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救经济,为何经济就起不来呢?

财富   2024-09-12 23:30   陕西  

为何一次次抱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呢?

一直都在救经济,怎么一直都救不回来呢?

虽然宏观经济“稳中向好”,但是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下,也有一些“小”问题,有些人会有困惑:

1、当初大家都预期,特殊时期的防控措施放开了,经济就会变好了,业务和薪资就会上去了。

现实是,放开之后好像变得更难了。

2、然后大家预期,史无前例严的楼市调控措施放开了,房地产就能企稳,经济就会变好。

现实是,楼市不仅放开了,政策还转变为史无前例的宽松,但是市场仍然没有止跌,跟地产相关的产业仍然低迷。

3、后来大家预期,现在大家都在等大会召开,等大会召开了,出台一些稳定军心的政策,情况就会变好了。

现实是,讨论归讨论,所谓的重磅政策也不了了之,然后一切又照旧。

4、现在大家预期,如果美联储降息就好了,这样货币政策空间也打开了;还有人在等更大的财政刺激政策,认为政策出台了一切就好了。

一次次的希望,然后又一次次的失望,这是为什么?

这次怎么就跟以前不一样,无论怎么刺激,经济就是起不来呢?

大家也都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因为实体经济没有需求,降息、降准、想方设法放松货币等等,这样只会加剧资金在金融系统空转,或者逼大家去买国债等等,因此可以说货币政策基本上没啥效果。

财政刺激也从未松懈,现在全国各地也还在不停的上马新项目,水利工程、市政建设、铁公基等等,看起来也忙忙碌碌的,但是除了增加了几万亿的债务,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似乎也不太明显。

其他的政策,比如几千亿补贴所谓的高科技行业,设立几千亿的芯片大基金等等,除了在股市炒一波概念,个别股东套一笔钱之外,好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不太明显。

一波炒作过后,那些对标英伟达差不多都倒闭了。仅2023年,就有10000多家芯片企业倒闭,搞得大家对大基金反腐的新闻都见怪不怪了。

我们认为,按照以往的途径依赖,这些政策基本上都是修修补补,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变化,所以拉动经济的效果也存疑。

那么结局也就很明显,一直趋势性下滑。

一、为何经济一直没救起来?

一直在救经济,为何一直救不起来呢?

先看一下过去经济是如何起来的?还有人从产业的角度分析,其实就两个:出口和地产。

这是有道理的。

别看过去,我们各行各业发展都很快,也诞生了很多现象级的产业和公司,比如华为、宁德时代、腾讯等等。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相比整个经济规模,它们的体量占比,以及覆盖的范围还太小。

大家可以看一下GDP斜率,我国经济开始腾飞,告别物质短缺,供给相对过剩时期,就是2003年加入WTO之后。

所以,不可质疑的事实就是,我国当初经济腾飞,主要就是靠出口拉动。具体来说就是,对欧美日韩等国的出口。

本质上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都到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打工,他们出卖国内广大民众的廉价劳动力,来换取宏观经济的增长。

老百姓辛苦打工,好不容易赚了点钱之后,又都把钱花在了买房上,甚至不惜背上巨额债务,透支未来几十年的收入。

从下图也可以看出来,我国经济腾飞,一直都有房产伴随。2016年至2021年,房地产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GDP的增长。

这也是一个现实,房地产的高速发展,确实也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动力。

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要解决现在的经济问题,那么必须要重走老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吗?

看看出口,现在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出口,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

再看看房地产,再救,还怎么救?

首付比例、房贷利率、金融条件等等,都是史无前例的宽松,实在想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了。

即便北京、上海买房送户口等等,也不会彻底扭转全国地产向下的大趋势。

地产情况已经完全变了,人口开始萎缩,房价永远涨的信仰也打破了。

以前大家买房并不是因为划算、喜欢才买,而是因为恐慌价格上涨才买,这本身就不是正常状态,因此也不会再出现这个极端状态。

而且,当初为啥要限制地产,还不是因为地产泡沫太大,租金太高,严重挤压了实体经济的生产空间。

现在这些问题仍然存在,所以刺激地产也是左右矛盾。

总结一下,现在出台了很多政策,为啥都不管用呢?

