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作家名片】
刘良芝,自称刘三姐。小学文化,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舂陵村三组人。2006年着手收集民间文化,并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2017年开始在各个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原创女歌手。襄阳作协会员,襄、省诗词协会会员,《首都文学》签约作家/诗人。
练 做 席
【 散记 】
我书读的少,十四岁辍学后,就在农村这所广阔天地里实地“深造”。
我二姨和三姨都撩经,她们不光针线活做得好,茶饭做得更是相当不错。亲戚们要是做事待客,都是两个姨帮忙做席。普通农村家庭,客多的待十桌以上,客少的也就五六桌,所以好打发。我常常给两个姨打下手,一来二去,对炒、炸、蒸、煮的基本操作也都熟知了。
炸菜的面糊,有时候是现炸现搅,有时候是用发好的面糊。这两种方法相差无几,只是发好的面糊炸的菜更酥软适口。先说炸红薯丸子,把备好的红薯蒸熟后兑适量的糯米面和白糖。但要注意,这糯米面要是兑的过多,红薯丸子炸好后易塌膘,热透后软趴趴的如堆牛屎,但丝毫不影响口感。要是怕塌膘,可以少兑点点麦面。这麦面兑多了,炸的红薯丸子硬邦邦的不好吃。炸好后的红薯丸子金黄剔透,吃起来外焦里糯,又香又甜。炸藕,把备好的藕搁锅里煮熟后,丢进兑好调料的面糊里搅匀后再炸。炸好后的莲藕吃起来酥脆可口。炸红薯饼,把备好的红薯砌成圆形或长方形不薄不厚片儿,再撒上适量的白糖,若怕红薯片不搭面糊,在红薯片上撒点少许的面粉,这叫先“穿件衣裳”。炸好后的红薯饼,看起来是鼓鼓的空心,吃起来外脆里糯。炸枣子,先把枣子搁滚水里滚一滚,滚水烫过的红枣瓤厚而松软。炸好后,外脆里韧,吃起来酥软甜美……
过去没得蒸肉粉,都是用麦面现炒蒸肉粉。把面搁锅里用小火炒成老黄色,煳面炒好后,先盛拍子上凉透,不然会捂煳。再把砌好的五花肉,搁锅里炒香炸焦,兑葱姜蒜等调料,倒进煳面拌匀。若还有干面煳没拌透,可兑肉烫,直到拌匀为止。自炒的煳面做的蒸肉,吃起来原汁原味,沙噜噜地香。给红肉面上色,锅里油烧辣后兑少量的酱油,把白糖抹在熟透的五花肉面上,再把五花肉用筷子叉着,往烧红的锅里按紧,直到肉皮炸得如搁灶里烧的馍馍样,起一层油滴滴地小泡泡为止。这样做的红肉吃起来满嘴冒油,抿口即化……
对这些吃食如何做法,我都能稍稍掌握点儿。有时候也会大胆露一小招,做几个像样的小菜。
人们从八十年代席面上的“九扣十二碗”,发展到现今的二十二碗也不止。往先的九扣十二碗里,都是红肉底下垫萝卜,蒸肉总是多兑些煳面。鸡子只在盘浮头排薄薄的一层,下面也尽垫萝卜。鱼下面垫豆腐,杂烩下面有垫萝卜的,也有垫豆腐的……炸的红薯丸子、红薯饼、藕等,装的只盖个盘兜……饭还没吃,菜都光盘了。现今席面上是应有尽有。我敢说,在全湖北乃至全中国,哪也没法和我们帝乡枣阳的丰盈酒席相比。我在想,或许是和枣阳曾经出过皇帝有关……
我没有出过远门,儿子结婚时,我们家去谷城县庙滩镇亲家家为儿子“传期”。按说这姑娘“传期”也算是家庭一大喜事。晌午亲家母做了一桌子菜。桌上煎有一盘土鲫鱼、炒五花肉、土鸡子是兑粟子炒的,这道菜我觉得很有特色……一个不大不小的桌子摆满为数。饭桌上亲家母谦虚地说,他们这待客简单,不像我们那,搁桌上架几层楼。他们那里的席面多半是炖锅……我们有个外甥媳妇是洪湖的,听外甥说,他去丈人家吃席,再过细也就九个菜,上等菜是一条清蒸鲶鱼……还有我们临近省河南,听说他们那里的酒席更简单,吃酒席时喝酒只差干呕。但不论红白喜事,那乐队的热闹劲非同寻常。我说这些是在讲各地习俗不一,没说人家那人尖,而是一方土养一方人。
