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参与亲子阅读的比例从10%提升至50%!新时代的父母是什么样?在这场年会上专家们说……

教育   2024-12-31 17:21   上海  

数字时代“教联体”该如何建设?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育儿难题,该如何应对?家庭教育如何更好地落实“法治”?12月26日至29日,第二届家长学校创新年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年会以“协同共育·构建‘教联体’新生态”为主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负责人和家庭教育骨干教师齐聚一堂。本次大会聚焦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入探讨“教联体”建设的前沿理论与实践路径,全面展示了数字化赋能家校社协同的创新成果。


新教育核心: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时代呼唤新父母,家校协同应致力于新教育。”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卢志文在开幕讲演中深入阐释了新教育的内涵理念,指出新教育实验是一种行动哲学,旨在激发学生潜能,倡导教师自主发展,鼓励学生自我探索。
他坚信新教育的核心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他强调,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信赖、同行佩服、自我认同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好学校,呼吁用新教育共同推动教育变革,探寻教育的新未来。

第二届家长学校创新年会在上海举行
教育责任边界的清晰划定是实现家校协同的关键。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邓铸教授从家庭与学校的角色定位入手,深度探讨了家庭与学校双方教育责任边界模糊对协同育人实践的影响。他强调,明确家校双方的责任边界是实现有效协同的前提,只有在尊重各自角色与功能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真正的教育合力。
家校社共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核心作用,其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协同育人的质量与成效。上海市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市级核心项目组专家、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建工作部副部长、上海市督学李敏博士结合上海市全员导师制背景,提出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框架。她将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划分为四个核心维度:群体指导、个体指导、活动组织和规划实施能力,为教师在家校共育中的角色定位与能力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心理健康教育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殷飞博士聚焦“教联体”建设,详细阐述了家校合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校家社协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他指出,通过多方协作与资源整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实现全面育人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虹口区:推动数字化“教联体”建设,设立“法治观察点”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虹口区学校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汤国红从跨部门协同的高度,深入剖析了“教联体”建设在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她指出,虹口区以“数字家校”平台为核心支点,成功实现了从单一部门深耕细作到跨部门数字化联动、从零散活动到项目化推进、从“活动找人、课程找人”到“人找活动、人找课程”的重大转变。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虹口区构建了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的数字化“教联体”育人体系,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多样化、便捷化的学习路径与活动选择,全面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虹口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汤国红介绍“教联体”建设
“通过这一平台,虹口区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出上千门个性化课程和家庭教育讲座,精准满足家长多元化需求,明显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据汤国红介绍,依托该平台,虹口区创新建立跨部门协作与资源共享机制,推出了如“非遗夏令营”等被家长和学生“秒光”的特色活动,推动“教联体”机制落地生根。2023年,虹口“数字家校”项目荣获区域家长学校创新案例,成为数字化教育的标杆,为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实践范式。
27日下午,虹口区学校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化“教联体”专题研讨暨展示活动。虹口区法院、老干部、妇联、科协、民政、司法和区少工委等参与虹口跨部门数字化“教联体”的7个部门的相关领导,从课程资源共享、未成年人保护维度进行了深度研讨,展示了各部门立足工作定位的特色活动项目和课程项目,呈现出跨部门数字化“教联体”的巨大优势。
为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实,会上,虹口区学校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法治观察点”举行揭牌仪式,虹口区司法局副局长夏玲为观察点揭牌并为首批“法治观察员”授证。
“我们很希望倾听到来自学校的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我们精心挑选了法制专家、知名律师,还有我们的公证员为“法治观察点”提供法制保障。通过设立这个观察点,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帮助我们密切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变化,尤其是关注他们的一些心理和行为变化,让我们可以提前对他们进行一些干预和支持。”据夏玲介绍,此次“法治观察员”的队伍包括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律师和公证员。

虹口区学校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法治观察点”揭牌

为首批“法治观察员”授证
作为数字化“教联体”建设的重要实践之一,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数字家校启动仪式在年会期间举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副校长冯志兰在启动仪式后作了主旨报告。冯志兰指出,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与方法,未来学校的建设需要以数字化平台为核心,推动家校社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构建更加紧密的“教联体”协作机制。她强调,数字化“教联体”不仅是教育协同的新模式,更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提升育人效能的重要途经。

静安父子阅读联盟:父亲参与亲子阅读的比例从10%提升至50%

年会重磅发布了年度家长学校创新案例和优秀案例,呈现出区域和学校层面的多样化创新样态。本次年会特别设置了主题分享环节,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项目案例展示,全面呈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和启发。
在区域案例中,上海市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分享了静安父子阅读联盟的实践经验。自2011年成立以来,联盟通过阅读分享会、每年两季的阅读书单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吸引了更多父亲参与亲子阅读,让父亲参与亲子阅读的比例从10%提升至50%。联盟利用“教育+出版”的模式,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推动了父亲角色的回归,也构建了家校社协同的教育新生态。

年会重磅发布了2024年度家长学校创新案例
学校层面的案例展示同样精彩纷呈,涵盖家长学校课程开发、家校协同机制建设及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等多个维度,充分彰显了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创新能力。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创新打造“家委坐班办公制”,首创“成为优秀的小学生家长50讲”“爸爸俱乐部”“祖辈工作坊”“月月有约沙龙”等家教指导品牌课程,点亮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成长幸福。
在家校协同机制建设方面,各校通过创新实践,搭建了家校沟通桥梁,推动了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入发展。上海市闵行区实验高中通过“家校连线”项目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让家庭教育更有“温度”,有效促进家校沟通与协作。上海市虹口区霍山路小学围绕“阳光家长”培养路径,结合学校实际,探索通过家校协同机制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素养,营造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
此外,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创新实践中,各地学校涌现出许多温暖而富有成效的案例。上海市奉贤区江海第一小学建立了“百分爸妈”咨询室,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咨询与心理支持。北京新学年教育家校共育领衔人吴虹分享了“新父母共读营”项目,帮助家长提升家教水平,成为家校合育的“粘合剂”。
据悉,作为“教联体”的创新实践,“家长学校创新发展联盟”由家庭教育专业培训网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家庭教育专委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作为民间发起的公益平台,在第一届家长学校创新发展年会上宣告成立,得到了各方面的积极响应,首批成员单位约200家。本次年会新增了103家单位申请。为了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积极发挥公益平台的资源互联作用,会上举行了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授证仪式。首任理事长单位为虹口区学校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摄影:顾超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
分享: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


东方教育时报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