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斜阳晚照、风雨飘摇的时代,他的诗就不能不透露出一种昏黄风雨晚来急的气息。

这首诗一题为“咸阳城西楼”,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又远眺落日沉阁,故当以“西楼”为是。咸阳为秦朝的都城,汉朝建立第二年(前201),改咸阳为长安,在秦咸阳兴乐宫的基础上扩建了汉长安城,延续数百年。隋朝初年,隋文帝认为汉长安城过于狭小和破旧,于是命人在汉长安城东南方的大兴城建新的都城,开皇三年(583)迁都于此,此即后来的唐长安城。许浑的行踪,乃是从唐长安城向西北过渭水,到汉长安城(咸阳),向西看是兹福寺,向东南则是隔着渭水看唐长安城。

【文本解读】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喜作登临怀古之作,这类诗有个共性,就是首句必入题写登临,比如“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此诗也是如此。“一上”是时间之短,“万里”是空间之远,因为楼高,所以可视及远方,而思绪亦因此而远。目力所及,见渭河岸边有蒹葭杨柳,好似故乡的汀洲。许浑为江苏丹阳人,江南水乡多汀洲,而北方河泽较少,故而能引动乡思,正所谓“无端登水阁,有处似家山”。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作者于黄昏西楼远眺,西望斜阳下山而溪云初起。暮云多是凝重的,所谓“暮云合璧”,而此处以“起”字来形容之,则西风之急隐然可见,正所谓“风起云涌”;腾云便可致雨,所以接下来便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后人此二句形容“怕杀人”、“大可怕人也”因为它暗合了一个王朝日暮穷途之际那种紧张多变的气氛。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有人说,许浑的诗重复太多,乃至一首之中也难免此弊。比如颔联写景,颈联还要写景,则未免重复。但这一联还好一些,鸟下绿芜和蝉鸣黄叶,虽是实写眼前之景,而汉宫秦苑则将心中之情拉到了久远的历史,兴亡之感顿然生起。当年秦宫汉苑,何尝不是辉辉煌壮丽,而今安在哉?只有飞鸟投芜,寒蝉鸣树,让人感慨。蝉鸟当然不知人世的兴亡,但似乎它们也预感到某种不好的气息,而做仓皇的投窜和悲哀的长鸣。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作者想到当年事,不堪回首;而行人至此,问起当年事,亦不堪提起,索性“莫问”。故国东来,“故国”是指什么呢,按一般理解,故国就是咸阳,即汉长安城,所谓“故国东来”就是从东来此咸阳故国。然而我们未尝不可作另一种理解:作者从唐长安城向汉长安城进发,事实上走了一条逆向穿越之旅,如此则所谓“故国”,反倒是唐长安了。秦汉有兴亡,而隋唐何尝没有兴亡,鉴古可以知今,则“当年事”未尝不可以变成“当下事”,于是我们看到,仅仅在写成此诗三十二年之后,黄巢的起义军便攻陷长安,唐王朝流水落花春去也。只有渭水东流,不舍昼夜。

许浑的诗歌成就,在文学史上是有争论的,比如有人说他的诗有句无篇,“似先得句,而后加题附合”,甚至有句无联,“似才得一句便拿捉一句为联者,所以无自然真味”。整体看来,此诗倒很有浑成之气,当得起晚唐高调。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许浑(约 791- 约 858),字用晦,丹阳 ( 今属江苏 ) 人。唐代诗人,七五律尤佳,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二、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许浑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三、理解诗义

注释:

①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②汀洲:水中的小洲。

③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④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黄昏的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 秋蝉鸣叫枯黄叶间。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 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四、诗词赏析

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传达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尾联作结,融情于景。


五、古诗词主题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国家衰败的无限感慨。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精讲


同步练习

1.“一上高城万里愁”中的“愁”字有什么作用?