我正式做酒席是在我结婚的前两天,那天是腊月十六,我大姐的闺女过一岁生日。我们这里规矩是,“送祝米”只正事晌午一顿席。要是娃子过生,就是两顿席。儿子娶媳妇,先一天称“骑马席”……
那时候过事,都是在左邻右舍借桌子、板凳、碗筷等等,三桌为一轮。先天黑了我已待了四五桌客。第二天是正席,第一轮吃罢了都在为我叫好,第二轮上罢凉菜上热菜,这热菜有一股熏人的焦煳味。原来是第一轮菜热罢后,锅里忘了加水,因锅里水烧干,把垫的一大把稻草给烧焦了,焦煳味如“毒液”浸入蒸菜和炸菜内。那回是因做事前几天,大姐的小叔子出了一桩很闹心的事,婆家人都没心帮厨,灶屋里只有我和大姐两人忙上忙下。哎!我这是“驴子不走怨咒笨”。我咋说灶屋里哪来这大的煳气味,害得后一轮客人眼睁睁的瞅着大块的红肉、蒸肉,和满桌的炸菜,直流哈喇子也无法下口。最后倒给狗,狗都不吃。得亏狗没吃,不然会中毒……
结婚第一年过年时,我炸了一大筐子菜,煮了一盆子肉,婆婆看到高兴地说:“这往后只要有钱,想吃点啥,有我们双芝做,我看算是容易的很……”
常言说,幺门里出长辈,严老幺有五个姐姐,他的大外甥女比我们还先结的婚。外甥、外甥女就有十好几,加上外甥女婿、外甥甥……每年过年,正月初一,他们都走老丈人家,初二这天全到老娘家来拜年。有一年,我幺妹初二到我家拜年,她推开虚掩的大门惊呆了,看到满院子坐的尽是客。事后幺妹说:“三姐,“没得两把刷子”,还真当不成你们这家的儿媳妇……”
碰到外甥或外甥女过生,姑姐们就叫我去做席。姑姐家的亲戚常常会说笑一番,看你这亲亲的娘母舅,到这来本该你四平八稳的坐上席,搞的还叫你亲自出马……那时候穷,能省点是点儿。平时亲戚们遇到啥小事,待两三桌客,我咸三盘、淡三盘,凑凑合合地把客人糊弄走了就行了。
开炸锅有个不变的规矩,炸好的第一锅不管是啥菜首先揪一坨扔进灶里,扔时嘴里还念念有词地叫灶王爷先尝。这叫敬灶王爷。我们家闺女做十时,是我二姑姐给做的席。因是八月间还没得红薯,二姑姐就用南瓜代替红薯。估计是南瓜水分大,加上油里水分也大,等南瓜丢进锅里,如把锅里潜藏的一头猛狮子给惹翻了,滚油猛地咆哮,流的满灶台都是……为这事,都讨论是咋回事,最后归纠于,忙着没到坟地接早世的公公回来喝喜酒……我们庄子上有两口子过年炸菜,不知咋回事,往烧滚的油锅里丢菜,油顿时流了一地,捂都捂不住。最后他们总结说,手头多备些冷油,以解沸油时急用。还有一重大忌讳,过年炸菜时,主妇们害怕不知事的娃子在外面喊叫说锅里没油了……过去油是个稀罕物,撒点油都心疼的不得了。这也充分证明了劳动人民对粮油的敬畏。我开炸锅的时候多,至于从锅里往外沸油的事还没有遇到过。我认为,才开始,炸点水分小点的菜,比如花生米,自己用糯米面做的虾片等。自己做的虾片,是用糯米面搓成长条蒸熟后,砌成薄片晒干了的,至此没有水分。自制的虾片,炸好了吃起焦呼呼的,且纯香。先炸这些水分少的,待油里的水分熬干了,再炸水分大的菜最牢靠……
儿子过十二岁生时,我正在街上摆地摊,爱拨算盘子的严老幺商量叫我做席,他说要是我做席,我们把菜备的妥实点儿。想想这样也能提升我的厨艺,尽管已有几年没精研厨艺了,但我这个爱逞能的家伙,还是答应了自己做席。
这厨师做菜和歌唱家唱歌是一样,走到哪都是那两下子。我除了把新学的炸花生米里面兑点糯米面和鸡蛋外,其余炒、炸、蒸、煮都还是老套。
头天黑了的席面因不是正席,没得才时新的整鸡子、整鱼、整膀腿“三大件”。亲戚们吃罢都哄我说做得好。第二天晌午是正席,第一轮菜端齐不一会,堂屋里传来外甥女婿的喊叫:“幺舅舅,你在灶屋里拿一把菜刀来……”
严老幺嘴里应着:“正吃席,要啥菜刀?”
