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里海(公众号:fengkuanglihai)
我很长时间没有出去参加过类似的论坛或者交流了,的确是内心不想出去,既不想出去伪装成什么高手给大家吹牛,也不想去听所谓的一些专家的讲座。
我就想一个人呆在自己的小房间,看着远处的绵延起伏的歌乐山发呆。其实我并不是故步自封,而是想找寻内心的宁静,现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一流,想要什么都能迅速获得,哪里还需要到处去交流嘛,有时候交流反而还让自己的内心陷入波动之中。
不过这次比较特殊,因为这个大学的院长是我领导的同门师兄,唉,也只有去了,话说回来,现在能让我不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事的,貌似只有我的领导,以及我娃儿的老师了,其他管他是社会上多牛的人,我想不理就不理,哈哈。上次我出去交流,也是我领导上班的单位的领导喊我,唉,也只有去了。再上次,已经是四五年前了,当时我创立的一个民间金融组织“IFRUN跑否(已解散)”搞活动我主讲。而这几年,所有的什么论坛,不管多牛的人来做讲座,我都没去过,不是我不想吸收他的观点,而是我可以从网上得知他的观点,我又不去拉近私人关系,所以也就没必要去现场了。
去了这所大学给MBA的学生做了下交流,居然有两三个人知道我的名头也关注了我的公众号,但能大致理解我的想法的核心点的应该是没有,的确还是有些观点的不同,例如有观点认为,只能买国企,不能买民企,因为民企容易乱搞,例如有观点认为,只能买大公司,不能买小公司。还好院长给解了围,说不能分民企和国企,民企也有很优质的公司,国企也有治理混乱的。
说下几个观点吧。
第一,如果没有价值判断能力的,最好还是定投沪深300或者是买那种巨型的大而不能倒的分红股为好。我在交流中说,我敢于去做价值发现的投资模式,基础就来源于我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分析公司的能力。有个学生提问说,你我都是普通散户,结果院长插话说,别人可不是普通的小白,别人可是985大学的硕士,而且是全日制的学经济学的硕士,哈哈哈。的确,我虽然在2013年以前都是搞趋势投机,但事实上,从08年在银行当对公客户经理开始,其实我就是一直在撰写企业分析报告,只是没有把这些用到投资上而已,两年客户经理的工作生涯,至少撰写了40份企业信贷分析报告,这不就是基本面分析么?而后,又到分行从事信贷管理和审核工作,每天都要看十多份支行报上来的企业分析报告,几年时间,至少看了上万份,看了几千家公司的报告(存量贷款客户最多的时候有2000多家,每家我都要看),无形之中,这基本面分析的功底那是打得相当的扎实,后来思维方式转移到价值投资来了,这能力就迁移过来了。
第二,关于买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其实这并不重要。雪球方三文的《方略》我一直看的。虽然说有“方三文采访过的投资机构,基本上上了《方略》的节目后,其业绩就会往下走”的魔咒,但内容还是很精彩的,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次对话的是中欧瑞博的吴伟志。精彩在哪里呢?主要是吴伟志把基本面研究和市场先生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讲得很到位,同时他讲了他们自己的经历,那就是资金比较小的时候还是追求赔率和变化,从效率来讲,公司从1到10,绝对值增长10,但倍数增长10倍,而从10增长到20,绝对值也是10,不过倍数只有1倍。但是当资金大了后,小公司的流动性就成问题了,所以就转移到中大型企业来了。虽然之前方三文采访后的基金经理的业绩都下滑了,但我感觉吴伟志应该不会,嘿嘿。
为什么会有这种选择呢?因为小公司的业绩弹性大啊,预期差的机会就大,理论上来说,收益率就会越高。但是,前提是要有价值判断能力,而大部分人不具备这种能力。腾讯港股上市20年,才上市的时候也是市值几十亿的小公司,从小公司涨成中大型公司的十多年,收益非常丰厚,然而涨成巨无霸后,说实话,在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只有分红价值了。
所以,我其实觉得真没必要来区分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关键是公司是否有价值,而且这个价值自己能否看得懂。而一家公司是否有价值,就在“变化”俩字。这里就说到美国这两年的大牛股英伟达了,之所以成为大牛股,原因还是变化,本身都是一家不小的公司了,结果率先搞出来了AI所需要的芯片,业绩爆炸,股价飞天。如果在国内,平安、腾讯等,也有这种级别的变化,而且我提前看到了,嘿嘿,我也会干进去。
今年的投资业绩不行,但最近内心的状态倒是挺好的,加油!我真是不喜欢喧嚣,我还是喜欢坐在我那个小小的工作室,独自汲取大师前辈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