吴晓求说过一句话:制度改革比政策调整更重要,因为制度能让人们更有信心。

就是因为现在的问题,就不是几个具体政策能够解决的,所以任何具体的政策都会显得很无力。

包括,什么降低存量房贷款利率啊,1.4万亿刺激计划啦、去杠杆不能那么激进啊,防止资产负债表衰退啊,开始搞MMT或者QE啊等等。

不信,我们走着瞧。

二、现代经济的真核就是“信心”二字

现在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信心不足。各领域的信心不足。

大家可能觉得说信心很虚,即便都听过“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但是不知道经济学道理究竟是什么。

以前的“金本位”时期,或者农业和工业时代,经济运行还相对“客观”。基石也相当坚定,就是黄金、就是工农业产出等等。

到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石就非常虚了,因为追本溯源就是:法币。

法币的基石是什么?老百姓的信心啊。只有老百姓都信任你,你的法币才有价值。

像非洲某些国家,动不动就恶性通胀,为啥?就是老百姓不信你法币,他们宁愿要美元也不要你的法币。

如何保证法币流通,以及信用扩张呢?金融体系。

而金融体系的基石也是,信心。

如果没有老百姓的信心,再强大的银行,再强大的金融体系,也会一夜坍塌。

你看看,哪个银行经得起老百姓挤兑,哪个金融体系经得起老百姓砸锅?

从货币政策也能看出来,你央行释放再多流动性,再大水漫灌,只要市场主体没有信心,水就不会往下流,就是不会产生信用扩张。

这在经济学上就是“流动性陷阱”。

所以,我们知道,别看现代经济多么辉煌,多么强大,但是他的“核”其实非常的“虚”,就是“信心”二字。

而当前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信心不足。

三、经济增长到底靠谁的信心?

如果把市场参与主体大致划分一下,可以划分为裁判员,企业家和消费者。

要么靠企业家,要么靠消费者,不可能靠裁判员。

过去我国的经济增长,靠的是什么?企业家信心。

当时大家对未来很有信心,觉得到处充满了机遇,再不出手就跟不上时代了。

于是,很多人南下创业,就连很多高级公务员也都选择下海搞钱。

那个时代,经济增长靠的就是投资,靠的就是超前投资。

基建、房地产、制造业等等,这些投资远超过国内消费需求,消费者并不重要。

所以,在企业家信心爆棚的情况下,即便消费者没有信心,我们过去仍然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

现在什么情况?不少企业家失去了信心。

当然也有人说,信心没消失,只是转移了,从上一批企业家身上转移到了下一批企业家身上。

这只是上面乐意听到的好听话,你看看近几年多少富豪移民国外就知道了,如果多跟企业家群体聊聊天体会就更深。

现实情况就是,很多企业家信心都不太大。

企业家失去信心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一些极端网友天天在网上对资本家喊杀喊打,而且平台还默许这些言论等等。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法治”。

前一段时间,查税倒查20年,之前的税收减免又要了回去,各地开始出现“远洋捕捞”等等,影响非常大。

政策翻来覆去,严立法选择性执法等等,企业家别说有投资发展的信心了,他们甚至担心说不定哪天自己就进去了,积累了大半生的财富也没有了。

如何提振企业家信心?就是需要给他们稳定的预期。

这种情况不改变,你出台再多政策,效果也不大,企业家仍然不会扩大投资。

他们仍然是一门心思的在海外扩大投资,分散整个家族企业的经营风险。

注意一点,靠企业家信心拉动经济,靠投资拉动经济,是有上限的,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只有在经济发展早期可以这样玩儿。

否则,非洲就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了。

实际上,经济要想长久稳定的发展,只能靠消费者有信心。

经济学上讲,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之所以是最优选择,是因为消费者的消费有刚需,能够平稳经济周期的波动,其实这些解释都太皮毛。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最大的核心是,他们会想方设法的呵护广大的老百姓,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的民众。

目的是,让他们对法币有信心,对金融系统有信心,对经济有信心。

为什么重视基尼系数、贫富差距、以及老百姓救济、社会上升通道等等,就是让老百姓看到希望,让他们对未来有信心。

经济增长和个人体验之间一直存在温差,就不是好的经济增长。脱离老百姓的经济增长,就是无效经济增长。

这种经济增长就是无根之木,看起来很强大其实很脆弱,比如当年的苏联。

所以,我们特别要警惕经济虽然强劲增长,但是只有个别行业,个别群体获益,广大老百姓享受不到经济发展成果。

记住一点,只有老百姓有信心了,经济才能长期增长下去。

最后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提振老百姓信心?

其实,这不是出台一个政策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一系列制度设计,从分配机制上更偏向老百姓一些。

比如,短期来说,就是给老百姓发钱,或者两三年内暂停房贷等等,先让老百姓保住当下。再往后一点就是,让他们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预期。最后,给老百姓足够的社会保障,让他们有钱之后敢花钱。

总之,不能可劲儿的薅老百姓的羊毛,得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经济增长,源之于民,也该惠及于民。

只有这样,老百姓的信心才会起来,企业家的信心才会起来,整个困局才会彻底扭转。

欢迎加个人微信cjshicha(财经时差)交流,点击下面关注我们备用号。

资本时差
先做财务分析,揭露财务造假;后做宏观研究,制造多篇千万级百万级文章。现在转型研究策略,专注研究基金、A股、债市、人民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