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而无礼则劳 | 泰伯第八②

文摘   2024-11-22 06:01   山东  




讲述人 | 虚空先生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恭,恭敬;慎,谨慎;勇,果敢勇猛;直,直道而行。单看这几个特点都是好的。恭敬很好,做事情谨慎很好,勇敢很好,直道而行很好,但是如果没有礼的约束,没有礼的平衡,就变得不好了。


如果恭敬,但是没有礼作为平衡、作为调和,就会变得劳苦、劳心、劳力、劳神。


谨慎如果没有礼的平衡和约束,就会变得葸。葸是畏惧、怯懦之意。


勇敢本身是一个很好的特点,可是如果没有礼的平衡和约束,就会变得乱,有祸乱,容易犯上,顶撞他人,产生祸乱。


直是很好的特点,我们讲直道而行。但是如果没有礼的约束,就会变成绞,绞就是刺人之非,尖刻伤人。


整个这句话实则是在讲一个字礼。讲一讲礼是如何形成的,礼到底是来做什么的。


举一个生活当中的例子,比较好容易理解这里的礼字。比如我们发现一个很大的空地,把它作为停车场,刚开始这片大的空地作为停车场的时候,知道的人很少,往这里停车的人很少,这个时候我们把车停在这里,可以随意地停,横竖都可以,怎么停放都没所谓。


可是随着知道停车场的人越来越多,来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停车就要注意了,停放的地方不要影响他人,这就是礼。这个礼是因为我们有内心有仁,内心有德,心里想的是不能影响和妨碍他人,故而我们内心形成了礼。


再随着知道这里的人越来越多,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内心有仁德,去想着不要影响他人,怎么办呢?就出现了一个人来管理这里,画上了停车位,要按规矩、按秩序来停放,所以这个时候就形成了礼。一些规章,一些制度,一些规则,是为了让人们来遵守,如此才能呈现出来一个和谐的状态。


包括现在讲的法律也是一种礼,所以叫礼法。规定的法律是为了让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变得更和谐的状态,所以礼是一种秩序,一种规则,但是目的是以和为贵,打造一个大家共同生活的和谐的状态。


再回到停车场,如果没有人来管理停车场,没有人来规划停车的位置,大家是不是就乱停乱放?所以呈现出来就是不和谐。无论是规定出来的制度秩序,还是我们自己内心有仁德,为了不影响他人,其目的都是为了以和为贵。


一个企业也是一样的,刚开始没有几个人的时候,亲情化管理就可以了,因为大家都可以讲仁德,每个人想着我多做一点,多努力一点,不要去影响他人。但是随着人越来越多,我们就不光要提升自己内在的仁德,还要加上一些规则,一些秩序,这个时候礼法就形成了。也就是公司的规章制度,都是为了这个企业变得更和谐而制定的。


礼有两个方面形成,第一是我们自己主动的,就是我们自己内心有仁德。比如随着我们学习传统文化,随着我们修行以后,即使是没有划线的一个停车场,我们也知道把自己的车停得规规矩矩,不要影响他人,不要妨碍他人。


比如在一个企业当中,如果我们内心是有仁德的人,学习过圣贤文化的人,不用有什么样的规章制度,我们也会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在思考,不要去影响他人,不要去阻碍他人,不要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还有一种就是要制定规章制度来规范每个人,这也是《周礼》的形成。尧、舜、禹那个时代,人人讲仁德,所以礼并没有那么完备。这就好比是在一个企业当中,如果人人的道德标准都很高,人人内在有仁有德,其实是不用规定的。一个公司的规定,是给什么样的人准备的啊?是给总犯错误的人,总不按规矩办事的人来准备的。法律是来约束谁的呢?是来约束容易犯罪的人。如果一个人内在有很高的道德标准,有自己君子之风范,是不会触碰到那个底线的。


到了周朝的时候,随着人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管理,完备了《周礼》。每一个人见上位的人,见天子,见诸侯国的国君,见大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甚至如何站,如何立,如何吃,如何行礼,见什么样的人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包括祭祀,射箭,宴请,外交,所有的事情都有完备的礼仪,人们只要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就可以了,这就是礼。


到了现在这个时代,经过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没有那么多的礼了。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没有明文规定,这个时候就靠我们学习圣贤的文化来自我约束。


