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即JPM大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医疗健康投资与合作会议,自1993年首次举办以来,历经三十余载,已成为医疗健康行业年度盛会。每年,世界各地的生物医药企业高管、专家学者、投资人士等齐聚一堂,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行业趋势、寻求合作机遇。
01
1月14日,百济神州在JPM大会上进行了题目为“An Inflection Point”的报告。报告指出,历经15年砥砺前行,百济神州已稳健迈入关键转折点,即将开启全球增长新篇章。其在2024年成绩斐然(图1),第三季度单季度收入强势突破10亿美元,同时有力推进 13 种新分子实体进入临床阶段,30多项肿瘤临床管线正在推进,这些里程碑式成果为后续发展筑牢根基。
图1.百济神州2024年里程碑式成果
在研发策略层面,百济神州独辟蹊径。组建超 3600 人的全球化内部临床开发团队成效显著,临床试验去CRO化进程加速。使用CRO的比例从2019年77%锐减至2024年5%,成功实现降本增效,大幅缩短临床概念验证周期,有力提升研发回报(图2)。
图2.百济神州已稳健迈入关键转折点
在核心产品方面,泽布替尼在全球市场表现卓越,已在72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在美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市场独占鳌头,销售额持续飙升(图3),2023年破10亿美元,2024年第三季度同比激增93%。其后续研发不断深化,如BGB – 16673(BTK蛋白降解)等项目积极推进,在耐药性攻克与疗效提升方面潜力巨大,有望重塑 BTK 抑制剂市场格局,引领血液肿瘤治疗新方向。
此外,百济神州还披露了其最新研发管线布局(图4),包括25款1期阶段管线,8款2期和7款3期阶段管线,涵盖了小分子、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蛋白降解药物CDAC等多种分子类型。2025 - 2026年期间百济神州多项产品有重要进展节点,包括泽布替尼的临床研究分析、替雷利珠单抗新适应症提交与批准等,未来将巩固血液学领导地位、加速内部研发管线推进,并全力提升财务业绩表现。
图4.百济神州管线布局
02
再鼎医药——旧绩为基,新程启幕
再鼎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莹博士在2025年JPM大会上携最新进展与未来规划重磅登场,全方位展示了其在创新药领域的深厚实力与战略布局。2024年再鼎医药斩获多项里程碑式成果(图5)。在中国市场,公司成功收获4项新药上市申请(NDA)批准,丰富其产品管线。同时,针对精神分裂症的药物KarXT已经向中国NMPA递交了监管申请,有望在2025-2026年获批上市。此外,再鼎医药全力推进具有“同类首创”和“同类最佳”潜力的全球研发管线,持续拓展创新药的边界。
2025年将是再鼎医药的“变革之年”(图6)。多款在研管线即将迎来新的临床数据披露,部分新药获批上市并启动商业化的计划也在稳步推进,进一步提升市场影响力。此外,再鼎医药将积极开展全球BD授权合作,通过与外部伙伴的携手,整合资源,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再鼎医药早期在研管线聚焦实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两大领域,肿瘤领域重磅产品ZL – 1310(DLL3 ADC)将于2026年提交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适应症的加速批准申请,并有望在2027 - 2028年在美国商业化。与此同时,处于1期临床研究阶段的ZL – 1218(CCR8),以及预计在2025年获批临床试验申请(IND)的ZL – 6301(ROR1 ADC)、ZL – 6201(LRRC15 ADC)、ZL – 1503(IL-13/IL-31)三款产品,共同构建起了再鼎医药坚实的早期研发矩阵。不仅如此,2025 - 2026年,再鼎医药预计有3个潜在重磅药物获批上市(图7)。
03
信达生物——迈进双极驱动和全球创新发展新时期
信达生物集团创始人俞德超博士发表专题演讲,分享公司最新业务进展和展望。报告指出信达生物正稳步迈进第二个十年战略发展期(图8),全力朝着全球创新与可持续增长的目标奋勇前行。
