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乡筑未来奖>初选入围名单公布,公众投票同步启动!

时尚   2024-08-20 22:20   英国  





中国首个可持续乡村建筑实践奖——“乡筑未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采取提名与自我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奖项申报,在中国两岸三地乡村已建成落地的建筑实践均可参与报名,不限于专业建筑师,奖项更看重实践本身而非专业门槛。


自三月奖项启动征集以来,第二届"乡筑未来奖"得到了业内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截止6月30日,本届乡筑未来奖累计收到作品申报200余份。


经过评委会的审慎评选,三个奖项各已选出10个【初选入围项目】(排名不分先后),自动进入下一阶段【终选入围项目】评选。


此外,为了让本届奖项更贴近大家心目中对“乡村可持续”的多元理解,我们诚邀公众作为“第九位评委”,与评委会的八位专家评委一起为三个奖项各选出3个【终选入围项目】(可直接于文末参与投票)。





*点击下方图片展开查看

初选入围项目】*




该项目位于阳朔印象刘三姐园区,设计理念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元素,尤其是竹子,来打造可持续的公共空间,并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将竹灯和竹艺长廊分解成多个单元,方便运输和现场组装。




在建构策略上,我们从尊重地形与气候出发,尽量利用原始宅基和吊脚楼吊层原理,减少山体土方开挖,保留了场地内的大部分巨石和树木,并纳入到与建筑空间的对话中。同时,我们也在建筑设计中向当地传统建造智慧学习,设置了大量的灰空间,一方面也提供足够多的可供人全天候活动的空间,一方面也让建筑群内部的通风采光都更为良好。




项目所在地是九口堰村山谷里6块荒废的宅基地,待建设建筑面积2250平方米(25间客房)。山谷风景优美具有强烈的场地特点,所以我们在设计策略上强调是“刚刚好的设计”,将建筑退后留白给自然和场地。我们对居住类型和聚落肌理进行分析研究,强调单元及单元之间的组合关系,剥离形式,探究空间原型与场地的关系。尝试以最少的基本单元通过组织规则实现多样性的聚落形态。




大伾山悬崖驿站位于河南浚县城东大伾山北崖,建筑坐落在山石之上,建筑主体与山地交织,宛如从山体之中生长出来。主体结构为钢木结构,并以夯土,毛石,藤编,石板瓦等传统材料打造了整体的空间格局。




项目位于马海村田寨组,当地村落仍然保留着以梯田为代表的原生态稻作农业文化景观和木构民居聚落。项目场地上原有一座公共服务建筑,建造质量较差,有安全隐患,村集体决定将该建筑落架搬迁至别处重建。在原址规划建设一座包含阅览、集会、观演、展示和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文化建筑,作为马海村复兴计划的标志性和启动性项目。




项目选址在村口临近河道的道路交叉口一侧,河道为村民提供了清洗果蔬的条件。在过去,村民将蔬菜从田里采摘后,在临近的河道清洗,并在村口等这菜贩收买。新的果蔬市集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用一堵石墙将建筑分为两个功能区,分别给菜贩和游客提供的停车棚和市集空间。我们采用便宜且快速拼装的桁架木构来完成这个市集的建造。




骑力村党群中心位于桐乡高桥街道骑力村村口,由一栋九十年代的中小学校舍改建而成,曾经作为厂房使用过一段时期。这栋建筑与村子和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换着不同的角色,也承载了村内几代人的记忆。




雾里村坐落于怒江东岸向阳的斜坡上,现依然保留着完好的怒族传统建筑风貌和农耕生活,石础木楞筑造的井干式建筑温暖轻盈极具特色, 青灰色片岩屋顶折射着淡淡的光泽,隔岸望去遗世独立,这景象已是当地历代居民共同筑造的最美好的村庄样本。我们在地驻扎一年,从解决原有建造问题、对在地材料的梳理与节点再设计、改造活化空间三个方面着手再建与改造,希望能保留住村庄肌理的同时探索出一种适用于井干式建筑的低门槛、可复制的设计手段。




