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心语|从新新相吸到心心相惜,“五新”教师顾贝倍加载于52页PPT里的教育心声

教育   2025-01-01 16:37   上海  



人物介绍

上课时的顾贝倍


官方版:顾贝倍,2002年生人,上海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毕业生,2024年8月成为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中学储备教师。
师生版:不会人工智能的数学老师不是好班主任。
自述版:我是“五新”教师——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新教师、新班主任,接手的是六年级新生。


2025年的第一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位“00后”的“斜杠”教师顾贝倍。虽然入职不到半年,但他对教育颇有自己的思考。一个半月前,在新生入学后的首场家长会上,顾贝倍用52页PPT展示了班级所有学生自入校以来在校听课、作业反馈和各种活动的点点滴滴,其用心与细心打动了与会家长。
“一开始是新意,到后来则是心意。只要用心,就能做好。”新手教师顾贝倍回顾了他与新生及其家长之间从新新相吸到心心相惜的过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新”教师顾贝倍的内心世界,聆听他的教育心语。



心语

   “表扬要具体,批评则点到为止。


这是顾贝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在52页PPT里着重与家长分享的教育心得。表扬和批评都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但如何恰当地运用,却是一门艺术。

一次数学课上,顾老师正在讲解一道题。学生们或低头沉思,或奋笔疾书,教室里弥漫着紧张而专注的气氛。突然,平时不太起眼的学生小杰(化名)举起了手,他自信满满地说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顾贝倍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到小杰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声说道:“小杰,你的解题思路非常清晰,特别是你在处理这个关键步骤时,采用了逆向思维,这样的方法不仅简洁明了,而且避免了复杂的计算过程。同学们,我们应该向小杰学习,勇于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

顾贝倍的表扬让小杰的脸颊泛起了红晕,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从那以后,小杰在数学课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而对待批评,顾贝倍则更加注重方式方法。有一次,班级里发生了一起小摩擦,两个学生在课间因为一点小事吵了起来。顾贝倍得知后,并没有立即批评他们,而是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耐心地询问事情的经过。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顾贝倍对两位学生说:“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今天这件事,你们都有不对的地方,但我相信你们都不是故意的。我希望你们能够互相道歉,握手言和。记住,批评不是目的,改正错误才是我们的目标。”

顾贝倍的批评既严肃又温和,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他的关心和期待。从那以后,两名学生间的关系更加亲近了,班级里的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了。


心语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关键在发现。


虽然才做了半年不到的班主任,但在和家长的接触中,顾贝倍发现他们大多有一个共同点——说孩子优点时常轻描淡写,而说缺点时总浓墨重彩。顾贝倍觉得这事“搞反了”,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他们或许有着不同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方式,但都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可能。作为教育者,最难的也是最应该做的就是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小雅(化名)是一个性格内敛、成绩并不突出的女生。平时,人工智能社团活动时,她总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鲜少主动表现自己。然而,在一次社团组织的动手制作项目中,顾贝倍却意外地发现了小雅的独特之处。

那日,社团成员们聚集在一起,准备制作一款简易的智能小车。在实验室的桌面上,小雅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她不仅细心地研究着各个零件的构造与连接方式,还主动向顾老师请教更为高效的编程技巧。在紧张而有序的制作过程中,小雅的眼神中闪烁着专注与热情的光芒。

展示作品时,顾贝倍邀请小雅走到台前,分享她设计智能小车的思路与制作过程。小雅的发言条理清晰,见解独到,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顾贝倍也对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心中充满了惊喜与欣慰。

此后,受到鼓舞的小雅变得更加自信与活跃,她不仅在后续的项目中频频贡献出精彩的设计,还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创新大赛。

除了小雅之外,顾贝倍还发现社团里许多学生在动手制作上的闪光点。有的擅长编程,能解决算法问题;有的擅长设计,能快速绘制出作品草图;还有的擅长调试,总能在关键时刻助团队一臂之力。同样地,班里的学生也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音乐,还有的擅长体育……顾贝倍用一颗细腻的心,耐心观察着每一个学生,用心去发现他们身上的独特之处,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在他的引导下,社团和班级里的学生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优点和特点,变得更加自信和快乐了。


心语

    “向所有人学习。”


“小顾老师,你设计的团队活动好有创意。”“我跟我弟弟学的,他们高中生喜欢这些,我想初中生也会喜欢的。”

“小顾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用原神游戏抽卡的方式管理班级的?太受学生喜欢了。”“我跟学生学的,既投其所好,也能‘用魔法打败魔法’。”

