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的,诺贝尔奖颁给了谁还真跟孩子学习有点儿关系

教育   2024-10-12 21:32   广东  



嗨,姐妹好呀~

最近诺贝尔不是陆陆续续公布获奖得主了嘛?据说是——
 
爆冷了爆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人工智能“鸠占鹊巢”了?(hh开个玩笑)
 
但是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确实是颁发给了非传统物理领域,而引起了那么大的争论,主要是因为大家预测获奖得主的时候,基本上是往传统物理领域上去推测,根据以往的颁奖经验,也应该是传统物理领域。

图源@中科院物理所

但万万没想到,居然是人工智能(诺贝尔化学奖也是颁发给了人工智能相关研究者)。

很多人看到会说获得诺贝尔奖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自己的孩子离诺贝尔奖远着呢,难不成努力下还能争取个诺贝尔奖不成。

其实看这类信息,除了看它表象之外,我们还要着重看事件透漏出来的本质信息。

往往新事物刚出来,跟着走大方向都是不会错的。像前段时间很热门的“科技特长生”也是这个性质,值得各位关注孩子教育的父母重视,因为它极有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下面给大家说这次透露出来的一些可借鉴的隐藏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培养孩子?人工智能领域的培养如何规划?

诺贝尔奖都颁发给人工智能了

孩子要紧跟上吗?


这次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都颁给了人工智能,或许早前就有迹象。

人工智能啊,这几年的大热门,各行各业也都有被AI影响到,甚至孩子的学习生活也不例外。

还记得去年我和大家分享弟弟的课表嘛,当时人工智能就已经正式进入孩子的课堂了。


目前国内校内的人工智能课,主要是给孩子做编程、机器人启蒙的课程。

在课堂上,人工智能通识、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编程、智能机器人开发着四大板块的知识点是孩子需要学习的。

和诺贝尔物理学奖上的人工智能还是有那么亿点不同,不同的点在于孩子学到的是皮毛(但也是基础)。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而诺贝尔奖上的人工智能重点更在于模拟人类智能,但其中牵扯的依然还是有孩子在校内所学的那些基础内容。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孩子未来的发展机会。

虽然如此,但我更加看重的是内在底层的能力——依托兴趣浇灌出来的创造能力。

用什么来支撑孩子能力的成长?


仔细深扒一下得主的经历,你会发现他们的成才之路,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兴趣”引领的。


他们所拥有的底层能力都是依托兴趣浇灌出来的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特质也正是现代教育所提倡孩子培养的,社会各方所支持的。


像国家教育部在22年就出了一份文件《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就是这个。👇


(上下滑动,进行查看)


这份文件里面总共有43项比赛,其中自然科学素养类23项,人文综合素养类12项,艺术体育类8项。


每一类比赛都要求孩子有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像自然科学素养类里面的前三项《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都是需要孩子具备人工智能、编程、机器人相关知识,并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


从本质上来看,这份文件也是希望孩子能往这些方向发展,希望孩子的兴趣爱好都能够在这些活动里面得到展现。


而且目前社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也有一定的红利,这个领域都特别看重孩子的底层创造力。


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该领域快速发展,像大家熟知的“科技特长生政策”“科学素质教育培养”等等。



只能说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孩子,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都能够享受到一定红利,这便是我们说的蓝海领域。


我昨天刚把哥哥过去一年多参加这些活动的证书,录入进广州市教育局科学教育证书官方认证通道了,你看,一共12张证书,已经超过了97%的用户。



为了鼓励孩子们多参加科学素质类赛事,教育局还专门开辟了官方认证通道,这是非常重磅的举措。


如何在校园外浇灌孩子的兴趣?
从家长角度看

校内的学习情况大家也是深有体会的,进度慢,时间紧凑,大部分时间还是以学科学习为主。



虽然校内也有部分的兴趣班,比如大家常见的430课程。


但校内兴趣班还是有不足之处的,原因有二:


第一校内兴趣班不是有始有终的规划,只是眼下的零散学习(不成体系的那种)、兴趣培养。


但要说是否能长远发展,只能是起个点火作用,后续能不能燃起来,还得看父母的规划。


第二是针对性不强,校内的学习为了兼顾到大部分孩子的情况,普遍都是取一个中等难度的教学方案。


这样就会出现——


起点高的孩子吃不饱,

起点低的孩子听得懵懵懂懂。


所以基本上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在这个领域沉淀的家庭,校外更高效、更加体系化的课程内容,是需要配置的。


我的大原则就是从兴趣和长板出发,以终为始的规划孩子的教育,这比盲目推娃或者直接躺平,更负责也更有效。


这句话有两个关键信息要注意:


  • 从兴趣和长板出发


我给孩子选兴趣班的原则,就是要孩子自己打心底里喜欢,自己对这一领域感兴趣。


正是因为兴趣的支撑,所以孩子即使校内学业很繁重了,依然也能坚持学习机器人、编程、钢琴和美术。


正是因为热爱的支撑,所以哥哥即使被机器人虐千百遍之后,还是能稳下心来继续攻克,调整参数。


  • 以终为始


孩子的兴趣是否能得到发展继而内化为自身的优势,就需要父母的规划了。


规划规划,说到底就是得想清楚这些问题:


孩子学习的起点在哪?

