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余先生收到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尊敬的用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尚未扣款成功,系统将在24小时后再次扣费。如有疑问,请拨打客服电话咨询。”出于对未知潜在扣款及可能对个人信用记录产生影响的担忧,他拨打了短信中提供的“客服电话”。电话那头的“客服”以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理由解释所谓的“还款”状态,并向余先生发送了一个链接,敦促他按照指示操作银行卡以便“取消贷款”。这位“客服”还警告说,如果未能成功取消贷款,“可能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记录”。因为涉及到输入银行卡密码,余先生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果断挂断电话,将这位‘客服’拉黑。事后经过一番调查,他发现自己差一点就掉入了骗子精心编制的圈套。
近年来,诈骗分子冒充金融机构客服人员,谎称受害人开通过白条、保险、贷款等需按期支付的服务,或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客服”往往以“需要注销相关服务、账号或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为由,并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为借口,引导受害者入局,一步步骗取钱财。
保持高度警惕杜绝诱导
金融消费者需要了解各类诈骗套路,并在日常生活中对诸如“贷款未注销”、“已开通月付功能”等话术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拒绝任何诱导转账的链接或APP。
了解征信常识合理维权
目前,我国征信中心并不提供逾期记录处理、违规网贷账户关闭、征信修复等相关服务,其客服人员也不会主动联系信息主体。因此,当接到自称是“征信中心客服人员”的短信或来电时,切不可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此外,一旦不慎落入诈骗者的圈套,受害者应立即报警,依靠公安力量挽回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