在肿瘤学板块,信达生物的“IO + ADC”战略成效显著,极大地巩固了其在“PD - 1 + 精准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旗下的达伯舒(Tyvyt®)作为中国PD - (L)1领域的佼佼者,已开展20余项联合临床试验,为肿瘤治疗开辟新路径(图9)。同时,多款ADC药物研发进展顺利,如 IBI354(HER2 ADC)、IBI3009(DLL3 ADC)、IBI343(CLDN18.2 ADC)等,部分已获突破性疗法认定(BTD)或已进入关键临床试验阶段,为肿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信达生物全面覆盖肥胖/超重、高脂血症、2 型糖尿病(T2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MAFL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银屑病、甲状腺眼病(TED)等多个疾病领域(图10)。重点产品 Mazdutide(GCG/GLP-1)在肥胖和超重人群的治疗中成绩斐然,目前围绕该产品的多项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Teprotumumab(IGF - 1R)有望成为中国首个针对甲状腺眼病的特效药物;Picankibart(IL - 23p19)在银屑病治疗方面表现卓越,达到同类最佳水平。
04
荣昌生物——创新驱动多元布局,多款重磅产品蓄势待发
荣昌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房健民博士发表演讲,展示了其强大的研发实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司凭借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两款商业化产品奠定基础,同时拥有 30 +项临床试验、6款临床阶段新分子和 30款pre-IND 阶段项目,构建起坚实的创新驱动平台(图11)。
在抗肿瘤研发布局方面,荣昌生物有6款临床阶段癌症治疗药物正在开展近30项临床研究,涵盖尿路上皮癌、宫颈癌、乳腺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其中RC88靶向MSLN 的ADC药物获 FDA 快速通道资格治疗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RC148为PD - 1/VEGF双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已进入2期;RC108靶向c - MET的ADC产品有联合EGFR抑制剂的3期临床研究计划;RC118 靶向CLDN18.2的ADC联合PD - 1或RC148的2期研究正在入组且疗效良好;RC248 靶向DR5的ADC治疗 DR5 + 非小细胞肺癌 1 期临床研究正在推进(图13)。
05
科伦博泰作为国内ADC赛道的先行者,拥有30多款在研管线资产,涉及肿瘤、免疫等领域,超10款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4款产品的6项适应症已递交NDA,2款产品已商业化。其建立的一体化ADC研发平台OptiDC™保证了创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了11款ADC产品(图14),包括已获批上市的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和两项NDA已受理的靶向HER2的A166。
“优化创新”构想及平台驱动的管线开发策略是其在ADC领域保持领先的关键。科伦博泰基于“多管齐下”战略,在肿瘤领域朝着“取代化疗”和“超越化疗”推进ADC平台(图15),在非肿瘤领域探索ADC治疗潜力。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开发相关疗法,已成功设计出7款早期临床研发阶段的ADC药物或衍生物,还在开发治疗非肿瘤疾病的ADC。
此外,多项非ADC资产也在积极推进,PD-L1单抗塔戈利单抗已获批上市,EGFR单抗A140的NDA被受理,RET抑制剂A400和TSLP单抗SKB378与海外公司合作开展注册临床研究(图16)。
06
11款细胞疗法稳步推进
在2025年JPM大会上,传奇生物首席执行官黄颖博士进行了题为“Transforming Cancer Care”的报告,全面展示了公司的发展情况。
传奇生物是CAR-T细胞疗法领域的先驱之一,除已获批的西达基奥仑赛(Carvykti)外,构建了包含11条早期研发管线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组合(图17),涉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瘤、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并与强生、诺华等达成合作。
西达基奥仑赛是其与强生共同开发的首个在多发性骨髓瘤中显著延长OS的靶向BCMA CAR-T疗法。2024年治疗效果取得显著进展,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500名患者接受了西达基奥仑赛的治疗,2024年Q3销售额达到2.86亿美元,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高达6.29亿美元(图18)。公司拥有多样化的同种异体疗法技术平台,包括非基因编辑通用型CAR-T和CAR-NK等异体平台及内部抗体筛选和工程能力,以克服实体瘤治疗挑战。
