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课文讲解+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教育   2024-11-08 18:03   湖北  













为了方便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及教师备课,冬冬老师为大家带来统编版语文教材同步课文预习微课栏目,内容紧紧围绕官方统编教材编辑,预习和复习都适用(包括课文朗读、视频教学、图文解读、知识点、同步练习、类文阅读)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三角形听有声阅读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06 无题


无题

  李商隐

这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首联先从古语中翻出新意,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了“别亦难”,然后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颔联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春蚕自缚,蜡烛自煎,生命耗尽而爱心不变。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尾联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寄意,借景言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①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②[丝]这里与“思”字谐音。

③[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油,称为“蜡泪”。

④[云鬓改]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

⑤[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⑥[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译】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知人论世】

作为一个诗人,李商隐人生经历很复杂,感情生活也很复杂。就人生经历而讲,他一生最大的纠结就是陷入牛李党争中无法解脱;就感情生活而言,他与妻子自然是情深意笃,但他曾有修道的经历,其与女道士的恋情,也是一个谜案。无论是政治上的左右两难,还是情感上的欲说还羞,都是不便明言的,加上他本来就是一个有些抑郁质倾向的诗人,这都决定了他诗歌风格的晦涩特征,而无题诗的创作与此密切相关。

谈到无题诗,李商隐绝对是最典型的代表。中国最早的诗歌本来就无题的,比如《诗经》,不过以首二字为题罢了。但《诗经》的无题乃是无意为之,而了商隐的无题乃是有意为之,或学《诗经》只取首二字入题,或是干脆就名为“无题”。这些无题诗,多表现一种不便明言的情愫,所以解读起来也就有些困难,但也正因如此,增加了深沉含蓄的风味,耐人寻思。

【文本解读】

这首诗写作年代不明,好多人以为有时事之寄托,皆属猜测之词。事实上,这是一首意思非常明确的爱情诗,“镂心刻骨之词。千秋情语,无出其右”。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先要注意两个“难”字的细微差别,不要被“亦”字给混同了。盖相见之难在于客观条件所限,见面不易;而别离之难在于主观情感之缠绵,难舍难分。正是春残花落的时节,东风无力隐喻着男女主人公的有气无力,百花残则象征着无望的爱情带给他们的精神摧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别离之后便是相思了。以春蚕作喻,“丝”字谐音,语义双关,思念到死方尽。而春蚕吐丝还有另一重含义,那便是作茧自缚,被思念之网缠住而无法解脱,亦不愿解脱。又以蜡炬作喻,蜡不尽,泪不止;蜡成灰,泪始干——实则蜡泪便是人泪。蜡成灰而泪始干,不可只看那灰尽泪干的结局,其难熬的焦灼的生命过程也是“一寸相思一寸灰”。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前一句写自己,“愁”字为本句的关键所在,有两个层次——相思是愁,此其一;本应是两鬓乌云,青春年少,却为相思愁白了少年头,又不能不为这早生的华发而愁,此其二。后一句写对方,“应”字为揣测之词,想象对方也和自己一样相思,长夜不寐,吟诗遣怀,月光清冷,备增凄凉,则体贴之意不言自明。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莱山为海上仙山,于是顺手便把恋人写成了仙女。“无多路”可作两种理解:或是“没有多少路程”,而依然不能见面,则咫尺即是天涯;或是“无路可走”,则如银河中阻,无桥无路可通,亦是情爱永隔,于是便希望有人如殷勤的青鸟一般,代传音信。这是无出路处寻出路,情不能已而求其次,在无望中寄托着微茫的希望。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擅长诗歌写作,代表作有《泊秦淮》《夜雨寄北》《贾生》等。


二、故事背景

李商隐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内心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这首《无题》就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的诗。 


三、理解诗意

注释:

①无题: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②丝:这里与“思”字双关。

③云鬓改: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浓黑轻柔的秀发。

④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⑤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 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⑥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译文:见面的机会难,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 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照镜,只担忧鬓发变色,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四、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首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尾联希望有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寄意,借景言情。


五、课文主题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精讲


同步练习

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恋人之间依依不舍之情。)

东风无力百花残。(借景抒情。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分别时的悲伤心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比喻和谐音展示了恋人之间生死相许的真情,体现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现多用来赞颂人的奉献精神。)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一“晓”一“夜”,写尽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托青鸟捎去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呼应开头。)

思想内容:

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一对情人的难舍难分,柔肠寸断的离别情景。抒写了两人分别后刻骨铭心的相思和彼此细致入微的体贴之情,表现了在爱情波折中不甘屈服,不懈追求的执着与信念。

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第二句);2.巧用比喻(颔联)。

问答题: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6.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无题》最为著名,试分析前两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答: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7.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8.“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9.“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10.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1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恨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

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13.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着,无私奉献。

14.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15.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答: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16.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17.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18.“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19.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答: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20.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九年级上册目录

1

第一单元  

第1课 沁园春•雪
第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第3课 我爱这土地
第4课 乡愁
第5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第6课 我看
任务二:诗歌朗诵
任务三:尝试创作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试卷

2

第二单元  

第7课 敬业与乐业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第9课 论教养
第10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
习作:

观点要明确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试卷

3

第三单元  

第11课 岳阳楼记
第12课 醉翁亭记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第14课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

长沙过贾谊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

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试卷
期中试卷

4

第四单元  

第15课 故乡

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第17课 孤独之旅

写作四:

学习缩写

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试卷

5

第五单元  

第18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第20课 谈创造性思维

第21课 创造宣言

写作五:

论证要合理

口语交际:

讨论

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试卷

6

第六单元  

第22课 智取生辰纲

第23课 范进中举

第24课 三顾茅庐

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

写作六:

学习改写

名著导读: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咸阳城东楼
无题
行香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六单元试卷

期末试卷

    更多学习资料推荐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生字练字帖(带拼音、笔顺、组词)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课内多音字汇总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可打印!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预习卡 +预习提纲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看拼音写词语(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课后生字词汇总(基础知识必须掌握)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全册课文思维导图(清晰版)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课文及古诗文默写填空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必背课文古诗含注释+考点梳理
    七彩课堂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学生用书含课后习题答案
    初中全科目《状元笔记》合集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默写日日清+古诗词默写
    人教版英语7-9年级上册《单词默写表》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一课一练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全册类文阅读+中考满分作文

    素材来源于网络,所有图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所有,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点击图片,更多资料免费领取▼

    课外之旅
    这里是课外学习旅行之地,与你一起畅游学习之海,免费分享学习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