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文基地”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八】“艺”起来 听民族音乐——访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教师王俊侃

教育   2024-07-31 16:30   上海  

本文字数:1901,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简称“民文基地”)成立至今已经10周年啦!

10年来,“民文基地”旗下各具特色的11个基地,不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和发展的内涵,创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和发展形式,通过积极开展市级特色讲座、专题培训及个性化活动,使受众在广泛参与中丰富文化体验、感悟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

10年间,11个基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及负责人。基地的发展,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成才与就业”微信公众号自7月15日起推出“民文基地”优秀教师、优秀负责人两大系列报道,其中包括20位优秀教师、9位优秀基地负责人。

今天基地推出的第八位优秀教师,是来自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的王俊侃老师。

(两大系列报道排序不分先后)






“艺”起来 听民族音乐


2017年11月,一场名为“我的笛箫艺术之路”的讲座在上海图书馆举行。青年笛箫演奏家王俊侃向现场400余名听众分享了他的从艺历程,并与他的学生和朋友们一起现场演绎了多首笛、箫名曲。“当时整个多功能厅坐得满满当当,还有不少人是站着听完讲座的,现场反响非常热烈。”王俊侃回忆道。


彼时,王俊侃作为主讲人,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竹笛专业教师的身份,参加了由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之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组织的市级特色讲座;现在,作为基地的科室负责教师,王俊侃正通过组织、策划各类活动,带领大家“艺”起来感受民族音乐之美。




















01
接过“接力棒”
1989年出生的王俊侃自幼学习竹笛,10岁即考入上音附小;2015年从上海音乐学院竹笛硕士专业毕业后留校,进入上音附中民乐科工作。


“2013年,我就成为附中的竹笛外聘教师,因此‘民文基地’的工作一直也在参与。”王俊侃介绍,上音附中于2014年正式挂牌“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当时,他便在基地首位负责教师应皓同的带领下,一起推进基地的各项工作。后应皓同因工作繁忙“请辞”相关工作时,王俊侃便自然成了基地科室负责人的不二人选。


2019年,王俊侃接过基地工作的“接力棒”。“当时接下这份工作时没有任何犹豫,因为之前在基地的各项活动中,策划、主持、摄影等活儿我都干过,感觉自己已完全融入、习惯这份工作了。”王俊侃说。


接手工作后,王俊侃发现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最不擅长的财务工作。“预算、报销工作非常琐碎,而要求又很严谨、细致,好在应老师毫无保留地教授,学校财务不厌其烦地指导,现在我也能独立完成了。”王俊侃说,“很多时候,手头的教学工作与基地工作会交织在一起,我常常需要加班,因此门卫师傅对我晚上10点出校门也习以为常了。”

02
是付出也是收获
7.05万人次!2023年10月29日,由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推出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当代演唱研究与推广”市级特色讲座,直播当日点击量即创新高。这场在中华艺术宫举行的讲座,现场名额直接被“秒杀”,很多听众还站在场外“蹭”听。


王俊侃竹笛演奏现场

在王俊侃的组织、策划下,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推出的很多活动成为“爆款”,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比如创意竹笛与钢琴踢踏舞、音乐中的奋斗史、江南音乐文化寻根等。对此,王俊侃开心地表示,基地工作的开展也给他自身带来很多收获。“作为一名竹笛专业教师,我之前只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研究、实践,而基地工作,让我的工作内容、性质都有了一定的拓展,提升了个人的组织、策划、协调能力。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让我拓宽了自己的边界。”王俊侃谦虚地说。


收获的同时,王俊侃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让优秀的民族音乐得到传承、发展。“希望能用更多元的方式走出去,形成多方联动,让更多人了解、喜爱民族音乐,能近距离地接触到中华民族音乐艺术,欣赏到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王俊侃说。


责任编辑/孟优悠


推荐阅读





【“民文基地”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一】品茶香 传茶艺 育新人——访博雅茶韵传承教育基地教师颜晓红
【“民文基地”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二】让更多的人了解、爱上中国舞——访中国舞传承教育基地教师徐礼
【“民文基地”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三】让工艺美术永葆生机和活力——访工艺美术传承教育基地教师张保顺



成才与就业
《成才与就业》的主要读者是一群充满青春活力、富有上进心的有志青少年。《成才与就业》\x0a始终致力于不断满足青少年学生读者对职业指导教育的需求,为他们求学、求职、求发展助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