举个例子,现在在企业当中,没有公司的规章制度,说一个员工要怎么对待自己的领导,要怎么对待自己的老板;人际关系当中也是一样的,没有一个礼法是规定让我们必须尊敬他人,必须恭敬他人。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好像在我们心中就有这样的价值观,这就是圣贤文化所给我们的教化,给我们的教育,形成了我们这样的思维。所以礼之用和为贵,这个礼起到一个调和的作用,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他是一种分寸。


再来看《论语》子曰:“恭而无礼则劳”。很恭敬,但是没有礼就会变得很劳神、劳心,变得很劳苦。什么意思呢?我们来体会,一个人很恭敬地对待他人,但是这个时候我们没有标准,不知道该怎么去对待他人,不知道该怎么去对待领导。这个时候我们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很劳苦,很劳心,很局促不安的样子。


比如今天要去见一个处上位的人,或者去见一个亲属的长辈,我是很恭敬的,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不知道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去送礼。这个时候就会变得很劳累,我要送什么才好呢?送什么他才能满意呢?他会不会不喜欢这个东西?他会不会不喜欢我的样子?他会不会不喜欢不欣赏我的性格?我有恭敬的心,但是我不知道该怎样做,所以自己就会变得很劳苦,很劳心,很劳力。


再比如我照顾领导,到底该给他倒水?还是倒茶?还是倒咖啡呢?我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样子的,我担心他会不会因为我照顾得不周到而不喜欢我,我担心他会不会不喜欢我的性格,会不会不喜欢我走路的姿势,这时候就变得很劳,劳神,劳心又劳力。


我们如果把这个背景放在周朝就很好理解了,见什么样的人都有非常完备的礼仪制度,就直接照着标准去做就可以了,可是现在没有。这个时候就靠我们自己内在的这种约束了,没有这种制度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学习了,学习什么呢?


比如可以问知道的人,通常在见长辈的时候都带什么样的礼品,都该有什么样的表现。我们学习来这些不成文的某些思维和认知,这都是礼的范畴。所以我们有了礼的时候,懂得该如何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才不会如此劳心劳力。


慎而无礼则葸。很谨慎,但是如果没有礼的平衡就会变得葸。葸,就是怯懦、畏惧的意思。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做事情很小心谨慎,但是没有礼的平衡就会变得很胆小,很畏惧,很怯懦。


这个时候我们看看礼是什么?礼是内心仁德的呈现。当我们一个人内心是有仁德的,做事既小心又谨慎,但同时我们不会怯懦不自信。我们来体会这是什么道理呢?为什么内心有仁德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怯懦和不自信呢?


当我们内心有仁德的时候,思考的出发点更多的都是为对方好,当我们是为对方好,我们心胸就是坦荡的,怎么会怯懦和不自信呢? 我怕领导不喜欢我,这不是仁德的表现。怕他不喜欢我,这是自私的表现。怕今天表现得不好,这想的都是自己。怕今天这个工作做完他人不满意,是没有仁德的表现。


当我们如果是有仁德的,我很小心谨慎地对待领导,但是我一心为领导好,我怎么会怯懦呢?我们一心为学生,为客户,为消费者付出,都想着如何对他好。我们小心谨慎,这是做事的态度。不要去伤害他人,但同时对他既然是好的,心胸就是坦荡的,不会怯懦。


所以这里的礼在讲内在的仁德,当一个人内在有仁德的时候,恭恭敬敬地对待每一个人,但是我们不会胡思乱想,不会胆小害怕,让自己变得劳心劳力,面对任何事情也不会去怯懦。


我们再来体会,很多朋友学习了半年、一年以后,是不是开始变得更自信了?是不是开始变得不那么劳心劳力了呢?就是因为内心变得坦荡了,我们这件事情是为对方好的,我们坦坦荡荡。我们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是为了不影响他,是为了希望他变得更舒服,希望整个状态变得更和谐,又何怯之有呢?所以这就是礼的重要性。他会随着我们不断地学习圣贤的文化,不断地修正自身,我们内心越是有仁德,我们的心胸越是宽广,越是坦荡,我们的行为就会变得落落大方。


