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文基地”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十五】致力将龙文化发扬光大——访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教师李艳

教育   2024-08-16 16:30   上海  

本文字数:1623,阅读时长大约7分钟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简称“民文基地”)成立至今已经10周年啦!

10年来,“民文基地”旗下各具特色的11个基地,不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和发展的内涵,创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和发展形式,通过积极开展市级特色讲座、专题培训及个性化活动,使受众在广泛参与中丰富文化体验、感悟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

10年间,11个基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及负责人。基地的发展,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成才与就业”微信公众号自7月15日起推出“民文基地”优秀教师、优秀负责人两大系列报道,其中包括20位优秀教师、9位优秀基地负责人。

今天基地推出的第十五位优秀教师,是来自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李艳老师。

(两大系列报道排序不分先后)








致力将龙文化发扬光大


依托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10年来的探索实践,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以龙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不断加强育人主阵地作用,聚焦龙文化传承教育内涵建设,努力推动龙文化发扬光大。


李艳,作为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学生科科长,多年来承担着龙文化传承教育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在她及基地诸多教师的努力下,学校作为沪上唯一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质的中职学校,以国际交流和多种外语为特色,依托多个社团,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国际化发展战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文化内涵的高技能人才,使基地传承教育活动的受众增进对龙文化的了解并增强文化自信。


















01
探索多元路径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时代更迭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龙文化。2013年起,学校开展‘以舞龙为龙头’的民族文化特色教育;2014年,风筝、龙舟社团相继成立;2015年,学校成功申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李艳回忆说。


申报成功后,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在教育实践、素养培育、特色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三龙社团(地龙——舞龙、天龙——风筝、水龙——龙舟)与竹竿舞社团、射艺社团一起构成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的五个主干社团;同时,基地逐步打造武术、汉服、礼仪等外延社团,并拓展非遗项目杨氏太极、顾绣等的社团,学生在各类比赛、文化艺术活动中展示风采,传承和传播龙文化的美感和内涵。


“2010年,我刚开始接手社团工作时,社团数量仅八九个,不同社团的发展也参差不齐。我每天都‘泡’在社团里,想办法、做策划。后来,通过骨干社团带动小社团,基地慢慢有了几十个社团,发展也越来越好。”李艳欣慰地说。


02
做到三个“融入”
多年来,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通过不断丰富内涵建设和文化建设,把传承教育工作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深度相融,做到三个“融入”——融入学生成长、融入德育活动、融入国际交流活动。


融入学生成长,营造文化氛围。基地的三龙社团每年都认真备战上海市龙文化全能赛,以赛促建。“在我印象中,有个学生通过全能赛实现了蜕变。当时,他由于击剑受了伤,一直萎靡不振。龙舟社招募社员时,他自我否定,选择放弃。后来,在学校带队老师的帮助、鼓励下,他积极加入龙舟社团,在一场场比赛中收获了成功,重燃了信心。”李艳回想起这名学生的经历,还是很感动。除了竞赛,李艳说:“我们还精心布置文化墙、汇编优秀社员事迹、新建龙文化展馆等,努力把龙文化这个抽象的文化符号具像化、日常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龙文化的意涵。”


李艳(左列第二排右)及基地老师带领龙舟队参加第十一届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


融入德育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李艳介绍,基地一直以来深度挖掘龙文化内涵,不仅精心设计9条卡通小龙的形象,还结合劳模育人的“工匠龙”形象,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


融入国际交流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基地将龙文化知识的学习与面向国际学生开设的国际汉语、商务汉语及中国文化体验实践课相结合,帮助国外师生了解龙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3
社会影响
除了校内的传承教育,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还依托市级平台,不遗余力地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在全市乃至全国层面对龙文化进行展示和宣传。“多年来,基地坚持送教上门,在中华艺术宫、社区等场所开展中国传统风筝的制作与欣赏讲座;在东方体育中心、浦东三林河道开展龙舟操作技巧培训……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惠及广大市民,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龙文化的社会影响。”李艳说。


据李艳介绍,基地在品牌宣传方面也与上海市龙狮、龙舟、风筝等协会达成了合作。借助专业协会的力量,基地常邀请专家和教练,比如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桥职业技术大学的高校教师,为基地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并担任传承教育活动的主讲人。


展望未来,李艳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继续思考如何将龙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与学校文化相融,与教育教学结合,也会主动探索数字赋能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责任编辑/孟优悠


推荐阅读



【“民文基地”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十二】传承“埿金彩塑” 当好非遗传人——访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教师詹美燕
【“民文基地”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十三】助力珠算文化熠熠生辉——访珠算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教师王玮
【“民文基地”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十四】推动珠算文化在当代的发展——访珠算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教师顾非非



成才与就业
《成才与就业》的主要读者是一群充满青春活力、富有上进心的有志青少年。《成才与就业》\x0a始终致力于不断满足青少年学生读者对职业指导教育的需求,为他们求学、求职、求发展助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