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漏了一个大消息!

财富   2024-10-10 23:30   陕西  

最近重磅消息太多,很多人都遗漏了一个大消息。

大家都关注,一行一局一会的会议、政治局的会议、发改委的会议、即将召开的财政部会议,因为这些直接影响股市和楼市。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消息:央行和财政部的联合会议。

1、央行和财政部建立联合工作组,并于近日召开工作组首次正式会议;

2、会议充分肯定了前期双方在央行国债买卖方面的紧密合作,确立了工作组运行机制。

这个会议非常重要,也揭露了一些核心的真相,虽然它不直接影响资本市场,但是可以说它是最近一系列政策的“基石”。

上面提到的央行过做买卖的事情是什么呢?有两种情况:

1、未披露的最新的央行购买国债事件,但是这种概率比较小。

2、央行从一级交易商购买的4000亿国债,这种情况的概率比较大。

央行从一级交易商手里购买国债事件,从4月23日央行和财政部相继放风,到8月29日发生第一笔交易,其实一直都在牵动这大家的神经。

大家的争议很大,主要围绕这是不是QE,是不是MMT?这个会议基本上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1

这次会议实锤了?

根据之前的介绍,央行购买国债,渠道是一级交易商,在二级市场买。

简单来说流程是:央行——一级交易商——财政部。

我们的口径一直是,这个操作不是QE,也不是MMT,而是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这是继SLF、MLF、SLO、PSL后,又诞生的一个新的工具。

什么是QE呢?

如果按照欧美国家的定义,只要央行在公开市场,直接参与国债买卖,就叫量化宽松。

因为这相当于增加了基础货币,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

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充当媒介或抵押物的“券”,都是短期的,隔夜、7天、一个月、最长1年。

如果中长期国债被当作直接买卖的媒介,那么券本身的风险会有重大的变化。

即便如此,我们官方最大的理由就是:央行和财政部之间,还隔着一个一级交易商,因此这个操作不是QE。

问题是什么呢?这个一级交易商的独立性或重要程度究竟有多大呢。

如果一级交易商很独立,很关键,那么这个中间隔离确实是有用的,否则就是一个摆设。

大家都知道央行稳汇率,它也不是直接下场稳汇率,而是通过窗口指导,然国有大行在市场上买卖。

由于国有大行完全听央行的,所以当国有大行出手稳汇率的时候,大家都把它当作央行的意志,而不是把它当市场行为。

现在央行从一级交易商买国债这个事儿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从这次的参会机构和词语表述上就行看得出来,央行和财政部完全主导了国债买卖,一级交易商根本没存在感。

所以,央行从一级交易商手里买国债,跟央行然国有大行出手稳汇率一样,因此这个操作本质上就是QE。

2

去年已经灰度测试了

针对购买国债,其实去年就开始灰度测试了。

去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央行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并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3年末中国央行总资产45.7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相比2022年扩表约四万亿元。

从斜率上看,去年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膨胀速度,明显快于过去10年的平均值。

仔细看结构,其实主要就是MLF扩张的厉害。

之前都是1800亿左右,但是去年搞了2.5万亿,一下子增长了10几倍。

3

央行资产负债表一飞冲天?

为什么说财政部和央行的联合工作组很重要?因为它本质上解决了政府融资问题。

财政想搞点基建,想给员工某点福利,但是财政又没钱,咋弄?借钱呗。

你为老百姓着想,经济发展成果都让老百姓享受到了,老百姓信任你,那么老百姓就会去认购你发的国债,你就能从民间融到钱。

这个游戏规则,其实就是约束财政,要遵守财政纪律,想着老百姓,不要胡搞。

但是大家想一下,财政需要发国债,央行又是印钱的,那么央行直接印钱买国债,不行吗?

可以的,央行在一级市场买国债叫MMT,在二级市场买国债叫量化宽松(QE)。

央行为财政融资,属于什么呢?左手倒右手的游戏。

美国、日本、欧洲等等,已经实践了十多年了。

有了央行兜底,国债根本不愁发不出去,想发多少国债,就能发多少国债。

10万亿、100万亿、1000万亿,根本不用愁,表现就是央行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大。

美联储从9千亿美元直接飙升至9万亿美元,欧央行从1.3万亿欧元飙升至8.8万亿欧元,日本央行从110万亿日元飙升至760万亿日元。

短短十来年,欧美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飙升了7倍-10倍。

根据欧美日的经验,央行买国债太容易了,但是卖国债太难了,所以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一直迅速膨胀。

吃到嘴里的肉,谁都不想吐出来。

想想土地财政吧,这样很容易理解,因为一旦上瘾,想戒掉,真是太难了。

所以,在量化宽松后,量化紧缩阶段,欧美日根本不舍得央行卖国债,他们只会等国债到期,被动“缩表”。

因此,可以预计,央行开始下场购买国债后,即便又买有卖,但是必定是买的规模远大于卖的规模,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必定迅速膨胀。

如果看一下未来几年的融资规模需求,这个推论会更加坚定。

所以,现在资产负债表规模膨胀才刚刚开始,5年之后大家就能深刻体会了。

4

为何西方没通胀 货币也没崩盘?

理论上讲,央行资产负债表起飞,社会财富分配失衡(因为财政政策导致市场有效性下降),通货膨胀飙升,本国货币崩溃等等。


第一个问题,过去十几年,全球三大央行如此滥发货币,这几个地区为何都没见通胀呢,是不是经济学理论错了?


不是。

过去十几年,是全球化最好的时代,中国为全球提供了最廉价的商品,而且中国恐怖的生产能力,完全覆盖了他们释放货币带来的需求。

所以,由于中国的加持,欧美日国内的通胀并没有上升,但是资本市场规模一飞冲天。

纳指飙升了10倍,日经225飙升了3.5倍,德国股市也涨了3倍。

第二个问题,全球三大央行如此滥发货币,货币为何没崩盘?

这个也容易理解。

首先,货币崩盘的一层含义是,货币发的多了,但是东西没怎么变,所以货币贬值了。

美元、欧元、日元,属于世界货币,虽然是这三家央行发行的,但是全球都通用。

更关键的是,这三种货币不只局限于这三个地区,它能够进入全球各个国家,比如韩国、东南亚、南美洲、非洲,当然还有中国。

对于欧洲、美国、日本这几个局部来说,他们过去货币超发确实非常严重,但是如果考虑到更广阔的地区,尤其是经济飞速发展,生产急剧膨胀的中国,他们货币超发的压力都被消化了

其次,汇率是一个相对概念。

过去十几年,美元货币超发,欧元货币超发,日元货币也超发等等,大家都同步超发,同步贬值,但是反映到汇率上,变化其实不大。

而且,大家别看数据上,欧美日央行货币超发严重,实际上横向对比起来,这三家央行还算是有“节操”的,其他国家货币超发更严重。

所以,美欧日的汇率在过去十几年才显得变化不大。

因此如果资产负债表规模膨胀不可避免,那么需要思考一下:


未来有没有其他国家为中国提供廉价商品?没有的话,那么通胀怎么办?当下的国际关系,我们很难跟国外央行进行有效配合,那么人民币汇率怎么办?

资本时差
先做财务分析,揭露财务造假;后做宏观研究,制造多篇千万级百万级文章。现在转型研究策略,专注研究基金、A股、债市、人民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