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过敏的处理

文摘   2024-11-15 11:55   浙江  

麻醉期间的过敏反应是围术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 1/18600-1/353估计死亡率在3.5-4.8%,围术期最常见的四种致敏原是抗生素(47%)、神经肌肉阻滞药 (33%)、氯己定 (9%)。

改良 Ring和Messmer量表常用来评估围术期过敏反应的表型和严重程度,其临床表现分为4级。Ⅰ级,可出现皮肤黏膜症状(如荨麻疹、红斑),伴有或不伴有血管性水肿;Ⅱ级,出现多个器官系统中度受累表现:出现皮肤黏膜症状,伴有或不伴有低血压、心动过速、支气管痉挛(不需要治疗或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即可缓解)或胃肠道症状;Ⅲ级,出现危及生命的单器官或多器官系统受累:危及生命的低血压(持续SBP<50mmHg),心动过速、伴有或不伴有心律失常的心动过缓,严重支气管痉挛(SpO2<90%,气道压>40cmH2O),皮肤黏膜症状,或胃肠道症状;Ⅳ级,心搏骤停或呼吸停止。

围术期过敏反应是一种临床诊断,约1/3的患者无过敏反应的典型临床表现(如荨麻疹和其他皮肤体征),需要与麻醉诱导药物的过度生理反应、气道操作、手术干预加以鉴别。围术期过敏反应最常发生在麻醉诱导后,症状常在接触致敏原几分钟内发作。指南提到支气管痉挛与患者基础气道疾病(如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肥胖相关,同时指出皮肤征象常因灌注锐减及手术铺巾等被掩盖。

(1)肾上腺素的使用。 

肾上腺素是国际上公认治疗过敏反应的一线药物。肾上腺素通过其血管收缩、支气管舒张、正性肌力和稳定肥大细胞的作用来治疗过敏反应。 均指出肌肉注射是大多数医护人员使用肾上腺素的首选途径。然而该指南认为围术期在麻醉科医师的密切监护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更为合适,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较肌肉注射更能迅速改善病情,更精准地达到预期效果。指南也提出了围术期过敏反应发生时肾上腺素的使用建议:①推荐使用肾上腺素50μg(将肾上腺素 1mg稀释至10 ml后取0.5ml)作为成人静脉注射初始剂量。②强调个体化用药,部分患者应用较小剂量(10-50μg)的药物即可起效。③对于难治性过敏反应,小剂量肾上腺素静脉输注较静脉推注更有效,所需总剂量更低,双相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良好,指南建议在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初始反应不理想的情况下,则开始静脉输注低剂量肾上腺素。④如果不能立即获得中心静脉通路,应通过外周静脉给药。指南指出围术期使用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并不合适,强调了早期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的重要性,还提出低剂量肾上腺素静脉输注比大剂量静脉输注更有效,且具有更高的临床安全性。

(2)适当的液体复苏

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几分钟内即可出现相当于循环血量1/3 的液体外渗。指南建议快速、大容量输注液体以恢复和维持足够的循环容量。指南推荐:①初始液体输注量为500-1000ml(12 岁以下儿童为20ml/kg)。②根据临床反应来决定是否要进一步的液体输注。有时可能需要较大的液体量,成人可达3-5L,儿童可达60-100ml/kg。③在过敏反应行容量复苏时,使用胶体液并无明显优势,且胶体(尤其是明胶)本身也可诱发过敏反应。④补液同时通过头低脚高位或抬高患者双下肢可改善静脉回流。如果患者接受了肾上腺素输注和适当的液体复苏,但临床反应仍不理想,则应开始使用二线血管收缩药(除外肾上腺素),但尚无明确证据表明何种血管收缩药最优。

(3)其他药物使用

支气管扩张药 指南建议支气管扩张药可作为辅助治疗,如严重的支气管痉挛持续存在,可考虑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或静脉注射支气管扩张药。没有证据支持或反对静脉注射 β2受体激动药或硫酸镁治疗过敏反应。

糖皮质激素 指南不再推荐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过敏反应的初始治疗,但可将糖皮质激素作为肾上腺素治疗难治性休克或支气管痉挛的辅助药物。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或预防双相反应。相反,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延迟肾上腺素的治疗。

抗组胺药 指南不再推荐抗组胺药用于过敏反应的初始紧急治疗。抗组胺药不能治疗过敏反应引起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症状,也不能改善患者生存率。快速静脉推注H1拮抗药可诱发低血压。在紧急情况下,给予抗组胺药可延迟肾上腺素和其他治疗的治疗时机。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抗组胺药可用于治疗血管性水肿、荨麻疹和瘙痒。

老李飞麻
工作/生活/学习/三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