再来举个生活当中孩子的例子辅助大家理解这句话。比如家里有一个小孩子,这个时候来了亲人,来了朋友,来了同事,这个孩子有可能是胆小的,不敢讲话,为什么呢?他不知道该怎样讲话,不知道该说什么,并不是这个孩子不恭敬,这个时候我们做大人的就要教给他礼了。比如直接把孩子叫过来,这个人叫叔叔,这个人叫姐姐,根据不同的年龄告诉他该如何去称呼,该如何去办这件事情,这是不是就是礼啊?所以当我们不停地去这样教孩子的时候,他就懂礼了,他就知道碰到什么样的人,该去讲什么样的话,他就会变得落落大方。


所以要不然我们去教他礼,告诉他这件事情具体该怎么做,要不然我们要去学习圣贤的文化,通过修身,自己内在有仁有德,我们自然做的事情就合乎于礼。


勇而无礼则乱。一个人很勇敢,很勇猛,但是如果没有礼的约束,是不是就是乱的?容易产生祸乱,容易顶撞他人,做事情容易鲁莽,并且容易犯上。


举生活当中的例子,说一个人胆子很大,很勇敢,如果这个时候内心没有仁德,就会容易伤害他人,做出对社会不好的事情,做出对家庭和团队不好的事情。


如果勇敢的人内在没有仁德,这个时候就需要礼法的约束了。有规章制度,有法律。如果伤害他人,如果打了他人,这是犯法的。这个时候,是不是我们的行为就会得到了约束,这就是礼的作用,都是为了呈现大家更和谐的一个状态。


一个人的礼如何形成,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个是通过修身,内在有仁德。当我们有仁德的时候,就不会伤害他人。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修出仁德,那就需要靠规章制度的健全、法律的健全来约束每一个人的行为,以达到和谐社会的状态。


直而无礼则绞。心直口快,直道而行,这本身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可是如果没有礼的平衡和约束,就会变得绞,绞就是刺人之非,尖刻伤人。比如他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或者不对的事情,这叫非。可是我们这个时候心直口快了,直接就讲了他的不是,讲了他的不对,这个时候他会受到伤害的。


那我们再看,要不要直道而行呢?要啊,内心一定是直的,但是用出来的时候或直或曲,或委婉,或按住不说等待时机。比如这个人做的事情是不合适的,但是他可能是我的长辈,他可能是我的领导,我在这个环境下不方便说,可能就要等到别的时机再去讲了。


比如这个人犯了一个什么样的错误,可是他这个人是接受不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去说他的不好。可能当下就不说了,等合适的时机再去讲这件事情。


比如我们同样是想对这个人讲一番话,可是我们会改变自己的方法,不会直接去讲,可能委婉地去表达这件事情,或者换个思维方式,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和话语去讲给他。即使他人有过错,告诉他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在想着不要伤害到对方,可以让对方接受并且改正,所以这都是内在有仁德的体现。


这件事情规章制度又怎么规定呢,没人规定我们必须要怎样去讲话。这个时候就靠我们自己的学习,靠我们自己的修身,靠我们自己内在有仁德,所以这恰恰是教育的重要性,这恰恰是我们学习圣贤文化的重要性。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有规定,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有约束,那么这个时候就靠我们自己内在的仁德,自我约束。


再来看我们自身和身边所有的人,通常说这个人有文化,这个人上过学,这个人有素养,这个人有修养,为什么会这样讲呢?因为这个人或者在学校学习过,或者走上社会自己学习过,经过了这些学习,这个人就是有礼的。这个人有修养,有仁,有德,有忠,有信,所以他做的事情就比较适度,就比较招人喜欢,而不招人厌恶。可是一个人没有经过学习,没有经过教育,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很无礼的,很粗鄙,就是这个道理。


礼再深入一层,到底是什么呢?是一种内在的修养,是一种内在处事的态度,是一种情商,是一种仁德。所以更多的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修为和修养的体现。


我们在很多事情当中看不到礼,但是这个人讲出来的话,礼之用和为贵,我们听上去就是舒服的,他讲完这番话,整个气氛就变得不尴尬了,这是礼。我们在生活当中有一些争吵,有一个智慧的人来到这里,他可能三言两语就帮助我们解决了困惑和当下的烦恼,这是礼。我们在生活当中,碰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有困惑解不开,可是遇到了一个人,他给了一些方法,通过他的交流以后,我们放下了,心态变得舒服了,这是一种礼。


礼就是为了和,为了大家更舒服的状态。表面上说的是礼,实则内在又回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他是仁,是德,是忠,是信,是诚,是敬。只不过表现出来的,用出来的叫做礼,实则是一个人内在的修为,又回到了仁这个字。