愁,思乡,怀古。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代“愁”的缘由,引起下文。

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颈联写城楼下近景,虚实结合。强调过去的深宫禁苑,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3.默写考点

(1)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2)现在常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千古名句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2021·湖北通山·九年级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下列对甲、乙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尾联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B.乙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C.甲诗首联写诗人近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D.乙诗中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相结合,景中有浓浓的情。

2.甲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其颔联。

3.古人有“得意登山,失意登楼”之说,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两位诗人借“登高”所见之景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答案】

1.C

2.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秀丽都给了泰山,生动形象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甲诗中“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诗人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中,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乙诗中的“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了咸阳城傍晚景致,抒发了苍凉伤感的情怀。(若学生抓住其它所见之景分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近望所见”错误,应是“远望所见”。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这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使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

一个“钟”字赋予了大自然人的情态,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夸张地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本题作答的要点有:①结合具体诗句并分析诗句所写之景;②体会作者心境。而且“得意登山,失意登楼”之说也给了学生一定的提示。

比如甲诗中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意思是“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比如乙诗中“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这两句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

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2021·福建上杭·九年级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乙)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怀古伤今,甲诗首联即点出凭吊之人,乙诗首联则提出所登之楼。

B.两首诗颔联均即景抒情,都营造渲染出了一种萧条冷落凄清的氛围。

C.两首诗颈联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将虚拟的景物与现实的感慨巧妙结合。

D.甲诗尾联巧用设问,对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乙诗尾联则委婉含蓄,令人倍感凄凉。

5.甲诗以“悲”字直贯篇末,而乙诗也以“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分别说说这两首诗为何而“悲”,为何而“愁”?

【答案】

4.C

5.甲诗不仅“悲”贾谊命运的悲慨、哀怜,同时还“悲”自身命运的哀婉喟叹,乙诗“愁”的是国家衰败。

【解析】

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比较分析。

C《长沙过贾谊宅》的颈联是“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汉文有道恩犹薄”写诗人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也就是必然的了。

“湘水无情吊岂知”,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

故《长沙过贾谊宅》的颈联是怀古伤今,并没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选项理解有误,答案选C。

5.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

《长沙过贾谊宅》中,开篇“万古惟留楚客悲”的“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的寒林日斜,不仅是诗人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和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颈联诗人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也就是必然的了。

尾联“怜君”的“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不仅是“悲”贾谊的命运,也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哀婉喟叹。

《咸阳城东楼》中,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开篇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诗人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一个“流”字,暗示出国家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故在诗人相思的忧愁中还融铸着感古伤今的悲愁。

(2021·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①。

溪②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③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④莫问当年事⑤,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①汀洲:水中的小洲。②溪:这里指咸阳城南的磻溪。下文的“阁”指城西的慈福寺。③芜:丛生的杂草。④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⑤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19.颔联中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诗歌萧条苍凉的意境?

20.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请结合颈联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答案】

19.云、落日、山雨、风。(答对其中三个即可)

20.诗人继颔联后,颈联以秋天夕阳中“鸟下绿芜”“蝉鸣黄叶”渲染勾勒出了一个更加萧条苍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解析】

19.考查诗中意象。“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中“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

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云、落日、山雨、风等四个意象营造了诗歌萧条苍凉的意境。

20.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渲染出萧条苍凉的意境,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

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九年级上册目录

1

第一单元  

第1课 沁园春•雪
第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第3课 我爱这土地
第4课 乡愁
第5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第6课 我看
任务二:诗歌朗诵
任务三:尝试创作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试卷

2

第二单元  

第7课 敬业与乐业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第9课 论教养
第10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
习作:

观点要明确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试卷

3

第三单元  

第11课 岳阳楼记
第12课 醉翁亭记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第14课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

长沙过贾谊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

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试卷
期中试卷

4

第四单元  

第15课 故乡

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第17课 孤独之旅

写作四:

学习缩写

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试卷

5

第五单元  

第18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第20课 谈创造性思维

第21课 创造宣言

写作五:

论证要合理

口语交际:

讨论

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试卷

6

第六单元  

第22课 智取生辰纲

第23课 范进中举

第24课 三顾茅庐

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

写作六:

学习改写

名著导读: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咸阳城东楼
无题
行香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六单元试卷

期末试卷

    更多学习资料推荐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生字练字帖(带拼音、笔顺、组词)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课内多音字汇总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可打印!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预习卡 +预习提纲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看拼音写词语(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课后生字词汇总(基础知识必须掌握)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全册课文思维导图(清晰版)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课文及古诗文默写填空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必背课文古诗含注释+考点梳理
    七彩课堂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学生用书含课后习题答案
    初中全科目《状元笔记》合集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默写日日清+古诗词默写
    人教版英语7-9年级上册《单词默写表》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一课一练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全册类文阅读+中考满分作文

    素材来源于网络,所有图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所有,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点击图片,更多资料免费领取▼

    课外之旅
    这里是课外学习旅行之地,与你一起畅游学习之海,免费分享学习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