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里的马路,总是能看到很多地方都在维修,有的时候,很多路段隔三差五,就会圈起来维修,似乎这些路很容易坏,经常能看到马路上满是用沥青铺出来的新补丁。
同样用沥青铺路,为什么中国马路年年补,日本马路却年年像新的一样?是修路的质量不同吗?还是车子开得文明一些,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中国国土面积大,道路的总里达到了几百万公里,而且很多地方修路,根据自然环境和气候的限制限期修好路,工期紧张,进度又赶时间,达到验收标准就是合格的路段了。
我们国家基建水平发展非常快,道路修建得四通八达,另外我国幅员辽阔,道路总里程达到了几百万公里,在很多路段上,因为行驶的车辆太多了,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我们国家的车辆保有量达到了两个亿,每天在路上行驶的车辆浩浩荡荡,而且一些路段还有很多载重的货车经过,对道路的损耗,路面经过重量碾压加速磨损和老化以及破坏,所以我国的路面有的时候总能看到,经常在修修补补但优点是能够及时修补路面,也是可以保障畅通行车。
但是很多人也会奇怪,那为什么日本的马路也是用沥青铺的不容易损坏呢,好像年年都像新路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日本首先国家非常小,他们的道路总体算起来可能还没有我们一个大省的路多,而且日本人做事非常注意细节,他们是一个堪称把细节要做到极致的民族。
对于修路这件事,那更是极其认真不仅在修路之前把路基做得夯实到位,而且对于路面的排水也设计得非常合理,在有道铺设沥青的时候,石子儿都会经过浸泡,而且会把沥青粘稠度和石子的比例都配置得非常的精确,以期达到路面能够成为一体的效果。
夯实路面其实非常重要,这些石子能够和路基紧密地粘连在一起,承重力也会变得更好,当车子通过时碾压到路面上的重力会均匀地分散出去,不会造成有一些地方,因为石子和沥青的比例不够均匀而出现裂缝,避免了会从某一小块开始破损的情况发生。
日本修路的时候,沥青铺设完成后,一直等待路面彻底干透,然后还会淋水,再继续等待晒干,反复多次,就是为了让路面经过几次热胀冷缩的情况下,保持最好的状态,再用压路机进行反复的碾压,直到检测完成,通过严格的验收,才允许通车。
试想这样细心修出来的路,承重和耐压的情况自然要好上很多,而且日本对于通行的车辆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会允许超重的车辆跑到马路上,另外日本对于清洁似乎有着极其洁癖的追求,主要道路洗刷得看不到灰尘,再加上日本本身就是四面环海的岛国,灰尘很好,本来陆地也少,自然灰尘没有内陆国家多,也会显得容易清洁一些。
还有日本的道路不是不修补丁,而是日本人做事在细节上死磕,就算修补路面,也要把颜色和周边的路面修得几乎看不出来,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日本的道路看上去会显得很新,就像新修完的一样。
而我们国家修路,经常要赶工期,而且路况的情况也是很多都刚修完就通车,甚至有些路段无法做到全路封闭,中间隔开一半,修完一边就有人开车经过了,这个时候,往往另外一边路还没修完,但是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
有时还有人,不停劝阻,从刚刚铺设沥青的路面上通过,这些情况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但是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又不会把路踩坏,车子过去了,路面又没塌。但是试想,还没有凝固的沥青,踩上去还有点粘鞋底,就有人从上面走,就有车通行,对路面的碾压当时看不出来,实际上对路面的损坏已经悄悄形成了。
所以说很多原因综合起来,造成了我们的路面不经用的局面,单纯说修路质量也不是特别合适,另外对于在路面上行驶的超重的车辆,在我国的路面上也太常见了,甚至分时段大车和渣土车都能进城 ,自然会对路面的碾压造成负担,久而久之,路面就容易出现坑洼破损的情况。
不同的国情,造就了不同的路况,没有必要对比,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已经做得很好了,相信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