一个有君子之风的人,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是无礼的,比如发现员工没有礼,发现孩子没有礼,发现身边的朋友没有礼,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我们当然还是要通过修正自己,让自己变得有礼,让自己变得有仁,从自身做起,推己及人,让他人也变得有仁。


君子笃于亲。笃是厚待的意思。一个君子厚待身边的亲人,再扩大一下范围,君子厚待身边的所有人,由近及远。


则民兴于仁。用仁爱、用仁德厚待身边的人,我们厚待谁,谁就是民,我们厚待的那个人,他就会兴于仁。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对身边的孩子是厚待的,每天对他是讲仁、讲德的,而且我们的行为也是讲仁、讲德的,这个时候他内心的德就会被我们激发出来。所以古人说近君子远小人,道理就在这里。如果我们自己是仁德的,对待员工是仁德的,就会激发他内在的仁德和善良;对待身边的人如果都是用仁德的,就会激发他天性的仁德、善良。


比如在生活当中,如果我们帮助一个人,可以激发他内在的感恩之心,也会让他变得善良。


比如今天在路上,我们告诉一个人,他想要去的地方该怎么走,或者路上看到一个人在推着一辆车,我们努力地帮了他一下,我们会发现在这一刻他都会开始变得善良,他都会开始变得感恩,这就激发了那个人内在的仁和善。


反过来讲也是同样的。如果我们身上都是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对每一个人都是苛刻的,对每一个人都容易愤怒,发脾气,责骂,我们会发现身边的人也会受我们的影响,他就会也兴起这样的性格特点,他也会兴起这样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看看我们自己在生活当中,如何笃于亲的,如何对待身边的人,这就是我们自己无形当中在推广的道。只不过看我们推行的是仁道,德道,善道,还是忠信之道。我们在推什么,身边的人就会受我们的影响,他就会兴起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他就会兴起什么样的心念和思维方式。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故旧就是已经过去的,但是我们不会遗弃,不会遗忘。偷就是冷漠淡薄的意思。如果我们对过去他人的好不会遗忘,我们是念旧情的,这个时候别人就不会变得冷漠和淡薄。


比如一个企业的老板,如果是懂得念旧情的,在新进的员工之中,我们大家聊天的时候就会说,你看我们企业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曾经有某某某,在这里付出过汗马功劳的,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我创业最艰辛的时候,有什么样的人,哪些员工帮助过我,这个时候我们身边的这些员工就不会冷漠,就不会淡薄。他们同样也是跟我们讲感情讲义气。


但反之,我们遗忘了他人的功劳,身边的人也就会变得淡薄,就会变得冷漠。这里老板是不念旧情的,我们做了多少都没有用,并不会感激我们,他看不到别人的付出和努力,所有的人就开始变得冷漠,开始变得淡薄。


《论语》这一节,用这两句话来结尾,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去推行礼,如何去推行内在的仁,只要我们自己厚待身边的人,我们用什么厚待他,他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不要去忘记那些旧的事物,不要去忘记那些旧的功劳,不要去遗忘他人对我们的好,这个时候我们身边的人就不会如此冷漠,就不会如此薄情。


我们去想一想,在两个人的感情之间也是这样的道理。如果这个人是不念旧情的,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非常冷漠,甚至是抱怨的,说自己之前认识的那个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他是如何如何不好。我们会发现,现在听这个人讲话的身边人是没有安全感的,他也会变得冷漠,心想有一天可能我也是他这样讲的那个人。


我们交朋友也是一样,我们和现在的朋友在聊天的时候,如果我们聊的都是过去朋友的不对,过去朋友对不起我,过去的朋友如何。我们会发现,现在的朋友听到后,就会变得冷漠,就会变得淡薄,他心里就会变得没有安全感。


所以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品行,我们自己内心是不是有义,是不是有情,通过我们自己的表现,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谈,别人看得到,然后身边的人就会变成相应的样子。








本文稿,取自虚空济app线上课《论语》,主讲人:虚空先生。

整理 | 虚空编辑部

定稿 | 虚空编辑部

版权声明:本账号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每日直播


白天:07:00-19:00

晚上:20:00-23:00

虚空先生/学生们直播

分享学习和修身之道



抖音

快手


扫码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虚空先生

线上课程APP:虚空济

客服小济:15628903791(同微信)

咨询电话:13573193791(同微信)

预约小住:18615536701(同微信)


虚空济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