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涨,也怪年轻人?

财富   2024-12-06 15:00   陕西  
 

大家关注一波我们的视频号~

 

最近《中国人口报》刊文,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

强调“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同时,首次提出“加强人口国情国策教育,将相关内容融入中小学、本专科教育”。

作为个体,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人口问题呢?或者说,人口总量问题,如何影响我们单个个体的利益呢?

1、人口与资产价格。

总体来说,人口与资产价格承正相关的。即人口越多,资产价格就越高。

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房价。

年轻人越多,结婚的人越多,买房的需求就越大,房价上涨的就越明显。

这类的实证研究有很多,我们看一张图就明白了:

其他国家,比如美国、日本等等,只要是资产价格可以波动的地区,基本上都是这个关系。

其实,除了房价跟人口正相关,股价也跟人口正相关。

即,年轻人越多,股价越容易上涨。

日本人口结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快速年轻化,20世纪90年代后又迅速老龄化。

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与通缩,日本的股市与房地产泡沫先后在1990年与1992年破裂,与其劳动力人口占比见顶几乎同时发生。

日本的资产价格也分别经历了一个快速持续的上升期和一个下跌期。

我们再看一个人口与日本股市,以及人口与美国股市的关系图,这些图都很清晰的显示了,劳动力人口越多,资产价格就越高;劳动力人口下降,资产价格就回落。

人口影响股价的逻辑是什么呢?供需角度。

在经典的理财理论中,年龄是影响投资绝对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年轻人偏向风险大的股票,老年人偏向风险低的存款。

这也很容易理解,年轻人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希望资产能够获得较高的回报,可以承担风险较高的资产。即便亏光了,也可以打工挣钱。

而老年人,不一样,他们找不到工作,只能靠之前的财富积累生活,所以投资必须兼顾到日常开销,而且他们投资期限有限,买风险大的股票,万一被套住了,很可能就等不到回本了。

因此,从理论上说,年轻人多的市场,股市涨的就比较好。

至于A股,为何这么多年一直3000点呢?

这跟中国家庭资产结构有关,也跟其他问题有关。

一方面,中国家庭资产,绝大部分是房产,占比80%;

另一方面,中国家庭资产中,股票资产占比过低,仅2%。

年轻人资金也比较少,参与股市的资金就更少,再加上其他因素,使得我们的股市才一直3000点。

一个正面案例是,这次10月份起来的牛市,就是年轻人拉起来的。

很多券商的数据都显示,国庆节期间,30岁以下年轻人开户数量暴增,才导致节后A股大涨。

2、人口与债务、经济。

大家听过一句话,内债不是债,只要人还在。

这句话其实是对的,并且对所有国家都适用。

内债不是债,主要核心就是,能够借新还旧,并且能够确保这个游戏一直玩下去。

而这个游戏玩下去的关键是,有足够的税收收入。换句话说,债务可持续性的核心是在于居民部门的可持续性。

只要还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我们就可以一直增加债务,这个游戏就能够一直玩下去。

逻辑再进一步延伸,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逻辑,基本上都是债务驱动。

只要债务能够扩张,经济也能够扩张。

所以,从逻辑上讲,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就能够源源不断的扩张债务,就能够源源不断的发展经济。

这个相关性其实还挺明显,无论日本的经济增长,还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都显示了这个趋势。

比如,2010年以来,中国劳动人口增速与GDP增速的同步性越来越强,我国15-64岁人口增速由2010年的2.52%下降至2022年的-0.25%,同期GDP增速也由10.64%下降至3%。

当然,从索罗经济增长模型也可以看出,人口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只要人口增长了,经济潜力就高。

经济增长,跟个体什么关系呢?

经济增长,是宏观大背景,对于个体来说,就是大势。

我们常说,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在经济高增长的大环境下,个体干什么都是乘势而为,很容易获得应有的回报。

即便个体不能获得阿尔法,单纯的享受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贝塔,个人活的也挺舒服的。

相反,如果经济下滑了,第一步先收缩的是个体,尤其是底层的个体。

所以,从个体的角度,当然希望经济大势是增长的,因此需要支持人口增长,支持生育政策。

3、人口与收入。

对于老百姓来说,我们希望人口多,还是人口少呢?

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内卷太严重了,年轻人压力太大了,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人口太多了,要是跟北欧人口密度一样就好了。

因此,我们如果人口少了,个体的生存环境可能会更好一些。

这个逻辑,其实是错的。

举一些反例就知道了,俄罗斯人口密度低,但但是他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明显不如我们;南美人口密度也低,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高;还有非洲大部分国家,人口密度都很低,但是他们仍然水深火热。

所以,大家看出来了吗?人口密度跟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必然关系。

相反,人口密度高的欧洲、日本等等,个体生活水平相当高,他们可以有很多规模小的店,但是他们能够成为百年老店。

具体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呢?我们该持什么态度?

我们得看清,我们挣的是谁的钱。

我们的传导机制是,钱从央行出来,流到金融系统,再进入建筑、工业等部门,通过员工薪资的形式流入到从业者手中,这些从业者再通过消费才把钱重新分配给服务员从业者。

也就是说,广大老百姓从事服务业,而服务员从业者有处于财富分配的末端,中间任何一个环节传导不畅,他们就会受影响。

广大底层老百姓,挣的就是你周围底层人的钱。如果人口减少的话,我们能够挣到的钱也会减少。

这个逻辑也很容易理解,比如富士康宿舍园区的饭馆老板等等,他们挣的都是谁的钱?员工的钱嘛。

富士康搬来的时候,这里就非常热闹,各种消费总体上就很高,大家也都赚钱。但是富士康搬走后,这里的店铺就基本上全关门了。

人变少了,大家反而赚不到钱,就是这个逻辑。

欢迎加个人微信cjshicha(财经时差)交流,点击下面关注我们备用号。

 

资本时差
先做财务分析,揭露财务造假;后做宏观研究,制造多篇千万级百万级文章。现在转型研究策略,专注研究基金、A股、债市、人民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