面对其他老师的夸奖,顾贝倍把自己的创新尝试归结为自己乐于向所有人学习,其中包括他的弟弟和他新接手的学生。

弟弟陈智昊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性格开朗,成绩优秀。在哥哥顾贝倍成为“五新”教师后,弟弟便成了他工作上的好参谋。一次,弟弟无意间说起校园里的趣事,那些关于团队合作、友谊与成长的点滴,让顾贝倍瞬间来了灵感。受此启发,顾贝倍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班级活动的设计中,别出心裁地推出了“青春密室逃脱”“梦想接力赛”等活动,学生们积极响应、踊跃参与。

如果说一开始那些充满新意的活动是“噱头”,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约一个学期过后,新意早已化为心意,真正吸引学生的是师生间互相理解与珍惜的情谊。

学生们大多喜欢玩游戏,课余时间相关话题总会成为班级“热搜”。于是,学习人工智能的顾贝倍将计就计,模仿《原神》人物和情节,精心构思了一套别出心裁的“学习抽卡”机制。每当学生按要求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是在学业上有突出表现时,他便能获得一次抽取特制“知识卡”的机会。这些卡片上,或是绘制着栩栩如生的游戏人物图案,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细心与关心;或是书写着温暖人心、鼓舞士气的励志话语,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学生的期许与激励。更令学生兴奋的是,部分卡片还隐藏着班级管理的特殊权限,这如同探险中意外寻得的宝藏,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添加了最强装备。班级的氛围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师生们仿佛置身于《原神》那奇幻而神秘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与未知的惊喜。

“五新”教师顾贝倍

顾贝倍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以年轻而炽热的心,与学生们并肩同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找到了动人的共鸣。

“当然我最多学习的还是我的两位带教师父——侯玮婷老师与沈安晴老师。”顾贝倍说,正是因为在实习期从两位师父身上感受到上大云中对人的尊重与呵护,他才婉拒了其他学校的编制,而选择在这里做一名储备教师。“关键是人,人是关键!”顾贝倍坚定地说道。

教育视点


点评人1:侯玮婷 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中学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 顾贝倍的德育导师
点评人2:沈安晴 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中学团队干部 顾贝倍的思想导师和学科导师

家长感言


顾贝倍老师作为教坛新锐,积极拥抱科技浪潮,教学上深入浅出,巧妙借助智能教学手段即时反馈学习成效,激发学生探索欲,为教学注入创新活力。课堂启智,课后暖心,育人有术,点滴皆为师表风范。平日,他常以照片形式捕捉孩子成长光影,于家长会PPT 中铺展,恰似一张张岁月书签,让成长有迹可循,邀家长们共赴孩子的成长之约。
——程果妈妈
顾老师是一位充满活力且教学有方的教师,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关心与支持。他经常与家长沟通,及时分享学生在校的表现和成长。顾老师擅长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追求卓越,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校园生活中,他用相机捕捉孩子们每一个难忘的瞬间,无论是新生训练营、中秋节活动还是年级大会,他都会与家长们分享这些珍贵的记忆,帮助家长们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园的成长和进步。
——陈祥麟妈妈


彩蛋时刻


“我们的采访是刊发于纸媒还是新媒体?”“需要拍视频的话我去换件衣服。”“哦!你就是写我们学校德育团队的那位记者啊!”“报道什么时候发?我让所有家人和朋友都关注并转发。”……和大多数腼腆的受访者不同,“00后”的顾贝倍在见到记者的第一时间就一阵输出,让人觉得,青春和热情正以一种蓬勃的姿态四溢开来。
当记者不免俗套地问起“拒绝其他学校有编制的岗位后家人的反应”时,顾贝倍也给出了一句意料之中的回答“他们尊重我的选择”。但当顾贝倍介绍自己从小所受的尊重有爱、严慈有度的家庭教育时,记者才明白,这名“五新”教师充满新意与心意的选择自有他的底气。
访谈间,22岁的顾贝倍“金句”频现,而他却淡定地表示,这些都是心里话。于是,记者当即有了一个决定并告诉顾贝倍,他的专访将刊发于2025年1月1日,为他的五新再添一新。听到这个消息,顾贝倍笑得合不拢嘴,但又自信地表示:“挺合适的。”
采访结束,在顾贝倍起身时,记者发现他背后挂着一张海报,上面写着:“努力做一个很哇塞的人!”

文字撰写:赵晓军

照片及视频拍摄:周晓明
视频剪辑:周晓明
轮值编辑:赵婷婷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
分享: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

东方教育时报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