墟岫园位于云南大理苍山下的田边,由村落西南角一座白族民居院落改造而成。本次改造设计是对白族以院落为中心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当代转译与新生。通过对现场不同年代民居及废墟遗址的统合与梳理、拆改和加建,将传统完全内向的民居院落逐步向外部大尺度的苍山地景打开,在保留传统白族民居院落空间记忆的同时,新生出同时连接内外风景的微型“山水园林”,以及与自然连接更紧密而丰富的当代自然生活方式。




浙水村位于山西太行山里,这里山岩林立,村庄和地形紧密结合,很多房屋都是依山而建,浙水自然书屋也是借鉴了当地的这一传统建造状态,将建筑嵌生于山岩上,书架既是结构柱网体系,也是可以坐靠的区域,同时也是盛放书籍的搁架。所有的基础都是轻型基础,对土地最小程度的自然破坏。









在仅有 4 米宽的田间路上,这张长达 18 米的平面,是和本地社区进行联动的介质。长桌作为“餐厅”本体功能的延续,横亘于山水间,呈现出更为自然性和公共性的语境。2024年,我们在大地长桌组织了一系列与“饮食”主题相关的活动,邀请村民、周边社区居民和游客们一起参与,包括长桌宴、工作坊等,希望打开聚集和讨论的一扇窗,打样提供一种新的乡村公共生活的原型:乡村的时节渐次降临,人们总会在田间如期相遇,而长桌可能在某个时刻获得广度。




为保留场所的原始记忆,以当地羌族家庭中独特的木质结构建筑为联结,在建筑体量、结构上作在地化表达处理,从而平衡人、自然与建筑的动态关系,为人居生活带来进一步思考与启迪。为了能够给农场带来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更新设计为农场打造了各种有实用功能的周边产品,包括明信片,笔记本、书签、植物种子盲盒、雨衣、工作围裙、餐具、篮球足球等等,这些产品在农场的微店里售卖,农场也从一个自给自足的状态变成了一个可以提供夏令营,游学的旅游打卡点。这些改变不断地为农场带来可持续的收益。




千年侗寨广南村位于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其火塘文化历史悠久。广南侗民自建的火塘是侗族聚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是村民农闲时的互助驿站和文化展示窗。作为保护中心公益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塘计划”让新火塘的公益援建超越建筑学本身的意义,让建筑师激励侗民自发改善侗寨的人居环境。结合广南村的民俗文化展示,火塘从自用转向创收,进而促进研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使火塘的使用场景增加日常性,具备长期性。




夹山乡村音乐厅位于中国山东济宁夹山头村,紧邻由废弃粮仓改造而成的等闲谷艺术小镇。建成后的音乐厅举办过钢琴演奏会、民谣音乐节等活动,音乐厅不仅成为具有乡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音乐表演场所,更重要的是成为了乡村居民丰富多彩文化生活的载体,在这里还举办过关爱老人公益活动、乡村社区亲子活动、毕业典礼、表彰大会等各种活动,村民经常来音乐厅的大屋檐下乘凉、看电影、唱歌等等。




龙南村位于桐乡开发区西南部,作为浙江省第三批省级未来乡村创建村,近年来基础设施提升与发掘历史文化并行, 以水乡、画乡、诗乡、蚕乡为主题,打造“诗画龙南”的整体风貌与文化定位。2018年桐乡市委决定打造覆盖城乡的“十分钟阅读圈”。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伯鸿乡村书屋的建设是伯鸿系列阅读平台的重要衍生。通过对各村旧建筑的改建再利用以达成文化资源服务覆盖,让阅读新空间嵌入桐乡的各个角落,进一步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以种植为本的乡村产业,在当今时代信息化、乡村全域发展的推力下,其意义早已不限于生产。将种植园延展至产业观光、自然教育、电商直播、康养活动等,使一二三产形成联动,是产业振兴乡村的时代需要。那么,以门式刚架“厂房”作为“展厅”就显得特别不合时宜,我方积极沟通交流,说服各方摒弃既有观念,接受一种新的思维进行熟地工艺展示馆的设计、建造,在满足大跨度、开敞空间的基础上,亦使之具有展馆属性、乡土属性、生态属性。




