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打五九尾
作者 宋秉旺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2025年不仅是“双春年”,还赶上了“春打五九尾”;2023年是“春打六九头”,我在《中国乡村》杂志发表了一篇乡土散文——春打六九头。由此看来,立春日不是“春打五九尾”就是“春打六九头”。无论是“头”还是“尾”,都预示着“立春了,春暖花开还会远吗?”
今年的立春是在2月3日,农历的正月初六,也是“五九”最后一天。当立春在“五九尾”时,有着“春打五九尾,家家啃猪腿”的农谚,也是说这样的年份,农民种植的农作物都会迎来丰收,家家户户粮食丰收,有足够的粮食吃,甚至还能吃上猪腿了。然而,农谚虽说是古人长期农耕经验的总结,但也只是一种概率性的预测,并不能完全精准地判定每一年的实际气候和农业收成。但“双春年”和“春打五九尾”的说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中的重要节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春节拉开了节日的大幕,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这是中华民族极具个性的科学和文化遗产,华夏儿女都以节日而喜、依气候而作、随岁月流转,特别是劳动人民在劳作过程中总结出来很多关于节气的农谚,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工具书。虽然,农村谚语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但是,农村谚语有很强的地域性不能一概而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也十分明显,而张家口的坝上与坝下就有着明显的差别。坝上别说是“春打六九尾”了,就是“九九加一九”也没有“耕牛遍地走”的迹象。至于,南方与北方更是相差天壤之别。
2017年1月18日,我这个来自北方的“候鸟”,有幸“飞”往祖国的最南端——三亚,享受了一个月“热带冬季”的度假生活。值得回味的地方很多,但“三亚无冬季、满眼皆绿色”的环境,成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记忆。2017年1月16日晚,当我从北京西客站跨进车厢的一刹那,一股暖风扑面而来,预示着这是“始于寒、终于热”的列车,列车于17点54分启动,将跨越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向着“天涯海角”奔驰。车到广州,热浪滚身,原来我还穿着一条棉裤,便赶快替换了夏装。
1月18日7时许列车驶入海南省东方市,伴随着“日出东方”的曙光,列车于8时40分到达了三亚。从北方寒带来到南方热带,看树树绿、看花花艳,尤其看到了热带特有的椰子树,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如果我不是刚从康保来三亚,真不知道“冬天在哪里?”在康保,我从来没有穿过短裤;来三亚,也是半袖、短裤着装。从1月18日8时40分抵达三亚,到2月18日6时30分离开三亚,屈指一个月、弹指一挥间,留下了许多不舍的情怀和难以忘怀的记忆。因为,我在那里享受了当今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阳光、空气、蓝天、白云、大海、沙滩和那冬季如夏的风光。
2017年春节在三亚,立春也在三亚;那年也是2月3日立春,属于“春打五九尾”。2月18日离开三亚之时,正是雨水之日。雨水滋润,草木萌发,无论是在三亚各个南繁育种基地,还是三亚乡村土地,都在抢抓农时开展春耕育种,呈现出“一年耕种始于春、热带农业显生机”的繁忙景象。
然而,随着风驰电掣般的列车驶出热带、亚热带,一路北上摇曳的油菜花、葱绿的冬小麦、闪现的春景春色,令人心旷神怡。可是,回到坝上高原后,仍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感觉。不过,也有了春天的讯息,开始向“美好春天”出发,描绘新一年高质量发展蓝图。
抚今追昔,历史的车轮总会在字里行间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现如今,有人总抱怨找不回过去的“年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哪能全部找回过去的“年味”?殊不知,贫困年代的年味,既有心目中“美味佳肴”的味道,也有打炉筒、通烟囱“烟熏火燎”的味道。要知道,年味在传承中、年味在记忆中,勿忘乡愁、记住年味,这才是对“年味”的应有态度。同样,春晚每年如期而至,成为全国人民除夕夜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然而,由于春节源于农耕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人们往往对于过分渲染“声光电、高大上”的氛围,却淡化了传统春节味道而抱怨。诸如,过去的春晚总有一首歌被广为传唱,总有一个小品,或是一句台词,印象总是那么深刻。现在呢,很难有经典中的经典。
年过了,不说“过年话”了,还说“立春”吧。春打五九尾,不仅仅是蛇年的第一个节气,而且是在祝福新春、欢度“双春”中,即将迎来“高原春光无限好”的季节。正当“冬春季交接”之时,2月2日迎来第29个“世界湿地日”,让我们共同“保护湿地、共筑未来”,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共同迎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早日“捷足先登”康湖湿地。
作者简介
宋秉旺,河北康保人,一直从事新闻工作。近年来,由“用事实说话”向“用情感叙事”转变,并在报刊和网络发表。
投稿须知:
1.作品须原创且首发;勿抄袭他人作品、勿涉及宗教政治;作品文责自负。
2.本平台接收小说、诗歌、散文、杂文、随笔、译文等文体(文稿采用word形式)。鼓励作者提供图片(图片一律用jpg格式)。
3.作者需提供个人简介及本人近照一张。
4.请勿一稿多投,投稿15天后未被采用作者可自行处理。
5.平台赞赏费用即为稿费,其中70%归作者所有(赞赏低于十元和十天后的稿费不发放,维持平台基本运营)。
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联系平台、领稿费请加微信号:hanlinwenyuan88。
投稿邮箱:hanlinwenyuan88@163.com。
文章插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