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年 好/宋秉旺

文摘   2025-01-20 00:41   河北  

  

作者 宋秉旺

近日看《新闻联播》央视春晚彩排新闻时,传递出一个久违一年的祝福声“过年好”,预示着中华民族最美好的语言“过年好”即将隆重推出。快过年了、快问好了,在我的记忆和心目中,“过年好”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常用的祝福语,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祝愿对方一切顺利、幸福安康。这句话简单而温馨,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望和对亲朋好友的深情祝福。

春节祝福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昭示我们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悠久,民俗居多。春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拢旺火、吃年夜饭、拜大年等等。尤其是‌“过年好”作为春节期间常用的祝福语,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追求。这句话不仅是对新年的美好祝福,也是对过去一年辛勤付出的肯定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我国各地,春节的庆祝方式和祝福语有所不同,但‌“过年好”是最为普遍的祝福语。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祝福语。诸如,北方地区‌,常说“过年好、吉祥如意”,强调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祝愿;南方地区‌,可能会说“恭喜发财、身体健康”,既表达了财富的期望也包含了健康的祝愿。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会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使用具有民族特色的祝福语,但“过年好”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

在不同的场合下,“过年好”的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家庭中,可以直接向长辈道声“称呼+过年好”,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祝福。朋友相聚时,可以加上具体的祝福内容,如“过年好,希望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表达对朋友的具体期望。工作场合中‌,在向同事或上级拜年时,可以说“职务+过年好,祝您工作顺利,步步高升”,体现对职业发展的美好祝愿。通过这些不同的使用方式和场合,“过年好”不仅传递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那么,为什么要问“过年好”呢?因为,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人们通过拜年向他人致以祝福、相互表达美好祝愿。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如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尽管简化了问候流程,但“过年好”始终不变,传递的是真诚祝福,反映的是人们对过年的喜悦之情和对传统习俗的尊重。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对春节的理解和庆祝方式多样,既有传统的面对面问候,也有现代的电子祝福。但是,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交流的形式,并未削弱节日的情感深度,反而提供了新的交流方式。视频电话让人们在遥远的地方也能实时相见,数字化环境扩展了节日的庆祝方式‌。这种多样性和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得节日庆祝既保留了文化的根基,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便利。

无论怎样,大年初一,互相道声:“过年好!”这是最美好的祝福,也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语言。祝福“过年好”沿袭至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人之初,性本善;年之初,好为先。大年初一问声好,预示着好字开头,一年好事多多,喜事连连。正因如此,大年初一,地球上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在祝福和传递一个声音:“过年好!”我们知道,外国人每天都在问好:“早上好、上午好、中午好、晚上好!”而我们国人都集中在过大年“问好”上,这个“好”字值千斤,初一问声好、代表全年好,这比外国人的“每天好”都管用。所以,“过年好”是我们国家最隆重的“问好”声,这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祝福声。当然,随时随地“问好”声,已在日常交往中悄然兴起。 

然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我国这样,大年初一举国上下都在传递着一个声音:“过年好!”其实,过年问好、新春祝福,从过元旦、进腊月就开始了。送温暖、献爱心,送祝福、拜早年,把个神州大地搞得暖意融融的,大有“天气虽冷心里暖”的感觉,充分展示出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可以说,春节期间,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最好时期。这个时期,小孩不骂人,大人不吵架,张嘴闭嘴都说得是“过年”的好话。婆媳间有点小误会、邻里间有点小矛盾、同事间有点小意见、上下间有点小恩怨等等,都可以在“过年好”中化解。

诚然,一声“好”、一时“好”都是好的表现,大喜节日,大可不必,斤斤计较,切实让“过年好”连接起家庭与社会和谐的桥梁。“过年好”好字为先,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发扬光大,这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龙年将过蛇年来,岁月悠悠换新篇。龙年的篇章悄然翻过,蛇年的序幕徐徐拉开,让我们在2025“过年好”的祝福声中,祝福我们的生活天天好、月月好、全年都好、一年更比一年好!春风拂面换桃符,万象更新喜气浮。祝福亲友们蛇年快乐,喜事连连,皆得所愿!

作者简介

宋秉旺,河北康保人,一直从事新闻工作。近年来,由“用事实说话”向“用情感叙事”转变,并在报刊和网络发表。

投稿须知:

1.作品须原创且首发;勿抄袭他人作品、勿涉及宗教政治;作品文责自负

2.本平台接收小说、诗歌、散文、杂文、随笔、译文等文体(文稿采用word形式)。鼓励作者提供图片(图片一律用jpg格式)。

3.作者需提供个人简介及本人近照一张。

4.请勿一稿多投,投稿15天后未被采用作者可自行处理。

5.平台赞赏费用即为稿费,其中70%归作者所有(赞赏低于十元和十天后的稿费不发放,维持平台基本运营)。

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联系平台、领稿费请加微信号:hanlinwenyuan88。

投稿邮箱:hanlinwenyuan88@163.com。

文章插图由作者提供。


瀚林文苑
建设文学爱好者创作交流园地,筑起优秀文学作品展示赏阅平台,为作者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