东边绿洲共益合作社是 “东边野兽”品牌、当地村民和我们设计师三方共创共益的一个实验项目。“共益共享,可持续建造”,是贯穿设计过程的原则。我们原拆复建当地废弃小学,—栋纳西族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将本土的材料与方法再次运用:以大龄松木为骨架,当地原采石料为墙体。我们希望东边绿洲共益合作社能模糊品牌在地基站、旅行栖息地、村民公共活动空间的边界,成为催化更多相遇的公共「聚场」。




瓦厂酒店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北沟村,毗邻慕田峪长城,由废弃的琉璃瓦厂改建而成。瓦厂酒店自建成以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并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酒店不仅成为北沟村的旅游名片,也成为乡村文化传承和城乡融合的典范。瓦厂酒店项目通过功能布局、场景营造和场所活力塑造,成功地将废弃的琉璃瓦厂改造为集住宿、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酒店,为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21年TAO受邀为坐落于云南大理巍山古城的崇正书院进行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设计,将书院改造为含有书店、展览、小剧场、咖啡等综合功能的先锋书店,希望借此唤醒场所曾经的蓬勃生机与人文精神,为巍山的城市复兴助力。基于对场地历史以及整体景观的尊重,设计以“轻”的态度谨慎介入历史建筑,力求保持原有建筑的空间氛围及院内名木古树,遵循真实性和可逆性的原则,最大化保留老墙、木构的历史细节。




下拉堡村隶属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当地政府希望盖一栋集合住宅来改善和解决本村孤寡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并将多余空闲的房间以低价出租的方式租赁给上学路途较远的留守儿童家庭进而方便其上下学,其租赁费用于集合住宅的日常维护及开销。当地政府要求必须以低成本建造且满足22个居住房间的功能。我们希望在保证22户村民的基本功能需求以外,能让他们在房子里的生活更丰富一些,更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在空间利用上我们做了取舍,放弃了“最小公摊+最大套内”的固有住宅模式,牺牲单间面积,单间里只保留住宿功能,尽可能腾出共享空间,希望能激发村民的多用途使用,充实他们的体验。









随着建设的进行与已建成项目的相互融合,北沟村演变成了一个有国际化视野的乡村改造体系案例,从脏乱差变成了经常迎接国内外客人的京郊休憩之地。各式各样的私人及集体的活动常在这里举办(例如腾讯,华为公司活动,法拉利保时捷等汽车行业的学习及实验班活动,北京电影节,电视剧拍摄,央视谈话生活节目的拍摄录制等),给村落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生机。同时,村落的活跃,也让村民的参与支持更加积极热烈,并开始了很多自家的民宿建设,与我们的乡建体系磨合成更健康的乡村体系。




作为兼顾保护性修缮与创造性更新的复杂乡建,篁岭项目包含防水与引水工程、业态房屋基础设施、古宅修复与新宅建造在内的一系列建筑及景观优化措施。地质灾害造成了黄土碎石雍塞山谷,施工难度大,交通运输非常困难。水利项目历时2年,80%的工程由人工肩挑手提完成,形成完整的水系并改变当地缺水的历史。对村内道路交通进行科学改造与梳理,结合修旧如旧的建筑体系复建和精心打造的大地艺术景观,整个村落似重生般有机生长于自然之中。




在联合村的一处可环看阡陌、远山之地;新的联合村公共空间在停用的村委会和小学校的地基上拆建改建而来,由厨房餐厅、博物馆、户外会客厅、图书馆四个公共空间组成;分别对应了原建筑中的教师校舍、村委会办公室、村民晒谷场、小学教室三栋一坝的建筑空间。