孩子学的出路在哪?(不一定都要功成名就)

在学习的每个阶段会遇到怎样的难题、备选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自己能够给孩子最后的依托是什么?(能给孩子找到什么样的资源)

......


然后再整合这些内容,结合孩子的情况,制定一份孩子的学习规划。规划很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


而且这里还会遇到,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同样也是自己从没接触过的,但有句是这么说的:


自己没有弄清楚的东西

也不要随便给孩子建议


所以,父母的引路人角色就在此时发挥出来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先为孩子去探路,知道这条路可以怎么走之后,才能带着孩子一起走。


另外,我还想说一点大家容易忽视的,就是——


  • 给孩子一点留白时间


留白”一直都是我们家时间规划表上的常驻。


“留白”是东方古老的哲学,是通过“无为”来达到“有为”的效果。


所以即使孩子有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我都会给孩子的每天留点空白时间。


有时候,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上面有讲到,哥哥弟弟其中一个兴趣爱好就是机器人,在机器人领域他们的想象力了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挥。


在评论区经常有人给我留言说说孩子每天都这么忙?不会是被迫的吧?


完全不是。哥哥弟弟在机器人、编程领域深耕了好多年了,纯属是因为他们打心底里喜欢,而我就负责托举他们俩。


孩子们当时是跟着萌芽战队的全部小朋友一起学习的,所以他们是越战越勇,一次失败了也没有说下一次就不去参加了,队里其它小伙伴也是这样的。



▲ 2023年参加的世界机器人大赛

你知道的,现在学校不少选拔都很看重孩子成长的连续性,赛事积分也逐渐越来越得到重视。


所以也应部分姐妹的需求,我们萌芽战队将再次启航,给还想参加机器人国家白名单的孩子搭路。


这次的机会对南方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姐妹很友好我们会集中在广东佛山进行线下培训,等到12月份再去广西某个城市参加具有高含金量的国白机器人竞赛。比赛都是个人赛,我们只是一起学习,共同提升。

下周一,我们会给大家打开报名通道,大家可以提前预约我们10月14日中午(下周一)中午11点的直播。

👇点击报名通道在这里👇

👇下播后购买👇


只要孩子是1-6年级,对机器人编程感兴趣,不管有无基础都可以报名参加。

因为萌芽战队的教练和服务都很给力,能够帮助孩子在短时间内比较快去地提升能力。

关于机器人国家白名单赛事更多细节的东西,涉及到核心信息差,我不方便在这里明说,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扫码添加我们小助手。👇

▲长按扫码,添加小助手▲


萌芽战队之前也组织过很多这样的大型比赛 ,所以我们教练团队的实力大家是可以放心的,教练们都具备非常丰富的赛事指导经验

面对这种大型比赛,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高效方法,引导孩子更好去面对比赛现场的各种情况 。

只要跟着萌芽战队的节奏来,不管是你家孩子已经参加过比赛了,还是从来都没有参加过该类比赛,他都有机会去不断挑战自己的上限,不断突破自我。

萌芽战队往期战绩

作为家长,我们不要自己觉得孩子不行那就是不行,很多时候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有耐力。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想要成长、想要挑战、突破自己,从来都不是等机会来的,而是需要我们主动出击,这是今年最后一次冲刺机器人国白赛事了机会了!要抓牢了!




👉这一次感觉自己强得可以,竟抓住了孩子破圈的机会!

👉陪娃走过才知道,这条路径绝对是特长红利的好选择!
👉 在总决赛现场,我把机器人比赛的“信息差”整理了一遍
👉我定了机票,准备和40多个家庭一起,河北廊坊走一遭!
👉说个广州中小学生的信息差,原来全国的科创特长苗子是这样培养的
👉我的社群被喜讯淹没,这些兴趣班的春风真来了
👉我3年前预言的教育新趋势,没想到今年真来了!


萌芽研究所BUD
萌芽,港大毕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会员,曾居香港,现居广州,畅销书《教养力》《这样养育,孩子才有自驱力》作者,育有两男孩,希望与你一起做自驱型养育父母,培养有自我驱动力的孩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