严老幺当真拎着菜刀进了堂屋,外甥女婿说:“幺舅舅,我幺舅母啥都舍得,就是这“三大件”舍不得,除了整鱼咬得动,这整鸡子和整膀腿,不动刀实在是啃不到嘴里来呀……”
严老幺一脸的难堪,跑进灶屋就喊我:“刘双芝,你快到堂屋里去看下……”
我跟着严老幺来到堂屋,严老幺指着桌上的膀腿气势汹汹地说:“你看你搞的啥瞎包……这整膀腿咬不动……”
外甥女婿用筷子叉在膀腿上肉上说:“幺舅母,你看这筷子把它啥门?”
外甥女婿的筷子,挑起我用刀划过的膀腿皮扯多长,只见那肉皮如皮筋样又弹了回去……
我咯咯的笑着说:“这啥肉都是搁豆腐锅里煮的,我用筷子叉了又叉,明明煮的烂和和的呀……”
“幺舅母,这腊肉皮热的时候是软的,等凉了会回生……我小爹会做席,我看他做席膀腿煮熟后,还搁蒸笼上蒸上两三个小时,吃的时候见了筷子它就化了,更莫说丢进嘴里了……”
“啊!那是怨我没有吃过大猪肉,也没有见过大猪走哇……”
“哈哈哈,舅母,不怨你,是你的战地设备不中……”外甥女婿说罢,逗得满堂屋客哈哈大笑……
真是隔行如隔山,在不熟悉的行业里硬闯,是必败无疑。我这只笨鸭子,在自己家里掉下了架子……但这些肉后来煮烂了,还是人吃了的,没有倒给狗……
练做席,我是失败开的头,也是失败结的尾。现在这老手旧胳膊,更是掉了队,对那些网红菜是望尘莫及。所以这辈子没能吃上厨师这碗饭。
首文2024冬季刊选稿
尊敬的老师、作者,感谢您选择《首都文学》平台来推送作品!经本刊后台初选,您的此篇作品经本平台先行推送后将列入2024年首文纸刊冬季刊备用稿。上刊与否,以最终定稿后的目录为准。欢迎您继续赐作支持首文(多次推送的作品将择优上纸刊)!
声 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因本刊发文具有连续性,若非违法违规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删除任何一期发文,其它公众平台因需要要求删文,经作者同意后需向本平台支付300元断号费、编辑费、“原创首发”转让费;作者个人要求删除已经发布的作品,需向本平台支付200元断号费、编辑费、违约费。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首都文学》
《首都文学》微信公众号,立足京城,走向全国,放眼世界;面向作家诗人以及文学与艺术爱好者。主要刊发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精短小说、民间故事、报告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
本刊每周三期,不定时发布。
要求:投稿须原创,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套改他人文章,文责自负;投稿前请自行审定,杜绝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随原稿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文章标题三号黑体字,内文小四号宋体字;现代诗3—5首、古体诗词6—10首起投(长诗可单首),诗歌文字全部左对齐;书法、绘画、摄影作品10—20幅;散文、小说、民间故事等单篇不超过5000字,每段空两格,优秀作品不在限制中。
赞赏随心随意,赏金与作者对半分成,低于20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维护。
投稿邮箱:shouduwenxue@126.com
投稿后请加主编微信:13905352890
微信公众号:sdwx1015(欢迎赐稿!)
《首都文学》纸刊编委
《首都文学》微刊编委
【签约作家/诗人】
本刊法律顾问:
耿洪波(纸刊) 周迪军(微刊)
本期荐稿:罗 燕
本期执编:沈 默
〖襄阳文学〗第34期‖刘良芝:夏日的村庄温馨久长(诗3首) 〖襄阳文学〗第49期‖刘良芝:海 叔 《首都文学》6220期‖湖北诗人刘良芝:您就是一粒稻子 《首都文学》8231期‖湖北作家刘良芝:噩梦成谶 《首都文学》11517期‖湖北作家刘良芝:闲唠打糖 《首都文学》11538期‖湖北作家刘良芝:人生在世难无憾 《首都文学》11608期‖湖北诗人刘良芝:点将台畅想【无量台第十四届三月三文化节诗词大赛作品(9)】 《首都文学》11928期‖湖北作家刘良芝:喂母猪 种河坡(小说) 《首都文学》11939期‖湖北作家刘良芝:我们都出自“名门” 《首都文学》11966期‖湖北作家刘良芝:童主席其人 《首都文学》12003期‖詹华如、毛霞、胡贤丽、赵岚、刘良芝、叶传河的诗【再炊烟荷花诗会作品之七】 《首都文学》12016期‖湖北作家刘良芝:仲总映像 化蝶翱翔 《首都文学》12072期‖湖北作家刘良芝:我是个“帮凶” 《首都文学》12125期‖湖北作家刘良芝:湖北作家刘良芝:婚恋中的女子 《首都文学》12154期‖湖北作家刘良芝:夏 雪(小说) 《首都文学》12317期‖签约作家刘良芝:练堆垛 《首都文学》12378期‖签约作家刘良芝:练地摊