在秦岭南麓的乡村楼房沟,村民闲置农宅被整合改造成民宿集群;又通过艺术资源的进入进一步转型为乡村艺术聚落。这里成为乡村对外发声的窗口,持续开展艺术乡建和乡村美育的活动,为多元化的乡村发展提供了一个以艺术为切口的可能路径。




香港政府近年推行更全面的乡郊保育模式,支援本地非牟利机构和村民互动协作,保育及活化自然生态环境、乡郊村落和景观,以及历史建筑、文化和历史资产。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的“梅子林复育计划”是首批由大学牵头的获资助项目之一。项目通过参与式重建及乡村社区合作社,以协作过程重新连接持份者关系,活化拥有360年历史的客家村庄沙头角梅子林,为香港偏乡再生展示了一种可行的复育模式。




项目位于北京市鱼子山村,作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落成电站美术馆,及其周围附属的儿童友好公园—与子园、二队桥公共汽车站、设计大棚等重要节点。电站美术馆是通过对乡村废弃变电所的空间更新建造而成,设计师团队在建设之初,通过长达一年的田野调查,两个月住在乡村,与鱼子山村村民从村史讨论到建筑方案,再经过三个月的村民共建,一砖一瓦,打地基,建基础,将村里的旧变电所,更新改造为一家小小的村口美术馆。




项目位于中国山东省威海市,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小村庄。本案在对村庄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选择4组建筑进行改造。新建筑分别为:一处酒吧/咖啡,一个集教育、展览、图书馆为一身的文化建筑:美学堂,及两处民宿。两组公共建筑与两组住宿相互支持,并与村庄原有资源相结合,完善了村庄的旅游产业。同时,新的公共空间也为当地人提供了交流的场所,增加了活力。




寄·雾里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雾里村。寄·雾里村按照不同的创作类别,设置了不同主题的艺术驻留之家,一期分别是画家之家、作家之家、人类学者之家、民族音乐之家、手工艺之家共5栋,以及一栋木楞房作为乡村展厅,目前与摄影艺术家骆丹合作展览。在客房基础上,还设计了独立的书房、画室、厨房等创作间。集合全球艺术家驻留,将雾里村的原生文化以及这片土地生长出的公共艺术作品链接到外部世界。这是以传统村落基底,和当代精英文化对话的一种机制。




2022年6月小红书与浙江安吉达成战略合作,在安吉县夏阳村小杭坑落地首个线下文旅振兴样板地,通过专业的运营服务和品牌营销能力让当地村民和村集体获得收益,让更多的人享受品质乡村生活。为将小红书文旅振兴经验推至更多乡村,小红书公益推出了“乡村工坊”品牌公益项目,扶持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乡村带头人,带领当地留守村民通过手艺创收,绽放乡村振兴新活力。




从镇区的核心历史建筑——小芝粮管所修缮改造入手,打造小镇博物馆、农展馆、图书馆为主体,综合餐饮食宿的功能院落,并重点对农产品展销馆的展陈进行设计,从不同感官维度体味小芝农业历史和特色农产品;继而延伸到优势传统农产品——细米面加工产业园建设,在镇域入口建设体现产品特色的现代建筑,兼顾使用功能与标志性形象特色;同时,在山水条件优越的传统村落——石牛坑,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修缮改造村民活动驿站,为将来村落整体开发划定保护底线,留有一定发展空间,提升景观环境,创造沉浸体验农业景观与农产品的基础条件。






即日起,公众投票同步启动。全部【终选入围项目】将在终选评审暨颁奖典礼上进行现场答辩,决出每个奖项的1个最终奖和2个提名奖,并举行颁奖典礼。


投票规则:

三个奖项需各投一票,每个账号仅可投票一次。


投票时间

8月15日—8月31日。


点击立即参与投票


更多奖项详情请点击下方查看,让我们共同期待第二届“乡筑未来奖”【终选入围项目】的诞生!




设计上海
“设计上海”系列会展是亚洲权威的设计巡展,旗下包括“设计上海”、“可持续设计峰会”与“设计深圳”三大展会,甄选全球领先设计品牌,打造宝贵的设计交流与资源置换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