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T细胞接合器(T Cell-Engager,TCE)接棒ADC,成为医药行业产品管线对外授权的又一风口:
10月29日,葛兰素史克(GSK)宣布,以3亿美元的首付款从恩沐生物(Chimagen Biosciences)收购CMG1A46,获得CMG1A46的全球权利。这是一款处于临床阶段的CD19和CD20靶向T细胞接合器(TCE)。
9月4日,岸迈生物以6000万首付款+5.75 亿里程金,授权 Vignette 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外开发和商业化 EMB-06(BCMAXCD3 双抗)的独家权利。Vignette的领投方为 Foresite Capital。Vignette 公司成立于 2024 年,由 ForesiteLabs 孵化,专注于免疫和炎症相关疾病的创新疗法。
8月9日,默沙东宣布,以7亿美元现金首付款收购同润生物用于治疗B细胞相关疾病的新型双特异性抗体CN201,获得CN201全球权利。目前该产品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研究正处于I期阶段,用于治疗和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研究正处于Ib/II期阶段。
8月5日,嘉和生物发布公告,将CD3/CD20双抗GB261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TRC 2004,后者支付数量可观的股权、数千万美元预付款、4.43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个位数至双位数比例的销售分成。
值得注意的是,同润生物和默沙东的合作首付款为7亿美金,仅次于BMS与百利天恒关于双抗ADC的合作;而GSK与恩沐生物的交易首付款为3亿美元,在过去国内众多BD交易中也算是第一梯队的水准。
今年来CD3相关授权合作交易汇总
01
截至2024年1月18日,共纳入50名患者,其中40名患者至少接受了一次疗效评估,客观缓解率(ORR)为85%(34/40),绝大多数缓解的患者仍在持续给药中,随访时间最长至44周。
180ug/kg剂量组共入组25名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8周,其中23名患者至少完成了1次疗效评估,ORR为96%(22/23),部分缓解(VGPR)发生率为43%,完全缓解(CR)发生率为13%。
180ug/kg剂量组的13名基线合并髓外浆细胞瘤(EMM)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0周,总体疗效评估ORR为100%(13/13),其中有7例VGPR和6例PR。
02
实体瘤:技术平台持续迭代,TCE疗法不断取得突破
相比于血液瘤,TCE双抗在实体瘤的开发上面临三大难点,研发进展相对较慢:
早期实体瘤开发集中在HER2,EGFR、EpCAM、TROP2、MUC1和CEACAM5等在正常组织也有比较高表达的靶点,但TCE双抗活性高,靶点在正常组织表达常导致“on-targetoff-tumor”的毒性,无法达到有效的治疗窗口。为了达到疗效显著性差异,不得不提高剂量而牺牲安全性,最终导致临床试验失败。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
T细胞浸润水平有限。
近年来,随着TCE技术的迭代和临床方案设计的成熟,TCE双抗在实体瘤适应症有望迎来新突破:目前仅获批catumaxomab(EPCAM/CD3)治疗恶性胸腹水,但2017由于销售不佳撤市。Tebentafusp(gp100/CD3)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安进的Tarlatama成为第3款在实体瘤取得突破的TCE双抗。
国产针对实体瘤适应症TCE双抗在研管线(部分,来源:Insight数据库)
M701双抗作为友芝友生物自主研发的生物一类新药,具有独特的治疗机制。它同时靶向肿瘤细胞靶点EpCAM 和免疫 T 细胞活化靶点 CD3。EpCAM 是上皮细胞粘附分子,在上皮恶性肿瘤细胞表面最常见的特异性抗原之一。CD3则是免疫 T 细胞 TCR 复合物的组件。通过双靶结合,M701 能够桥连肿瘤细胞和免疫 T 细胞。M701 是国内首个自主开发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CD3/EpCAM 双特异性抗体。它的独特作用机制为恶性胸腹水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与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案相比,M701安全性和疗效更优,有望成为胸腹水治疗的标准方案。
QLS31904是齐鲁制药自主研发的一款靶向DLL3/CD3的双特异性抗体。
IBI389是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一种抗CLDN18.2的T细胞衔接双特异性抗体,通过连接T细胞受体复合体中的CD3和肿瘤细胞表面的CLDN18.2抗原,诱导免疫突触形成,刺激T细胞活化,促进细胞溶解蛋白的产生、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和T细胞进一步增殖,从而达到持续杀伤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信达生物公布了IBI389治疗晚期胰腺癌(PDAC)和晚期胃或胃食管肿瘤(G/GEJC)患者的两项I期临床研究结果。其中针对晚期实体瘤和胃或胃食管肿瘤患者中的I期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结果显示:
截至2024年5月1日,在接受 ≥ 10μg/kg IBI389单药治疗的 CLDN18.2 IHC 2/3+≥10% G/GEJC 患者中,26例受试者至少接受过1次基线后肿瘤评估,其中8例受试者达到部分缓解(PR),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30.8%和73.1%。
安全性方面,截至2024年3月11日,共入组120例既往经过标准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晚期恶性肿瘤受试者。IBI389总体耐受性良好, 各剂量组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毒性(DLT)事件。60%的受试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RS),仅1例3级,未发生 4 级或 5 级 CRS。共有58.3%的受试者发生≥3级药物相关不良事件(TRAEs),最常见的≥3级TRAE为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21.7%)、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3.3%)和食欲减退(5.0%)。
03
B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深度清除B细胞或为神经免疫(MS、gMG)、风湿免疫(SLE、干燥综合征等)和肾病(狼疮肾炎)等多种自免疾病带来获益。随着CD19CAR-T在红斑狼疮的积极数据的公布,CD3双抗也开始在自免领域的探索。
2024年6月,Blinatumomab(CD19/CD3)首次在系统性硬化(SSc)的ITT数据在《EuropeanJournalOfCancer》发表,结果表明Blinatumomab可以实现深度B细胞耗竭,带来皮肤评分(mRSS)的改善和肢端灌注的改善,且安全性良好。 罗氏在2022年开展了mosunetuzumab(CD20/CD3)的Ib期多中心、开放标签、剂量递增研究(NCT05155345),以评估mosunetuzumab在SLE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该研究将在全球招募了约50名SLE参与者,目前仍在患者入组中。 IGMBiosciences在2023年5月宣布,其imvotamab(CD20/CD3)双抗,获得FDA批准开展治疗SLE以及严重RA的临床1b期研究。IGM还获得了FDA的批准imvotamab治疗特发性炎症性肌病(肌炎)以及狼疮的IND申请。Imvotamab还在临床前体外研究中证明,与利妥昔单抗相比,它可以更有效地消耗CD20表达水平低的B细胞。IGM还划提交IGM-2644的IND申请,IGM-2644是一种CD38/CD3的TCE双抗,正在研究用于治疗自免疾病。除了CD20/CD3双抗,BCMA/CD3双抗也有探索:再生元在《Science》子刊发文将Dupixent联合BCMATCE用于逆转严重过敏,或在自免领域有广阔前景。
SCTB35产品为神州细胞以差异化竞争优势为目标自主研发的一款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注射液,可通过介导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结合形成免疫突触,实现有效的T细胞激活及肿瘤细胞杀伤。9月1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神州细胞1类新药SCTB35注射液获批临床,适应症为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今年3月,SCTB35注射液在中国首次获批临床,拟治疗复发/难治性CD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两次临床获批意味着在癌症治疗探索之外,神州细胞将同时启动该药物针对自身免疫疾病治疗前景的临床研究。
资料来源:各个公司官网、中信建投、海通国际、德邦证券
共建Biomedical创新生态圈!
如何加入BiG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