在传奇生物最新的研发管线中(图19),处于1期或临床前研究阶段的11款产品涉及多个创新靶点,适应症广泛,涵盖自身免疫性疾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小细胞肺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中,LB2102是靶向DLL3的CAR-T疗法,与诺华签订全球许可协议,具有创新设计和独特机制,已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并启动临床试验;LB1908(LCAR-C18S)是靶向CLDN18.2的CAR-T细胞疗法,利用专有VHH抗体设计,已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并招募受试者。
图19.传奇生物研发管线
07
药明系——聚焦CRDMO模式,未来依旧可期
药明康德全力打造全球顶尖的医疗健康开放平台,全球布局广泛,在9个国家拥有32个基地。超6000家活跃客户是公司达成耀眼成绩的坚实基础,包括2023年销售额前10的小分子药物,药明康德生产其中4个;2024年美国FDA批准的31个小分子药物,药明康德生产其中6个;2023年10个年度分子候选药物,药明康德生产其中7个。
2024年Q3临床III期及商业小分子药物数量大增。尤其是当下最为热门的GLP-1赛道,药明康德同样占据一定市场份额,TIDES业务收入在2024年同比增长超过60%。
财务数据令人瞩目,营收利润稳步上扬,2018 - 2024E年调整后净利润CAGR超25%,累计订单增长显著。自由现金流充足,有力支撑公司发展与股东回报,2024年多项财务指标表现稳健。2024年收入有望达383 - 405亿元。
药明合联
2024年,药明合联在业务增长上实现多维度突破(图21),在技术与生产方面,成功实施 WuXiDARxTM 技术,进一步提升偶联能力,全年完成 30 个 IND 提交,交付 300 多个 GMP 批次;业务增长上,药明合联连续两年荣获“Best CDMO”奖,客户项目数量显著增加,iCMC 提案请求同比增长 38%,其中美国市场增长更是高达 43%。公司营收和利润实现大幅增长,营收在 2021 - 2024E 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超过 85%。
2025 年药明合联将继续稳步增长,全力推进无锡和新加坡基地的建设与交付工作,更加注重高质量增长并积极争取后期项目,为承接国际商业项目做好充分准备。至 2030 年,公司预计 CAGR 将超越行业平均水平,持续强化“一体化”优势,全力提升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
药明生物
药明生物得益于独特的CRDMO商业模式,将继续成功执行“跟随分子”和“赢得分子”战略,凭借卓越的研发能力和优秀的执行力持续赋能全球客户,在2024年保持强劲增长业务势头,研究、开发、生产三大业务板块全面开花,多元化全球布局加速推进,预期2025年将加速增长(图22)。
结语
从JPM的稀客和看客,成为熟客和重要参会者,短短数年,中国药企在努力蜕变的时候逐渐参与国际竞争,这样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从这次大会中可以看出,紧跟全球医药市场需求趋势进行战略布局十分关键。中国企业敏锐捕捉市场动态,在肿瘤、免疫、代谢等重点疾病领域精准发力,同时合理规划研发、生产与商业化进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以药明系为代表的中国CRO力量也在时刻跟随市场变化,打造出一体化 ADC 研发平台和TIDES高效研发生产平台,助力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大幅提高研发效率与产品质量。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应注重整合资源,加强跨学科合作,打造涵盖药物研发各环节的综合性技术平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必由之路,科伦博泰与默沙东、传奇生物与强生、再鼎医药与Vertex等的合作实例体现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应积极寻求与国际药企、科研机构及投资机构的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技术与管理模式,拓展国际市场,融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药企需在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商业化等多方面全面提升自身实力,并严格遵循国际标准与规范。这要求产业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运营管理,促进产业整体规范化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共建Biomedical创新生态圈!
如何加入BiG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